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后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 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 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 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 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 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 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所批判和否定的 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 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 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 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 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 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 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 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 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 教前, 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 当宝玉挨打后, 工于心计、 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 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 但作为封建

…… …… 余下全文

篇二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看红楼,不知道看了有多少遍了,或是看书,或是看电视??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总希望可以继续一遍一遍的看下去。其实更喜欢看书的感觉,在冬日,午后太阳最温暖的时候,可以安静的,独自一个人走在红楼的世界里,看大观园里的小桥流水,看大观园里的雪里傲梅,看黛玉的孤高自诩,看宝钗的圆滑温婉??那一幅幅迷人或颓废的景致,那一件件感人或令人叹息的故事??

由衷的佩服曹雪芹写出了这样的鸿篇巨著,这样可以让人笑着接受的悲剧故事。

与其说红楼是宝玉和黛玉的一场爱情悲剧,倒不如说是封建社会的一部衰败史,一部女儿国的史书。但不能否认宝玉和黛玉两个人是那个封建牢笼里最具代表性的反抗人物。宝玉不谙于仕途,黛玉执着于真爱,都不愿束缚在封建制度的枷锁里。而宝钗却横生生的隔在了两个人的中间,凭借着封建制度这块坚实的盾牌,尽管她拆散了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但也终究无法实现她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所以也就注定了三个人悲惨的宿命。宝黛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不同的个性为她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两个为宝玉痴为宝玉念的女子,一个为他舍弃了生命,一个为他舍弃了青春,但换来的又是什么?宝玉最终还是“丢弃了不离不弃的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忘的通灵玉”。也真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应该说红楼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所有的人却又都是封建王朝的陪葬品,上至享尽荣华富贵的贾母,下至任人蹂躏却坚强不屈的鸳鸯,只是任她们谁都逃脱不了身在“牢笼”的命运。

宝玉,大观园里唯一的男子,亦是红楼当中让众多女子心之所系的人。无论是否是“腹内草莽”,抑或“于国于家无望”,他却是那个时代唯一始终着自己的原则不曾改变的人。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他并没有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而是真正将女子的地位提升到了与男子一般。厌倦走仕途之路,虽是整日在内帏厮混,却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心,不受世俗世界的污浊。他爱林妹妹,因为林妹妹知他的心,从不说一些“混账话”,所以也就注定了他与宝钗的婚姻不会长久。出家,出世,亦是寻求到的解脱。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土木132班 查从玉

一本《红楼》打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亦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红楼梦》以宝玉黛玉俩人的凄美爱情贯穿始终,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作为背景,由多情公子宝玉,多愁善感的黛玉,成功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爱情悲剧。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亦大胆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迂腐黑暗,还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之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啊!《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女子都是一个哀婉的故事。黛玉,报恩降珠痴情宝玉,却落个香消玉殒;宝钗,成熟稳重与宝玉金玉良缘,只是宝玉一心只盼林妹妹,终也出家做了和尚;元春,看似让人羡慕不已,其实确为笼中金丝雀;探春,一朵带刺的红玫瑰,铿锵却也注定流落他乡;迎春,性情温和不与人争斗,但终究难逃他中山狼的饿口;惜春,虽然出生于豪门,却难得看破红尘,常伴青灯古佛;湘云,女儿中的男子,终也沦为遗孀独守空闺;王熙凤,一生幻想着掌控贾府,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这些还都不是重点,“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水灵灵的林黛玉,谁人不为她的凄凉而悲悯啊。

葬花词里说的甚好,“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溅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耡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性格里独具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笑西厢,毫不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明志。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黛玉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溢露出她清雅脱俗的诗人气质。“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的她啊!然最令人叹息的莫是她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她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却又注定了她寥落忧伤。即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却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这“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这“三月香

…… …… 余下全文

篇四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看红楼,不知道看了有多少遍了,或是看书,或是看电视??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总希望可以继续一遍一遍的看下去。其实更喜欢看书的感觉,在冬日,午后太阳最温暖的时候,可以安静的,独自一个人走在红楼的世界里,看大观园里的小桥流水,看大观园里的雪里傲梅,看黛玉的孤高自诩,看宝钗的圆滑温婉??那一幅幅迷人或颓废的景致,那一件件感人或令人叹息的故事??

由衷的佩服曹雪芹写出了这样的鸿篇巨著,这样可以让人笑着接受的悲剧故事。

与其说红楼是宝玉和黛玉的一场爱情悲剧,倒不如说是封建社会的一部衰败史,一部女儿国的史书。但不能否认宝玉和黛玉两个人是那个封建牢笼里最具代表性的反抗人物。宝玉不谙于仕途,黛玉执着于真爱,都不愿束缚在封建制度的枷锁里。而宝钗却横生生的隔在了两个人的中间,凭借着封建制度这块坚实的盾牌,尽管她拆散了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但也终究无法实现她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所以也就注定了三个人悲惨的宿命。宝黛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不同的个性为她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两个为宝玉痴为宝玉念的女子,一个为他舍弃了生命,一个为他舍弃了青春,但换来的又是什么?宝玉最终还是“丢弃了不离不弃的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忘的通灵玉”。也真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应该说红楼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所有的人却又都是封建王朝的陪葬品,上至享尽荣华富贵的贾母,下至任人蹂躏却坚强不屈的鸳鸯,只是任她们谁都逃脱不了身在“牢笼”的命运。

