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 …… 余下全文

篇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我们应对挑战不可缺少的平台,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文化根基。在小学阶段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学校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纳入到常规活动中、渗透到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活动中,强化师生基本功训练,充分发挥学校在弘扬传统文化和提升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作用,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推动着学校各方面工作向纵深方向的发展。

一、目标与规划

(一)健全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制

学校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为卓有成效地开展此项工作,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个专门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学校成立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任组员,每班一名学生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员,使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逐层深入,真正使传统文化的力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全校整体形成层级的管理网络,各项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个岗位都能积极配合开展有效的工作。

(二)建立规章制度,追求规范化

为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我们把提高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和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和师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

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引申推广能力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级、评优评先等内容和条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引申推广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师资管理要求。做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单是课堂说教,而且是要形成人人都讲传统、爱传统、弘扬传统的良好氛围。学校还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管理要求,让学生从日常行为中意识到“弘扬传统文化,从我做起”。我校正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使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了校园的一张“名片”。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初三(3) 徐依盈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名言: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体会: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当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远不是以上六个方面可以概括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弘扬传统文化特色教育

一、注重学生的人生理想、社会责任感、爱国精神、民族情感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当代中学生崇高的思想道德。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爱国感情等可以提高中学生理想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大丈夫”的浩然正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等等都是当代中学生应当深刻体味的,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修身、仁爱、律己、孝道、奉公等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当代中学生完善的思想道德。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样的修身、律己思想自古成为人们的行为守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仁爱孝道思想为世人所推崇和遵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魄、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匾额都是尽职奉公的体现,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大公无私地奋斗拼搏,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然需要我们大力提倡,使其充分发挥对中学生思想、认识、行为、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三、注重明辨是非、自强不息等独立人格教育,培养中学生理性的思想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摒弃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学生学会“扬弃”,懂得兼容并包和有所选择,不能言必“西方”,要摆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的错误思想,有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对是与非、好与坏有清醒的认识、不盲从。同时,“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中学生要想成功、有所作为,还应该向那些自强不息的古人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理想。

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和谐特色校园。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注重群体和谐,注重精神家园的建

…… …… 余下全文

篇五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崇中华美德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崇中华美德

——宝丰一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汇报

一、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盖幸运者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 当今中国的青少年,他们生在和平年代,长在太平盛世,没有经历战争、动乱、饥荒和瘟疫等艰难困苦,在阳光雨露中成长。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东西文化剧烈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物欲横流,这一切都构成了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背景,使得部分青少年丧失比较和鉴别能力,极易迷失方向。如何有效地教育好孩子,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而父母大多常年外出打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虽高,但只能为孩子从金钱上对孩子补偿,多数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孩子们缺少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学生身上缺少书卷气,进而文明礼仪不知、不做。在我校推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感受经典,静心读写。让中华经典进校园,倡导校园诵读之风。根据学生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科学的、序列的诵读教材安排。高一学生以《弟子规》诵读为主,高二、高三以《道德 1

经》诵读为主。学校安排每天10分钟晨读、上、下午和晚上预备前、课间操为学生诵读时间,每天晚自习前交流分享感恩行孝的心得体会,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出时间上的保证。

(二) 弘扬传统,落实行动。

(1)、重视传统节庆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清明、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如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每年的重阳节,学校组织各年级召开重阳“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他们对父母与长辈的感情、懂得体谅父母,孝敬长辈。

…… …… 余下全文

篇六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华夏儿女智慧和精华的积淀,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道家、佛家等所呈现的各种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还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传统思想。另外各种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以及包括传统历法在内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区别于历史古迹,传统文化更多地是植入而影响个人影响民族,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衰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进步,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让世界认可。经历了五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让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古国被全世界知晓,让全世界为之征服。孔学、陶瓷、茶艺、百家论道等等都在现今被各国学者不断研究。 然而在国内,受到了不断动乱的政治局势后,以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强国对我国的资本和文化入侵,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无人可传,即将消失的境地。当传统文化消失之后,不同于古迹可以恢复重建,传统文化不可恢复不可重建。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促进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势在必行,至关重要。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道: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少年儿童是一个人智力和思想启蒙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素养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文化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由于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和西方文化盛行,现在的少年儿童却处在一个民族文化凋零的环境中。很多孩子对日本动漫耳熟能详,喜欢可乐,洋快餐,期盼着圣诞节的礼物,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不仅如此,由于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问题。很多少

…… …… 余下全文

篇七 :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核心价值

“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核心价值”

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连 村 小 学

20xx年9月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一、班会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背景

大众传媒对小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小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只有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小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四、参加对象

全校学生

五、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1月5号

地点:连村小学 五年级教室 学校餐厅

六、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知识竞答、全校学生互动、交流

七、活动内容

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 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八、活动过程

第一个环节:儒家文化

向同学们介绍《论语》的有关情况,介绍于丹老师及其《论语》研究的成果。

1、播放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其中,《论语》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交友标准向我们指明了一个以朋友为坐标的未来,也让在座的同学们充满了感触。

2、请几位熟读《论语》的同学上讲台来,与大家一同讨论读《论语》的心得。

3、诵读《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个环节:知识竞答

1、活动规则:

以组为单位,共六个组,采取淘汰制。活动共2轮,第一轮淘汰3支代表队,第二轮3支代表队,通过竞争答题,将产生冠军、亚军、季军、三支代表队。每队按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答题过程中,不得借助通讯工具或其他工具,否则按违反比

…… …… 余下全文

篇八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开拓德育新思路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拓德育新思路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知识系统。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采取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代中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资源和途径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将德育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汇贯通。

关键词:学校教育 传统文化 德育渗透 途径 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今世界上惟一持续发展而未遭中断的文化,既有悠久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更好融合,将其发扬光大,是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两方面去阐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为当代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供的丰富德育教育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

1.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信仰,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品质。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强调一种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以至后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及“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等主张都是整体利益原则的体现,强调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身精神。

2.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自强不息的思想,从宗周时期就已经萌芽滋生,其理论表述的代表当推《易传》。《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每有体现。如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朝闻道,夕死可矣”。司马迁的“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正是凭借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虽历尽百代沧桑,度尽无数劫难,今天仍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