篇一 :〈平面构成〉课程的建设与总结

平面构成课程的建设与总结

平面构成是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服装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现将一年来平面构成这一核心课程各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以下总结。

一、平面构成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20xx年艺术学院开办了服装设计专业,并设立平面构成课程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服装设计专业设置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自20xx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本专业已有学生两百多人,目前本专业共有2个教学班。

2、课程建设现状

艺术学院于20xx年设立服装设计专业时开设了平面构成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开设的一年朵里,一直是本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 目前在服装设计专业教研室内,本课程有3名主讲教师。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主动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深入课堂对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相关任课教师相互听课、研讨并定期开展教学擂台赛使教师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学习。

二、教学设计情况

1、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二 :对平面构成教学的思考

对平面构成教学的思考

【摘 要】平面构成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它注重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对视觉美的认知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的细化,平面构成课教材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平面构成 教学改革 创造性思维 设计实践

一、平面构成与设计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在设计教育界备受重视和关注。平面构成培养的是在二维空间中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将设计元素进行组织、编排,它是三大构成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注重各种设计形态的研究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对学生设计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对平面构成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质量的高低,正如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平面构成的影子。 尽管我们的生活是在三维空间中开展,然而造型活动却常常是在二维空间中实现,即使是一些立体形态的设计也会遇到表面处理的问题以及图纸的表现。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的设计作品,其质量的高低与对平面构成原理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对平面构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我们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和思考的。然而在近年来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感到现今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1.更新教材内容、注重平面构成基础训练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视觉形象美的规律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表现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并将其应用与设计实践中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很多平面构成课的教学还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平面构成语言的规律,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让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意义提出质疑,而同时在许多高校平面构成的教材和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逐步细化的各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发展需要了,以致让刚接触平面构成的大一新生充满疑惑,从而忽视平面构成课的重要性。

…… …… 余下全文

篇三 :平面构成总结

平面构成的最终目的是逐渐培养学习者的创作能力,这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如何培养创作能力

一、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遵循客观规律去观察世界,并按照心理学

的规律总结出创作的内在思想,在此基础上利

用形态构成要素去创造设计的表象。

二、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其一,学习以往的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

积累有益的设计手法;

其二,向大自然学习,突破现有的设计主

题,发现新的设计闪光点;

其三,借用其他学科先进的研究方法,开

辟新的思维领域。

三、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

合的创——不断学习新技术、认识新材料也

是发展构成设计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构成的思维

直觉思维——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感性习惯,没有严格的合理性,可以萌生出丰富的想

象力与创作力。

逻辑思维——注重事物的现实和理性,有着严格的构架体系,求证原因与结果的必然性,

知识与经验积累的结果。

第四节 平面构成与抽象形态

概念形态——a.质的方面,有点、线、面、体

b.量的方面,有大小、宽窄不能被直接感知,通过纯粹形态来体现。

现实形态——自然形态

人为形态

抽象形态——a.现实形态抽象后的再现形态,这部分形态往往是单纯的几何形态;

b.概念形态的直观化,即纯粹形态。

抽象能力——发现——观察——思考一一总结——概括。一是指从诸多事物中舍弃

个性

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性的属性;二是不能具体体验到的,笼统的。

构成并不是完全抽象——没有放弃平面形态所要表达的情绪与个性,平面构成是充满创造

力、具有丰富内涵的

具象与抽象相互交替

第五节 平面构成形态与知觉心理

人们的观察过程是一种互动效应,它与被观察物的主体特征和观察者的知觉心理两方面因素有关。

人的知觉心理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将多种视觉信息加以有机整合,强调各种属性之间的空间关系。它得到不仅仅是一些表象之和,而且包含表象内部承载的事物特征与性格。空间知觉心理、时间知觉心理和运动知觉心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平面设计-学科教学总结

平面设计 学科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14大专班“平面设计”教学工作。这一学期的教学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及学生的配合中顺利地完成了。

教学的基本情况:本次PS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依旧采取围绕模块教学目标的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让学生掌握PS软件的各模块的基本操作要领和技巧,熟知工具的使用及电商行业中PS基本的功能运用,通过每节课的案例练习培养学生PS的作图思路、对软件的兴趣,并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注重案例教学

对于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我们是不可以只讲理论的,那么我们在学习PS的过程中也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

例如,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要详细的介绍各个工具,只有知道每个工具的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在PS中创造我们的作品。在工具介绍中我们必须通过实例的演示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各个工具的使用。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PS的实例教材,但是都比较散而且内容也不是很详细,所以在讲解的时候我必须对实例进行慎重的选取和必要的修改,力求做到:

1、作品艺术化

我所收集的作品除了强调技术性以外,还要特别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效果,也需要从美术的角度进行修饰与润色, - 1 -

使之符合大众审美。例如在讲火焰字效果的时候,一般的都是利用通道来制作完成的,这样的艺术字由于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最后的效果也是千篇一律的。因此,我采用了另外一种,需要借助于滤镜特效的方式,使整体效果更具艺术魅力。