宝玉,大观园里唯一的男子,亦是红楼当中让众多女子心之所系的人。无论是否是“腹内草莽”,抑或“于国于家无望”,他却是那个时代唯一始终着自己的原则不曾改变的人。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他并没有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而是真正将女子的地位提升到了与男子一般。厌倦走仕途之路,虽是整日在内帏厮混,却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心,不受世俗世界的污浊。他爱林妹妹,因为林妹妹知他的心,从不说一些“混账话”,所以也就注定了他与宝钗的婚姻不会长久。出家,出世,亦是寻求到的解脱。

…… …… 余下全文

篇五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研究笔记

总有一段记忆值得细细回味,总有一些脸庞值得一生铭记,总有一本好书值得再三品读。

——题记 因为研究的需要,我用了一年的时间阅读了五遍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红楼梦》结篇时作者留下的一首感慨诗作。五读《红楼梦》,四次在书尾或读或背出这首诗,给我的感受像是成长,从懵懂到冲动,再到沉重,最后剩下释然与希冀。我不敢谈论《红楼梦》,仅仅怀着一种怀念的心情述说我与她的五次触碰。

初读《红楼》:混乱

初中二年级第一次读《红楼梦》。我还记得那时只是因为某次考卷上一题 试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八位 难倒了全班几乎全部同学,班主任因此建议大家读读这本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在 学习是天,分数是地 的年龄里,老师的话便是圣旨。不久我便从书店搬回了《红楼梦》。面对着眼前蝌蚪般密密麻麻的小字,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这要读到何年何月!庆幸的是我从小就不是轻诺寡信的人,承诺妈妈买回来后一定读完让我硬着头皮读了下去。其间,但凡遇到诗词便自动跳跃,看见闲话家常就统统屏蔽,涉及纵古论今就置之不理,每个周末抱着这本巨著真正专注的只是那些对不上身份的名字。

以错过《红楼梦》精髓为代价,我仅仅用了不到一学期的周末部分时间就完结了这部让无数红学学者穷尽一生也研究不透的大部头。收获是,知道了书的作者是清朝曹雪芹,写的是某朝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老师说过)及宝、黛、钗的三角恋情(老实说应该屏蔽),虽然基本对不上号,但却背熟了 元迎探惜四春、宝钗、黛玉、李纨、秦可卿、王熙凤、史湘云、妙玉、巧姐 这十二冠首金陵女子。不知道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花知是谁 的是黛玉,不知道 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 指的分别是宝玉宝钗、宝玉黛玉,不知道 海棠诗社 因何而结,又为何无果而终,甚至不知道纷繁的宁荣二府里谁主谁仆,谁是谁的妻子,谁与谁是父子。与《红楼梦》的初次触碰在一片混乱中结束,那时,我当真以为她就是 满纸荒唐言 !

…… …… 余下全文

篇六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知道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天,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只有贾宝玉了。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 …… 余下全文

篇七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看红楼,不知道看了有多少遍了,或是看书,或是看电视??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总希望可以继续一遍一遍的看下去。其实更喜欢看书的感觉,在冬日,午后太阳最温暖的时候,可以安静的,独自一个人走在红楼的世界里,看大观园里的小桥流水,看大观园里的雪里傲梅,看黛玉的孤高自诩,看宝钗的圆滑温婉??那一幅幅迷人或颓废的景致,那一件件感人或令人叹息的故事??

由衷的佩服曹雪芹写出了这样的鸿篇巨著,这样可以让人笑着接受的悲剧故事。

与其说红楼是宝玉和黛玉的一场爱情悲剧,倒不如说是封建社会的一部衰败史,一部女儿国的史书。但不能否认宝玉和黛玉两个人是那个封建牢笼里最具代表性的反抗人物。宝玉不谙于仕途,黛玉执着于真爱,都不愿束缚在封建制度的枷锁里。而宝钗却横生生的隔在了两个人的中间,凭借着封建制度这块坚实的盾牌,尽管她拆散了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但也终究无法实现她与宝玉的“金玉良缘”,所以也就注定了三个人悲惨的宿命。宝黛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不同的个性为她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两个为宝玉痴为宝玉念的女子,一个为他舍弃了生命,一个为他舍弃了青春,但换来的又是什么?宝玉最终还是“丢弃了不离不弃的黄金锁,忘记了莫失莫忘的通灵玉”。也真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应该说红楼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所有的人却又都是封建王朝的陪葬品,上至享尽荣华富贵的贾母,下至任人蹂躏却坚强不屈的鸳鸯,只是任她们谁都逃脱不了身在“牢笼”的命运。

宝玉,大观园里唯一的男子,亦是红楼当中让众多女子心之所系的人。无论是否是“腹内草莽”,抑或“于国于家无望”,他却是那个时代唯一始终着自己的原则不曾改变的人。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他并没有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而是真正将女子的地位提升到了与男子一般。厌倦走仕途之路,虽是整日在内帏厮混,却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心,不受世俗世界的污浊。他爱林妹妹,因为林妹妹知他的心,从不说一些“混账话”,所以也就注定了他与宝钗的婚姻不会长久。出家,出世,亦是寻求到的解脱。

…… …… 余下全文

篇八 :红楼梦读书笔记 (1)

红楼梦读书笔记

1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感受: 这段话属于过渡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要写的石头背景。

2方欲近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赖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挥霍谈笑而至。

感受:外貌描写,写那一僧一道,形象差,与下文不平凡作对比。

3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共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感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黛玉的疑问,侧面描写出

了王熙凤在家中地位非同一般。

4头上戴着束发嵌玉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一大串的外貌描写,对于主角描写极为详细,详略分明。

感受:通过一连串的语言,动作,刻画了王熙凤虚伪,玲珑见风使舵的形象。

红楼梦读书心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