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王阳明《传习录》精彩句子

王阳明《传习录》警句名言

1、《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2、《尚书·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克,能;峻,高大。阳明先生认为“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

3、至精至一。

4、深爱做根。

5、温凊定省:《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6、此心纯乎天理之极。

7、学问思辨(笃):《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知行本体,不被私欲(意)隔断。

9、知是行的主意,行驶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驶知之成。 10、精一博约:精一,意为精纯。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王守仁所谓“精一”,从本体论看,指心与理一的“心即理”(“析心与理而为二,而精一之学亡”);从工夫论看,指“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惟务求仁,盖精一之传也。”)陆九渊之所以在王守仁看来“有粗处”,就是因为他未能彻底贯彻上述“精一”之旨。就上引王守仁的批评来看,他说“象山见得未精一处”,似乎仅指陆九渊在工夫论上仍沿袭“自来儒者”(显然指伊朱一系)的“致知格物”,因而有违于“知行合一”。博约:广博地求取学问,同时恪守礼法。语出《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弗,不;畔,通叛;矣,了。

11、知行合一三境界:困知勉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学知利行(存心、养性、事天);生知安行(尽心、知性、知天)。《孟子·尽心上》事天立命:“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12、仁民爱物。

13、不诚无物:语出《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是万物存在的前提和规律,没有诚就不存在万物。

14、从心留意,从物着手。

15、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就是明明德。

16、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实践的名言名句

名言

1、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2、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萨迪

3、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

4、千虚不搏一实。——《象山集·语录》

5、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6、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法.沃韦纳戈

7、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8、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0、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1、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3、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

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 ——萧伯纳(英)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歌德(德)

●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波斯)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况(战国)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刘向(汉)

●百闻不如一见。

——班固(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宋)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陆游(宋)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

——王廷相(明)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 …… 余下全文

篇三 :王阳明的名言

王阳明的名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阳明法书集》的序言中写道:“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守仁)的名字。由于他的哲学思想高超、警策、简明,又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许多哲学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叠起一座高峰,比之汉唐绎学的理论思辩方面,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而阳明之学则是中国儒家的最后一个高峰,并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梁启超称王阳明“是一个豪杰之士”,是因为他在程朱理学笼罩一统天下,以极大的勇气,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学说之与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论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他的新说,对当时社会,“像打一药针一般,令人兴奋”,“吐出很大光芒”。

王阳明的这一观点像极了上面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两个人还是有所区别的:贝克莱是要通过“存在即被感知”这句名言解决认识论问题,到最后,为了保证物的存在,贝克莱还不得不搬出了上帝来保证外物的存在。王阳明不同,其“心外无物”说的是意义问题,和维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近似。也就是说,“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女子时,在你心中那个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她,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先生说致良知,良知在于我们的本心,与龙场悟道一样,你未见龙场之时,世界于你只是狭小的周围一圈,当你来到深山自然之中,心会变得与自然一样广阔,便能窥见更多的真理。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传习录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问:格物

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2、【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着不循,讲人欲来顿而放着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工夫。】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4、【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

5、【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进水,生意不穷。】

6、【问:“世道日降,太古时气象如何复见得?”

先生曰:“一日便是一元。人平旦时起坐,未与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

…… …… 余下全文

篇五 :名人名言、教育家格言选

附件2: 名人名言、教育家格言选选

1、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2、百行以德为首 ——《世说新语·贤媛》

3、恃力者虽盛而必衰,以德者愈迟而终显 ——宋·欧阳修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论语·小雅》

5、有德不可敌 ——《左传》

6、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春秋榖良传》

7、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管子·戒》

8、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宋·苏轼《道德》

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1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11、虚心而乐闻 ——唐·刘禹锡·《魏生兵要述》

12、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君陈》

1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14、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左氏辨》

15、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南宋·鲍照《代白头吟》

16、尔心贵正,正则不敢私 ——宋·欧阳修《三年无改问》

17、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 …… 余下全文

篇六 :名言、警句、谚语等

小学教材名言、名句、对联盘点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二下一)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二年,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信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二下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三上六)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三下二)

1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三下三)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三下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辰)(三下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2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工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三下八)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 …… 余下全文

篇七 :道破中国哲学精髓的八句箴言

道破中国哲学精髓的八句箴言

第一句: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命题,解释纷纭,莫衷一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哲学意义: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物质与人以及物质之间是和谐统一的。

第二句:白马非马

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

有一天,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守门的士兵对他说:“马匹一概不得出城。”

公孙龙心生一计,公孙龙说:“白马并不是马,因为白马有两个特征,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马的外形,但马只有一个特征,就是只具有马的外形。具有两个特征的白马怎会是只具有一个特征的马呢?所以说白马根本就不是马。” 愚鲁的士兵因无法应对,唯有放行。

哲学意义:“白马非马”的命题问题出在何处呢?从根本上说是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马是普遍性、共性、一般、抽象;白马是特殊、个性、个别、具体。普遍不等于整体,特殊也不等于部分,这是不同性质的范畴。 第三句: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古代名句

古代名句: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3、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5、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6、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7、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8、花盆里长不出来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1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1、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1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16、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17、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20、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2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2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2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6、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27、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28、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2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3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32、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3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3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3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

岁。《传家宝》3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3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3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39、不积跬步,无已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40、轻诺必寡信。《老 子》41、民无信不立。42、《论 语》4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 子》4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 记》45、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原氏世范》4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