2、步骤详细化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例,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对每一个实例的操作步骤我都整理打印出来,上机课或是在家里学生只要按照操作步骤去做,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效果,从而掌握设计思想的精髓。

3、方法常规化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力求采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完成每一个实例,尽量采用常规化的技术,避开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

…… …… 余下全文

篇五 :建筑系构成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建筑系构成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下面我把构成教学工作做简要的总结。

所谓的“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每一位学习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成长来说也是尤为关键的课程之一。

一、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仔细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课后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二、在教学中利用直观有趣图形,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形,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有趣的图形来强化学生的理解,从而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挖掘构成的元素。构成中的很多形式美法则都是来源于生活,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凝聚,使其程式化,如果教师在授课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例如在讲述“正”与“负”的形象中,学生对“图”与“地”的关系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当形象的一部分受框架或骨骼所切割时,何者为“图”,何者为“地”便不甚分明了,这种形象可看作“正”形。亦可看作“负”形,学生总是不能理解,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样贴近生活的事例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这种形象可看作“正”形。亦可看作“负”形,是为进行构成设计中的填色,提供了较多的方便与多样性。

三、创新是观念,电脑和手绘仅是手段。如今是数字化社会,我们的构成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学习《构成》时用手绘制构成作业,首先要

在纸上用铅笔打稿,然后用鸭嘴笔勾边,再用毛笔填黑色水粉颜料,若出一点差错,又得使用白粉拿描笔结合界尺修改,耗时费力。而若用Photoshop、CorelDraw等电脑软件代替其中的手绘技术训练,不仅速度快、质量好,且可反复修改,从而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构思和创意上。在传授平面构成理论的同时,结合电脑教学示范,诸如基本形的制作、骨骼、重复以及相关形式法则的范例制作等,使得学生知晓应用便捷的电脑手段即可完成复杂的构成作业。应该声明的是电脑和手绘都只是表达平面构成作业的手段而已,没有必要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需要,选择表达的手段和工具。

…… …… 余下全文

篇六 :平面构成设计—空间构成形式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设计之空间构成形式”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平面构成设计之空间构成形式》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梁植标主编的《建筑装饰绘画基础》中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教材以建筑装饰的基础知识为主,主要涵盖素描、色彩、图案、构成和效果图表现技法,全面的概述了建筑装饰绘画的基础知识,为室内装饰设计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做了很好的准备作用。

二、   教学目标:

目前,建筑装饰行业迅速,新型建筑材料日新月异,建筑装饰人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支日益壮大的队伍,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本堂课不仅指导学生的空间构成的制作和想象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 知识目标:

1、 回顾并巩固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和基础性设计特点。

2、 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空间构成的基本知识内容和设计要点。

(二) 技能目标:通过空间构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拓展和发散思维,创作设计新图形。

(三) 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思维的反映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空间构成形式的基本概念,还有空间构成六大设计形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空间构成的含义,运用基本构成元素实现平面与三维的转换创作设计。

四、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上课对象是建筑装饰专业高二的学生,他们基本上对建筑专业的各项课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本节课之前已经通过了本章节中的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了平面构成的基础形的设计、组织,以及图形设计的基础。因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借助许多图片作品的案例,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 …… 余下全文

篇七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编写人:吕小晶

课程代码:10010012

编写时间:20xx年9月

周学时:16学时

总学时:48学时

开课系:美术系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教材:《平面构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 《平面构成》

一、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平面构成》是设计基础课,通过构成方法的练习建立学生对形态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观念,通过研究构成的形态及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基本要求:

1.教学活动要注意进程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遵循知识理论讲授的秩序渐进,强调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平面构成打破了传统美术具象描写的手法,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敏感和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线面构成练习

难点:形象造型与形式表现的练习

四、典型作业练习

点线面构成练习

五、考核方式

1.作业成绩均以百分制记载;

2.总成绩评定方式,总分100分,最后单元成绩总评占50%,平时成绩总评占30%,学习表现(考勤情况等综合印象)20%。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反思性总结

“物质构成的奥秘”包括4个课题,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可以再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针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实施情况,我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分析与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内容共4个课题(其中第三单元3个课题,第四单元1个课题),主要就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知识、化学用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三大方面作了细致的阐述。在教学中,我将本章知识细化为11个模块和11个考点,11个模块主要是原子结构、离子、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化学式方面的三类计算。教学中,正确处理直观感知与抽象思维、概念建立与观念形成、意义理解与技能训练等关系,将有助于顺利突破相关教学难点。11个模块知识点多、细,且比较抽象,应需9课时。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本册教材双基内容的近一半,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既是他们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二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升中考试的要求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如只要求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诣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对离子形成的过程仅用一幅图画作初步介绍,只要求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化合价只要求知道大致意思,但要记住常用元素的价态,会运用有关化合价的知识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