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气体的pvT关系

一、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m/M)RT=nRT                                                    (1.1)

或pVm=p(V/n)=RT                                                       (1.2)

式中p、V、T及n的单位分别为Pa、m3、K及mol。Vm=V/n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3·mol。R=8.314510J·mol-1·K-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1.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需要:共同劳动→交际交流

劳动决定了语言产生的可能:

2.语言分化的结果: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3.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4.金文又称钟鼎文和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从商朝后期开始在青铜器上出现,至西周时发展起来。金文形体结构与甲骨文非常相近,基本上是一种字形。

小篆:公元前2xx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

隶书:汉朝时正式文字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

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

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

5.诗的种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一般诗集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6.词的种类:“曲词”或“曲子词”、“诗余”

词是长短句,但全篇字数一定,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A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B 中调(五十九到九十字)

C 长调(九十一字以外)

(1)词牌:词的格式名称。词有一千多个格式。来源: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大学英语知识点总结

Unit6

1.encounter with 2.strain up 竭力爬坡 sb. strain to do sth. 3.be consisted of 4.scatter here and there 5.Three fine streams of hot the jacket of the radiator. green bananas.

8.chatter casually

9.the beauty of the land that 10.Huge rock formations rose up all around us.

11.in turn 轮流,依次,反过来 12.as if

13.grasp the significance of 需要some show of recognition 15.an armful of 16.cut…in half

glue against the hot metal, give me trouble again. fruit whose time had not yet come.

20.it time had come to meet my need.

21.reflect on 仔细思考,反省 22.all along=all the time 23.in relation to=be connected with

… 25.(two) at once 立即,同时 26.know for a fact that 27. sth was located sp 28.The lesson which gradually very simple. 渐渐明白 29.in a certain sense 30.for ages 31.after all

32.be astonished at 33.on leave 休假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 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 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 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 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 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 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 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²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²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²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²  第四代 1971年以来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2.  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   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

B.   计算精度高   应用于数值计算

C.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   记忆性强

E.   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 …… 余下全文

篇六 :简明大学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五  机械振动

知识点:

1、        简谐运动

微分方程  ,弹簧振子F=-kx,, 单摆

振动方程

振幅A,相位(),初相位,角频率。周期T, 频率

由振动系统本身参数所确定;A、可由初始条件确定:

A=,

2由旋转矢量法确定初相:

初始条件:t=0

1)

得2)由

3)由

4)由

3简谐振动的相位:ωt+φ:

1)t+φ→(x,v)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2)相位在0→2π内变化,质点无相同的运动状态;

   相位差2nπ(n为整数)质点运动状态全同;

3)初相位φ(t=0)描述质点初始时刻的运动状态;

  (φ取[-π→π]或[0→2π])

4)对于两个同频率简谐运动相位差:△φ=φ2-φ1.

简谐振动的速度:V=-Aωsin(ωt+φ)

加速度:a=

简谐振动的能量:

 

        

      E=EK+EP= ,

作简谐运动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4)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向同频的合成后仍为谐振动):

1)两个同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X1=A1cos()  ,X2=A2cos(

合振动X=X1+X2=Acos(

其中 A=,tan

相位差:=2k时, A=A1 + A2,  极大

     =(2k+1)时,A=A1 + A2 极小 

  

2)      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1.酸性比较

α -H存在于羰基的α-C上(这是句废话) 它的酸性由旁边的吸电子基团的强弱决定 一般的,相邻基团的吸电子效果越强 其酸性越强 相反则越弱 如果连接了硝基之类的效果就相当不错了。

在强碱性环境的条件下 可以类似于酸的电离一样 从分子上解离 被强碱捕获 其母体分子形成了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作为富电子基团 作为亲核试剂 具有很强的亲核活性 对高度极化的基团的正电中心进行进攻 常见的是羰基碳

溶剂的碱性强可以促进这类反应的正反应方向进行 可以促进脱质子嘛! 比较弱的 可以用氢氧化钾(这个太弱了 很少用) 也可以用乙醇钠 LDA之类的强碱。

2.反应活性

有很多有机化学反应,反应时对于不同的烷基或者比如卤代反应对于不同的卤代烃有不同的活性,那么活性的不同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

其实化学反应就是电性相反的原子或者基团重新组合, 因此, 表面上看不同的,烃基或者卤素原子活性不同,其实就是电子云的疏密不一样, 电负性也是这个原因。 比如卤代烃的反应活性R3H-x>R2CH-X>R-CH2-X

而醚的碳氧键断裂(就是酸和醚反应先形成佯盐然后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醚键断裂顺序刚好相反,因为有些是亲电的反应, 要求电子云密度大的,活性高。有些是亲核的,要求电子云密度小。

是由烷基或卤代基的给电子或吸电子能力不同引起的。

不同的机理,活性刚好是相反的因为烷基给电子而卤代基吸电子。

3.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也称作碳阳离子,是含有正电碳的活性中间体,通常碳为sp2杂化,与三个基团结合,留下一对垂直于平面的p轨道。

碳正离子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如SN1反应即经由碳正离子中间体。

一般具有能稳定正电荷的基团的碳正离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一般而言,三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大于二级碳正离子;二级碳正离子大于一级碳正离子。

反应中间体涉及碳正离子者通常会发生重排,例如SN1反应及E1反应等。重排的种类则有氢阴离子迁移(Hydride shift)与甲基迁移(Methyl shift)两种。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大学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xx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xx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xx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