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精心整理版-初中语文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1

…… …… 余下全文

篇二 :精心整理版-初中语文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1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点击数:180 更新时间:2005-5-10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中语文文言文归纳总结

入:①进入,与“出”相对,深入。“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②进入朝廷,国内。“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善:①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 ②擅长,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少:shǎo ①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②shāo 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 ③不久。“少时,一狼径去”(《狼》) ④shào年轻。“陈涉少时”(《陈涉世家》)

胜:shèng ①取胜。“弈者胜” (《醉翁亭记》) ②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③忍受。“高处不胜寒”(《明月几时有》)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食:①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唐雎不辱使命》)②出使。“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适 :①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满井游记》)

书:①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②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③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④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舒:①放松。“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孰:①谁。“我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仔细地。“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属:shǔ ①类。“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曹刿论战》/《桃花源记》)②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③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④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损:①减少、损害。“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愚公移山》/《出师表》)

说:①通“悦”,高兴。“公输盘不说”/“不亦说乎”(《公输》/《论语》)②解说。“请说之”(《公输》)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中文言文归纳

文言文归纳

七年级

一.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归纳

二.古今异义词

初中文言文归纳

初中文言文归纳

初中文言文归纳

三.词类活用

八年级

一.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归纳

初中文言文归纳

二.古今异义

初中文言文归纳

三.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归纳

初中文言文归纳

七~八年级一词多意

初中文言文归纳

初中文言文归纳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虚词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的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主题的总结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20篇基本篇目,这些篇目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篇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言文的中心,我将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分析比较中加强记忆,灵活掌握。

一,战争治国篇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本文借论述战争中进攻与防御的失利,深入论证“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

2,《曹刿论战》 《左传》

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长勺之战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3,《出师表》 诸葛亮

全文主旨是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本文说理从一般到个别,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二,写景抒怀篇

1,《三峡》 郦道元

通过对三峡四季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与朱元思书》 吴均

通过对富春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也隐含着作者消极遁世的思想。

3,《桃花源记》 陶渊明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4,《岳阳楼记》 范仲淹

本文借助对洞庭湖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感情的描写,发表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醉翁亭记》 欧阳修

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借月夜赏景,抒发了“不为世俗所累,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部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部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部分

文言部分:

《论语》六则,选自论语的《学而》《为政》《公冶长》《述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之大成. 《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作者干宝,字令升,东晋蔡人.

《狼》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紫桑人,著名诗人.

《弈喻》选自《潜研堂文集》,作者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朝嘉定人,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本文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说虎》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著有《白鹤唐诗文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又名濂溪先生,哲学家.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溪,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诗人,著有《刘宾客集》. 《伤仲永》,《谈孟尝君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字列御寇.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