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xx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20xx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 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

二、气候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④日照长短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高于海洋) ⑤洋流 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洋流

③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④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⑤ 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决定热量) ②大气环流(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②下垫面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 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

7.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8.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

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 …… 余下全文

篇二 :20xx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备考2014新列知识点总结(10要点)

目录: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一)中国地理记忆口诀、地理界线和综合地理界线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二)区域经纬线定位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三)突破量化计算18类瓶颈

高考地理备考基础(四)等值线地图综合分析和判读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五)区域地理宏观把握法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六)地理高考题型分类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七)高考地理690个知识点(上)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八)高考地理690个知识点(下)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九)区域地理经纬网空间定位考点总览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十)19个经典高考专题主观题答题要点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一)中国地理记忆口诀、地理界线和综合地理界线

一、中国地理记忆口诀

■ 我国省级行政区区域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渝藏西南

西北陕甘宁青新

晋豫皖和湘鄂赣

中部六省正崛起

中原大省河南省 大别山界鄂豫皖 太行山东冀鲁豫 陕甘宁边区延河唱--- ■我国地理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 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1]

中国地理复习题

1、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2、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是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3、 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 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台湾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

5、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人口密度小,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城镇少。

6、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7、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泛的是回族。

8、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它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9、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端。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三地理复习总结

高三地理复习总结

黄立雄

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形势,高三地理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为重要目标。

一、全面安排,重基础

高三地理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的全面复习,从20xx年起广东省省高考采用的模式是3+综合+X(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综合,X为六科中任选取一科,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考综合考试地理学科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考必修课的内容;综合总分中地理学科占综合总分占20%左右,测试既有学科内的综合(约占60-70%)也有跨学科的综合内容(占20%)。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把精力放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 综合能力。只有保证了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动用知识解 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因此,高三地理复习应该重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如何安排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呢?首先根据高考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三年级总体复习计划,在思想上对高考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高三的复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高三年级的总体复习计划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即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分为周课时安排和复习阶段安排,具体情况为:每周2课时,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2月,第二轮复习时间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轮复习时间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为总复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三地理复习总结与反思

高三地理复习总结与反思

【文字大小:大 中 小】【收藏到:QQ 百度 雅虎 收藏夹】【打印】 阅读: 345 高三地理复习总结与反思

20xx年高考正在远去。在连续两年的高三备考中,我对高三地理复习有些体会,现结合2010届高三高考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高三复习时间安排和内容

1、总体复习计划

遵循以往的经验做法:三轮复习。我们的第一轮复习时间应该更长,根据以往的教学中出现的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又是高中地理中重点、难点、考点最多的自然地理,因此我们的复习目的很明确:打好基础,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顺利的完成综合复习,才能有信心迎接高考,而也会使二轮专题复习的重点性、难点性,更加突出。这种复习计划特别适合平行班。

我们把高三这一年的时间可以划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8月1日-次年3月初

内容:第一轮复习

要求: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做到查漏补缺,争取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课前小考,既巩固复习知识又能提升应试能力。内容的确定主要以前一天复习的基础知识为主,综合内容所占比重较小。

策略:在这一轮复习中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是教材过关,我们把重点放在必修1、2、3册教材上,选修5、6作为次重点,4本初中教材主要以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培养学生就所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综合,提高应试和综合分析能力。复习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教材知识的梳理和重点知识的分析上,手上的复习材料是《优化探究》一轮总复习,包括学案,同步训练和单元检测。实际授课中,我们以教材为主,第一课时梳理知识,形成网络;明确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之后,参考学案的基础知识回顾,进一步把握知识的点、线、面,起到巩固的作用。教材的重难点的解释,这也是我们第一轮复习的一个重点,之后,采用两部分习题巩固:典型例题和同步训练,这两部分习题与教材联系紧密。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就进行课前小考,内容以前节复习内容为主,有时也附带之前有共性的问题,之后全批全改,或部分改。这样既掌握了全班的情况,又能发现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这阶段,要求学生基础知识一定要精准,能使用地理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尤其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第一轮复习更要扎扎实实不能求快,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概念、原理、方法论区分透彻。不管试题的背景材料、问题立意、设问角度多么新颖、多么深,其答案的知识落脚点都必然落在基本内容或理论范围内。本阶段每单元结束后做一套单元检测题。训练答题方法和答题的规范性,教材语言的使用,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地形 平原,高原,山谷 气候:中低纬(温度)。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运输,军事

人文:矿产。交通。旅游。政治。宗教。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 …… 余下全文

篇八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

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

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

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

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

1、定位:43°N~48°N,125°E附近

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

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

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

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