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后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   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  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

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不能离不开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方式

一、运动的意义

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草履虫、海龟的划水运动;蛙的游泳等。 2、动物在陆地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动,使身体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 1爬行:这种运动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

2行走: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四肢比较发达,可以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

前运动。如猫、狗、大象、马。

3奔跑:是指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马等大○

多数哺乳动物,还有一些鸟类如驼鸟。(区分行走和奔跑的关键在于四肢是否同时离开地面,身体腾空。) 4跳跃:这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具有发达的后肢或后足,依靠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

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保持

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

蠕动:一些无脊椎动物没有附肢靠蠕动进行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比较缓慢。如蚯蚓。 6、攀援:指生活在树林中,营树栖生活的一些哺乳动物。如猴子、猩猩等。

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动,进行滑翔和鼓翼飞行。

滑翔:一些大型鸟类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的飞行方式,是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鼓翼飞行: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组成: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功能: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骨

1、种类: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2、长骨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
体形:梭形
体表:鳞片;分泌黏液
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
身体分布:头、躯干、尾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
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不能离不开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 …… 余下全文

篇六 :20xx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种子中的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等。

(1)甘薯葡萄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砧木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健壮,有芽眼。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体成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 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幼虫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0xx年最新知识点总结(全面复习编写)

八年级生物必考知识点导学内容 整理:李朝全 20xx年x月x日一、知识结构 腔肠动物:珊瑚 扁形动物:涡虫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1 线性动物:洄虫 无脊椎动物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环节动物:蚯蚓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动 物

软体动物:河蚌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的节肢动物:蜘蛛 分

鱼类 如水绵

两栖类:大鲵

苔藓 孢子植物

有脊柱爬行类:龟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鸟类 有种子

如油松、银杏

哺乳类

玉米、向日葵

2

病毒 3、微生物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水螅(身体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外胚层有刺细胞在触手处较多) 2、共同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3、与人类关系;食用、珊瑚礁、 4、其他动物:水母、海葵、海蛰、珊瑚虫 扁形动物

1、代表动物:涡虫(自由生活,其他大多是寄生生活) 2、共同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其他动物:华枝睾吸虫(先寄生在纹沼螺等淡水螺内再感染草鱼、鲫鱼以及虾类)、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内发育) 线性动物

1、代表动物:蛔虫(寄生,有的自由生活)

2、共同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其他动物: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环节动物

1、代表动物:蚯蚓(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有

相似的环状体节,前部有环带,肌肉与刚毛配合运动,体壁呼吸)

2、共同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3、其他动物:沙蚕、蛭 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汇总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和 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
   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