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药学总结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4.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 当归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药学总结

一、清心火

淡竹叶 竹叶 黄连 连翘 灯芯草 百合 麦冬 栀子 莲子心 犀角 牛黄

二、清肝火

夏枯草 石决明 羚羊角 大青叶 青黛 决明子 车前子 黄连 钩藤 龙胆草 菊花 蒲公英 蚤休

芦荟 牛黄 青箱子

三、止呕

一般: 生姜 芦根 半夏 竹茹

胃热呕吐: 芦根 黄连 竹茹 枇杷叶

胃寒呕吐: 生姜 干姜 吴茱萸 丁香

湿困脾胃止呕:木瓜 代赭石 刀豆 柿蒂

四、安胎

理气安胎:砂仁 紫苏梗

清热安胎:黄芩 苎麻根

补气安胎:白术 党参 莲子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五、通用安胎

葡萄干

六、止血药

凉血止血:大小蓟 地榆 苎麻根 白茅根

碳 羊蹄

收敛止血:紫珠 仙鹤草 禹余粮 乌贼骨

化瘀止血:三七

温经止血:艾叶 灶心土

七、淡阴潜阳

龟板 鳖甲

八、滋阴补血

熟地 阿胶 白芍 枸杞子 何首乌 桑葚 茜草 侧柏叶旱莲草 贯众

九、明目

补肝肾明目:枸杞子 菟丝子 女贞子 沙苑子

清肝明目:秦皮 桑叶 白菊花 珍珠母 珍珠 石决明 决明子 羚羊角 青箱子 车前子 密蒙花

祛风热明目:刺蒺藜 蔓荆子 木贼 谷精草

十、补肝肾强筋骨

怀牛膝 杜仲 桑寄生 续断 五加皮 骨碎补 虎骨 狗脊

十一、补肾阳滋肾阴

菟丝子 沙苑子 山茱萸

十二、补肾固精

补骨脂 沙苑子 山茱萸 菟丝子 益智仁 覆盆子 桑螵蛸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药学总结及要药

总论

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2.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

来源,采取,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3.中药学的发展:

1.《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

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初步奠定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载

药844种,最早使用图文对照方法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宋代,药后附有方剂以

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价值。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集我国16世纪以前

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

6.《炮炙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

7.《本草图经》---所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版刻本草图谱

8.《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

4.道地药材: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

的药材

5.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全草类--花前期或刚开花时 2.叶类—花蕾将开或

正在盛开时

3.花类—花正开放时 4.果实和种子类—果实

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5.根和根茎类—深秋时节 6.树皮和根皮类—清明

至夏至间

6.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

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7.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

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炙 蜜炙——滋补强壮的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四 :0Ewdrea_1《中药学》总结1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中药学》总结1

以仅是我个人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学习中医,肯定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比如学习中药,记住中药的功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功效,这就是考点!

比如羌活、白芷、藁本,皆有止头痛之功,但分别善治太阳、阳明和巅顶头痛。

比如具有升阳之功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但柴胡善疏肝解郁,升麻还可清热解毒,葛根善解肌生津、还可止泻,善治颈项强痛。

比如解表药中具有止血作用的,就是荆芥。

比如既可以解表,又可以除烦的,就是淡豆豉。

因为紫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所以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的患者首选紫苏。 ??

把中药的功效记住,是应对各种中药考题的前提,是轻松顺利通过《中药学》的关键!

只有把中药功效已经牢记了,才谈的到灵活应用,否则其他一切皆无从谈起!

当然,背诵是必需的,也是需要下苦功的!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③酸:收敛固涩、生津。④苦:泄热、燥湿、坚阴。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⑥淡:渗湿、利小便。⑦涩:收敛固涩。

5. “升降浮沉”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6.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四气五味;②质地轻重;③炮制;④配伍。

7.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它们归肝经。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药学总结

解表药:

1、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2、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药学总结,写的十分好

中药学总结,写的十分好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

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

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4.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

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 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 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药学总结之良药佳品

中药学横向总结之良药佳品

1.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

理气良药: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

2.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 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 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

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

3.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4.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5.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药学》总结

学习中医,肯定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比如学习中药,记住中药的功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功效,这就是考点!

比如羌活、白芷、藁本,皆有止头痛之功,但分别善治太阳、阳明和巅顶头痛。

比如具有升阳之功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但柴胡善疏肝解郁,升麻还可清热解毒,葛根善解肌生津、还可止泻,善治颈项强痛。

比如解表药中具有止血作用的,就是荆芥。

比如既可以解表,又可以除烦的,就是淡豆豉。

因为紫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所以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的患者首选紫苏。 ??

把中药的功效记住,是应对各种中药考题的前提,是轻松顺利通过《中药学》的关键!

只有把中药功效已经牢记了,才谈的到灵活应用,否则其他一切皆无从谈起!

当然,背诵是必需的,也是需要下苦功的!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③酸:收敛固涩、生津。④苦:泄热、燥湿、坚阴。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⑥淡:渗湿、利小便。⑦涩:收敛固涩。

5. “升降浮沉”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6.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四气五味;②质地轻重;③炮制;④配伍。

7.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它们归肝经。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