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微生物学总结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是一切肉眼看不清楚或者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类群:非细胞(病毒);原核生物(细菌);真核生物(酵母菌)。

3.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

利: 医药: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利用工程菌产生多肽类生化药物。

环境污染的治理:污水处理;环境污染监测和重要指示生物。 工业:生物发酵酿酒。

害: 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威胁人类生存:结核、疟疾、霍乱

农业:农作物病变(花卉的白粉病)。

食品:使食物腐烂变质。

发酵工业:发酵过程混入杂菌影响发酵产率。

▲4.微生物有哪些共性?最基本的是哪个?为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因为微生物是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排泄面,和环境信息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5.谁先看到了微生物:列文虎克(自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放大倍数为300倍的显微镜。1676年他利用这种显微镜,观察到了一些细菌和原生动物,当时称为微动体,首次揭示了微生物世界。

▲6.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哪两位做出了重大贡献?什么贡献?: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学奠基者,提出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A.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B.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C.提出了动植物病原菌鉴定的柯赫法则。

7.巴氏消毒法:一般温度60~85℃,处理时间30分钟到15秒消毒的一种低温消毒法。

8.微生物对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学科交叉促进微生物学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有重大贡献。

…… …… 余下全文

篇二 :微生物学总结

微生物学总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

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

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微生物的奠基人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巴斯德:

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曲颈瓶实验)

⑵免疫学——预防接种。(鸡霍乱病)

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柯赫:

(1)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配制培养基c)流动蒸汽灭菌 d 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 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

培养出来;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第二章

无菌技术: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何微生物;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成为菌苔。

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称为二元培养物。如:病毒和宿主细胞;纤毛虫、变形虫和粘细菌。

菌种保存技术:菌种保藏就是根据菌种特性及保藏目的的不同,给微生物菌株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P20)

…… …… 余下全文

篇三 :微生物学总结

微生物学总结

微生物学总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

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2、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巴斯德:

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曲颈瓶实验)

⑵免疫学——预防接种。(鸡霍乱病)

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

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

根据外表特征把原核生物粗分为6种类型:细菌、蓝藻(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一、名词解释: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

始单细胞生物。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分为

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

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

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是毒性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作为消灭昆虫 的菌剂,就是利用了该性质。

1

微生物学总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

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藻

…… …… 余下全文

篇四 :微生物学整理总结

微生物复习整理材料

一、 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不具繁殖功能。

…… …… 余下全文

篇五 :微生物学总结

1脂多糖能阻拦 溶酶菌、青霉素、去污剂、若干染料等进入细胞,因其的存在,G-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的毒害。其结构靠Ca+离子维持

2抗酸细菌---一种特殊的G+细菌,被酸性染料负染后不能被盐酸乙醇脱色,故称抗酸细菌 细胞壁含大量 分枝菌酸;构造类似G-

古生菌---细胞壁假肽聚糖

缺壁细菌---自发缺壁(L型细菌)、人工去除(原生质体、球状体)、自然长期进化(支原 体)

3原核生物细胞质不流动

微生物学总结

4

5菌毛多数存在与G-致病菌种,性菌毛一般见于G-的雄性菌株

6能产芽孢的主要是G+的两个属,有些还产生伴孢晶体,有毒杀作用

7微体-----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保护细胞免受H2O2毒害

8出芽繁殖---酵母菌属的无性繁殖就是这种类型的繁殖;裂殖酵母菌无性繁殖就象细菌一样,母细胞一分为二的繁殖

(1) 游动孢子 (zoospore) 鞭毛菌的菌丝可直接形成或发育成各种形状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内的原生质体分割成许多小块,小块逐渐变圆,围以薄膜而形成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梨形或球形,具一或二根鞭毛,在水中游动一段时间后,鞭毛收缩,产生细胞壁进行休眠,然后萌发形成新个体。

(2) 孢囊孢子 (Sporangiospores) 接合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生在孢子囊内,孢子囊一般生于营养菌丝或孢囊梗的顶端。孢子囊内的原生质体割裂成许多小块,每一块发育成一个孢囊孢子,数量一般都相当大。

(3) 分生孢子 (Conidiospore 或 Conidium) 子囊菌和半知菌类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简单的分生孢子是由特化菌丝先端通过一定方式发生的,其下方的特化菌丝叫分生孢子梗 (conidio phore) 。梗有单生的,散生的,成丛的,还有成束的。有的分生孢子梗自垫状菌

丝生出,使产孢总体结构呈盘状,叫分生孢子盘。有的菌种是在菌丝堆上生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还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生在覆碗状或球形的分生孢子器中。

…… …… 余下全文

篇六 :微生物学总结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概念。

2 如何区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①有氧呼吸

? 定义: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 最终电子受体——氧气 O2

? 参与的微生物——需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

? 呼吸基质 (底物):化能异养微生物——有机物

化能自养微生物——无机物

② 无氧呼吸

? 定义:微生物氧化底物,底物氧化脱下的氢和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交给无机化合

物的过程。

? 最终电子受体——无机物(NO3-、NO2-、CO2等)

? 参与的微生物——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 呼吸基质(底物)——有机物

③ 发酵

? 定义:以小分子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有机物为呼吸基质的中间

产物。

? 最终电子受体——有机物

? 参与的微生物——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 不经过电子传递体。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常见的发酵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

3 什么是次生代谢产物?

4 有哪几种次生代谢产物?举例。

? 次生代谢:微生物合成一些对其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又为

支路代谢

? 次生代谢产物:微生物在次生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其自身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

物质。

? 常见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激素、毒素、色素

5 呼吸作用的概念。

? 简-生物氧化基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 复-生物氧化中,呼吸基质脱下的氢和电子经载体传递最终交给受体的生物学过

程。

? 主要呼吸基质:葡萄糖、果糖。

6 赤霉素如何促植物生长?(激素)

赤霉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一种。主要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提高产量,打破种子等繁殖器官休眠。特别对杂交水稻制种中解决花期不遇有特殊功效。在葡萄、柑桔、菠萝、蔬菜等作物广泛使用。

7 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把微生物分成哪几种类型?

…… …… 余下全文

篇七 :微生物学 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细菌学总论

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 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

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

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

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

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 …… 余下全文

篇八 :农业微生物学总结

第1章 绪论

1、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体积小 面积大、吸收多 转化快、生长旺 繁殖快、适应强 易变异、种类多 分布广

2、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纯种分离技术、纯种培养技术

3、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物来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杂草危害的一类微生物制剂称为微生物农药

4、原核类:三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

原生动物

单细胞藻类

非细胞生物: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5、微生物农药的特点:

(1)对脊椎动物和人类无害,不污染环境;

(2)对植物无毒害;

(3)能保护害虫天敌;

(4)昆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5)自然传播感染能力:有些昆虫病原微生物,可在昆虫群落中自然传播感染成流行病;

(6)容易进行大量生产。

6、法国的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科赫(R.Koch,1843~1910),他们可分别称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细菌学的奠基人。

第2章 环境中的微生物

1、 细菌的形态

2、革兰氏染色的主要步骤及反应原理

(1)从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来解释:

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基础上的一种物理原因。通过初染和媒染操作后,在细菌细胞的膜或原生质体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它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紫色。 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出细胞壁,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又呈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获得了一层新的颜色——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呈紫色(实为紫中带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