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必修5数学公式

(一)1.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an=a1+(n-1)d 首项a1,公差d, an第n项数

an=ak+(n-k)d ak为第k项数

若a,A,b构成等差数列 则 A=(a+b)/2

2.等差数列前n项和: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即 Sn=a1+a2+...+an;

那么 Sn=na1+n(n-1)d/2

=dn^2(即n的2次方) /2+(a1-d/2)n

还有以下的求和方法: 1,不完全归纳法 2 累加法 3 倒序相加法

(二)1.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1*q^(n-1)(即q的n-1次方) a1为首项,an为第n项

an=a1*q^(n-1,am=a1*q^(m-1))

则an/am=q^(n-m)

(1)an=am*q^(n-m)

(2)a,G,b 若构成等比中项,则G^2=ab (a,b,G不等于0)

(3)若m+n=p+q 则 am×an=ap×aq

2.等比数列前n项和

设 a1,a2,a3...an构成等比数列

前n项和Sn=a1+a2+a3...an

Sn=a1+a1*q+a1*q^2+....a1*q^(n-2)+a1*q^(n-1)(这个公式虽然是最基本公式,但一部分题目中求前n项和是很难用下面那个公式推倒的,这时可能要直接从基本公式推倒过去,所以希望这个公式也要理解)

Sn=a1(1-q^n)/(1-q)=(a1-an*q)/(1-q);

注: q不等于1;

Sn=na1 注:q=1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 …… 余下全文

篇二 :必修四数学公式总结

一、三角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B?)^(1/2)sin(α+t),其中

sint=B/(A?+B?)^(1/2)

cost=A/(A?+B?)^(1/2)

tant=B/A

Asinα-Bcosα=(A?+B?)^(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α)-sin?(α)=2cos?(α)-1=1-2sin?(α)

tan(2α)=2tanα/[1-tan?(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 …… 余下全文

篇三 :数学公式终极总结

1.      【分享】数学公式终极总结


容斥原理
涉及到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的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按照下面公式代入计算:
       一的个数+二的个数-都含有的个数=总数-都不含有的个数
【例3】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 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 26 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 24
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及格的有 22 人,那么两次考试都没有及格的人数是多少【国
2004B-46】
A.10     B.4     C.6     D.8  
应用公式  26+24-22=32-X
               X=4
所以答案选B

【例9】某单位有青年员工 85人,其中 68 人会骑自行车,62 人会游泳,既不会骑车又不会
游泳的有 12人,则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有多少人。【山东 20##-13】
A.57         B.73     C.130    D.69
应用公式:   68+62-X=85-12
               X=57人

抽屉原理:
          

【例1】在一个口袋里有10个黑球,6 个白球,4 个红球,至少取出几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
白球?【北京应届20##-15】  
A.14     B.15     C.17     D.1849.  


采取总不利原则 10+4+1=15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剪绳问题核心公式
一根绳连续对折N 次,从中M 刀,则被剪成了(2N×M+1)段

【例5】将一根绳子连续对折三次,然后每隔一定长度剪一刀,共剪6刀。问这样操作后,原来的绳
子被剪成了几段?【浙江20##-38】
A.18段         B.49段        C.42段         D.52段
  2^3*6+1=49  


方阵终极公式
假设方阵最外层一边人数为N,则
一、实心方阵人数=N×N
二、最外层人数=(N-1)×4

【例 1】某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 60 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
【国2002A-9】【国2002B-18】
    A.256人         B.250人         C.225人         D.196人
(N-1)4=60  N=16  16*16=256  所以选A


【例3】某校的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 96 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浙
江20##-18】
       A.600人   B.615人       C.625 人      D.640人
(N-1)4=96 N=25  N*N=625

过河问题:
来回数=[(总量-每次渡过去的)/(每次实际渡的)]*2+1
  次数=[(总量-每次渡过去的)/(每次实际渡的)]+1
【例 1】有 37 名红军战士渡河,现仅有一只小船,每次只能载 5 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
【广东2005上-10】
A.7次      B.8次      C.9次      D.10次
    37-1/5-1  所以是9次


【例2】49名探险队员过一条小河,只有一条可乘 7人的橡皮船,过一次河需3 分钟。全体
队员渡到河对岸需要多少分钟?(     )【北京应届 20##-24】
A.54       B.48       C.45       D.39
【(49-7)/6】2+1=15  15*3=45


【例4】有一只青蛙掉入一口深10 米的井中。每天白天这只青蛙跳上 4 米晚上又滑下 3 米,
则这只青蛙经过多少天可以从井中跳出?
A.7         B.8       C.9       D.10
【(10-4)/1】+1=7

核心提示
三角形内角和180°  N 边形内角和为(N-2)180

【例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问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国家
2002B-12】
A.720度    B.600度     C.480度     D.360度
(6-2)180=720°
盈亏问题:
(1)一次盈,一次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2)两次都有盈: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3)两次都是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4)一次亏,一次刚好: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5)一次盈,一次刚好: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还有那个排方阵,一排加三个人,剩29人的题,也可用盈亏公式解答。

行程问题模块

平均速度问题  V=2V1V2/V1+V2
【例 1】有一货车分别以时速 40km 和 60km往返于两个城市,往返这两个城市一次的平均
时速为多少?【国家1999-39】
A.55km     B.50km     C.48km     D.45km
2*40*60/100=48
【例 2】一辆汽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为每小时 30 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 20 千米,
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浙江 20##-20】
     A.24千米/时  B.24.5千米/时  C.25千米/时  D.25.5 千米/时
2*30*20/30+20=24

