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原文】

知足不贪,安贫乐道,力行趣善,不失其常,举动适时,自得其所者,所适皆安,可以长久。

【译文】

知道满足、不贪名利,安于贫困乐于养生,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不违背作人的准则,言行举止均适守时宜而心安理得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因而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安适。这样常可健康长寿

【原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译文】

如想要身健长寿,必先养心静正其心,如想要养心,则必须先意念欲望恬淡寡欲而少思。

【原文】

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

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原文】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

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原文】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

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原文】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原文】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古代养生格言

古代养生格言

01、生从十三:

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02、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0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

04、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

译文: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

05、凡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人能化毒性以救死。养喜神以延年,必去身灾兼除人患。

译文:凡是心平静就会使神愉悦,神愉悦就会有福气降临,人可以化解恶性事件挽救死亡。养快乐之神用以延年,一定可以去掉身体的病灾和人事的祸患。

06、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语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译文:多思虑则心神不安,多思念则意志涣散,多贪欲则神志昏迷,多劳动则形体劳累,多话语则中气短乏,多笑则五脏受损,多愁则心被牵制,多乐则语

言唠叨,多喜则神昏颠倒,多愤怒则浑身血脉不安宁,多嗜好则执迷不悟,多憎恶则身心憔悴没有欢乐。

11、若能摄生者,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沮妒。六者若存,则养生之道徒设耳。

…… …… 余下全文

篇三 :古代养生格言

古代养生格言

01、生从十三:

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02、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03、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04、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05、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06、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译: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以多寿,得以制约本人的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和法纪的需要。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古代名人养生秘诀

古代名人养生秘诀

人有三宝,乃精、气、神。现代医学证明动静无节、思虑过度则亏精、损气、伤神,对身心大为不利。这里我们了解一下古代名人的养生诀窍,相信会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

苏东坡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对养生长寿重要性,这种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当日张鄂向苏东坡征求养身方面的建议,苏东坡答曰:“养生长寿古方,药有四味。”于是乎苏轼当即挥毫泼墨。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陆游

陆游是我国的长寿诗人,长寿而目力不衰,特别在他年过耄耋以后还能“孤灯对细字”,实是奇迹。究其原因,他的长寿秘诀不外乎两个方面,中青年时期的锻炼:“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载功。”参军游宦,十年走万里,骑射行猎为常课,《春感》一诗即追述了他壮年时候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 长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日常活动内容多样,他有诗云:“古人在山林,射自事樵汲。我虽迫耄期,勤慎亦在习”。诗中表明了“勤慎”的养生观点。所谓“勤”,就是适当的活动,“慎”,当是良好的言行修养。

李世民

养生百字铭:李世民的养生百字铭总结了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让免伤财。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书法养生: 李世民是个书法迷和书法家,他对习书曾有这样的名言:“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习书时,心要完全静下来,排除一切杂念,

达到思想高度集中。习书的姿势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延缓身体不退化的锻炼方法。 葡萄酒养生: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大臣魏征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魏征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 …… 余下全文

篇五 :修身古代名言名句

古代名言名句《诗经》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3、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4、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礼记》1、 来而不往非礼也。 2、 张而不驰,文物弗能也,驰而不张,文物弗为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 好学尽乎知,力行尽乎仁,知耻尽乎勇。《论语》1、 言必信,行必果。 2、 是可忍,孰不可忍。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省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21、三军有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 2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孟子》1、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 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2、天将降大任于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古代医德名言

古代医德名言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黄帝内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北宋·范仲淹《能改斋漫录·卷十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枪,勿避险峻,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黄帝内经》

受病有浅深,使药有重轻。度其浅深,分毫不可差;明其轻重,锱铢不可偏。浅深轻重之间,医者之精粗,病者之性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得失之间,死生性命之所系,医之道不得不为之难也——宋·史堪《史载之方》

夫用药如用刑.误即便隔死生。盖人命一死不可复生,故须如此详谨,用药亦然。庸下之流,孟浪乱施汤剂,逡巡便至危殆,如此杀人,何太容易?——清·年希尧《本草类方》 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召请,急去无迟,可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 ——宋·张杲《医说》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费伯雄《医方论》

医以苏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为重,功利为轻,而可稍存嫉妒哉?奈何今之医者,气量狭窄,道不求精,见有一神其技者则妒之。妒心一起,害不胜言,或谣言百出,或背地道破道,或前用凉药,不分寒热而改热,前用热药,不别寒热而改凉,不顾他人之性命,惟逞自己之私心,总欲使有道者道晦,道行者不行,以遂其嫉妒之意。——清·雷丰《时病论》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古代名医名言

华佗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

著《中藏经》

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

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

陽不足則先寒後熱,

陰不足則先熱後寒

皮寒而燥者陽不足,皮熱而燥者陰不足;皮寒而寒者為陰盛,皮熱而熱者為陽盛

张介宾

(1563-1640年)

明代医学家,字会卿,号景岳

著有《类经》、《景岳全书》,《质疑录》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 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非阴能自盛也,阳衰则阴盛矣。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万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二、

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成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

为之资。

张介宾

(1563-1640年)

明代医学家,字会卿,号景岳

著有《类经》、《景岳全书》,《质疑录》

三、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故物之生也,生于阳, 物之成也,成于阴,

盖有形之血不能即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

李杲

(公元1180年---1251年)

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金代医学家,金元四家之一。

撰《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

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

食入则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亏弱也。

.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

朱震亨,

字彦修,号称丹溪翁,金元四家之一。生活于公元1231~1351年。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古代先贤名言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2、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唐书)

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4、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旧唐书)

5、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志)

9、迅雷不及掩耳。(晋书)

10、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魏书)

11、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12、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刘濞)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1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

16、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

17、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

18、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19、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21、燕雀安知鸿乐驹?(史记)

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23、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26、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29、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3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5、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36、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3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3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