比例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1 2 1 2 12 S vt = 或 或 或 )路程比=速度比×时间比,S1/S2=V1/V2=T1/T2
运动时间相等,运动距离正比与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相等,运动距离正比与运动时间
运动距离相等,运动速度反比与运动时间
【例2】  A、B两站之间有一条铁路,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停在A站和B站,甲火车4分钟走的路
程等于乙火车5分钟走的路程,乙火车上午8时整从B站开往A站,开出一段时间后,甲火车从A站出发
开往B站,上午9时整两列火车相遇,相遇地点离A、B两站的距离比是15∶16,那么,甲火车在什么时
刻从A站出发开往B站。【国20##-53】
A.8时12分    B.8时15分    C.8时24分    D.8时30分
速度比是4:5
路程比是15:16
15S:16S
5V : 4V     所以T1:T2=3:4   也就是45分钟  60-45=15 所以答案是B


在相遇追及问题中:
   凡有益于相对运动的用“加” ,速度取“和” ,包括相遇、背离等问题。
凡阻碍  相对运动的用“减” ,速度取“差” ,包括追及等问题。

从队尾到对头的时间=队伍长度/速度差
从对头到队尾的时间=队伍长度/速度和

【例 2】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 60 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
步行 150 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 10 分钟。求队伍的长度?(    )
【北京社招20##-20】
A.630米     B.750米     C.900米     D.1500米
X/90+X/210=10  X=630

某铁路桥长 1000 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
120 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80秒,则火车速度是?【北京社招 20##-21】
A.10米/秒    B.10.7米/秒   C.12.5 米/秒   D.500米/分
核心提示
       列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1000+X=120V
1000-X=80V
解得 10米/秒


为节约用水,某市决定用水收费实行超额超收,标准用水量以内每吨2.5元,超过标准的部分加倍收费。某用户某月用水15吨,交水费62.5元,若该用户下个月用水12吨,则应交水费多少钱?

15顿和12顿都是超额的,所以62.5-(3X5)

[例1]某团体从甲地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 100千米,团体中一部分人乘车先行,余下的人步行,先坐车的人到途中某处下车步行,汽车返回接先步行的那部分人,已经步行速度为8千米/小时,汽车速度为40千米/小时。问使团体全部成员同时到达乙地需要多少时间?

     A.5.5小时             B.5小时                C.4.5小时             D.4小时


假设有m个人(或者m组人),速度v1,一个车,速度v2。
车只能坐一个/组人,来回接人,最短时间内同时到达终点。总距离为S。

T=(S/v2)*[(2m-1)v2+v1]/[v2+(2m-1)v1]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考理科数学公式总结

高考理科常用数学公式总结

1. 德摩根公式: .

2.  

3.

含有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真子集个数为.

4.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② 顶点式:;③零点式:.

5. 函数单调性:设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

,则为减函数.

6. 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① 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②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③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则.

7. 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对称性:

① 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

② 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③ 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8. 分数指数幂 ,且).

,且).

9..

10.,,

对数的换底公式 .推论 .

.

11.( 数列的前项的和为).

1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项和公式 .

1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项的和公式.

14. 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项和公式为.

15. 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元(贷款元,次还清,每期利率

).

16.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17.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把角表示成:,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把角表示成:,口诀: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18. 和角与差角公式

;

.

辅助角公式: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

限决定, ).

19. 二倍角公式  .

..

变形应用: ,

20.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及函数(为常数,且)的周期;函数(为常数,且)的周期.

函数的对称轴为;对

称中心为;函数的对称轴

…… …… 余下全文

篇五 :必修数学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

                                高考数学常用公式汇总

一、             函数

1、  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注:减一个真子集,减一个空集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顶点坐标是

二、             三角函数

1、  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点P到原点的距离记为,则sin=,cos=,tan=,ctan=,sec=,csc=

提斜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

倒数关系是:

相除关系是: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4、  函数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周期是,频率是,相位是,初相是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

6、

7、二倍角公式是:sin2=

cos2===     tan2=

8、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公务员数学公式总结

1.1基础数列类型

①常数数列 如7,7,7,7,7,7,7,7,……

②等差数列 如11,14,17,20,23,26,……

③等比数列 如16,24,36,54,81,……

④周期数列 如2,5,3,2,5,3,2,5,3,……

⑤对称数列 如2,5,3,0,3,5,2,……

⑥质数数列 如2,3,5,7,11,13,17

⑦合数数列 如4,6,8,9,10,12,14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200以内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09,113,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

1.3 整除判定

能被2整除的数,其末尾数字是2的倍数(即偶数)

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能被5整除的数,其末尾数字是5的倍数(即5、0)

能被4整除的数,其末两位数字是4的倍数

能被8整除的数,期末三位数字是8的倍数

能被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

能被25整除的数,其末两位数字是25的倍数

能被125整除的数,其末三位数字125的倍数

1.4 经典分解

91=7×13          111=3×37           119=7×17

133=7×19          117=9×13           143=11×13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初一数学公式总结

12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根与系数的关系

-b+√(b2-4ac)/2a -b-√(b2-4ac)/2a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