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

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 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 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翟 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 ——普卡利西尔 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 ——约翰·雷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张汪玉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 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 ——罗高 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 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 ——卢梭 在欢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科林斯 一个正直的人要经过长久的时间才能看得出来,一个坏人 只要一天就认得出来。——索福克勒斯 亲戚是不可选择的,而朋友却可以。 ——德·利勒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的容易的,只有在患 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 ——克雷洛夫 蔗味老弥甘,交情久更挚。 ——袁牧 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 日远。 ——弘一法师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 找朋友出于高尚。 ——亚里士多德

要这样生活;使你的朋友不致成为仇人,使你的仇人却成 为朋友。——毕达哥拉斯 最善于应付对外面敌人的恐惧的是尽量交友;对于不能交为朋友的人,至少要避免和他们结怨;要是连这个也办不到,就要尽可能地避免和他们往来,为自己的利益疏远他 们。——伊壁鸠 没能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 ——巴尔扎 克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 亲戚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自己挑选的。 ——马 姆福尔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皆兄弟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名言名句42485人阅读 隐藏>>

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交友的名言名句

…… …… 余下全文

篇二 :有关语文课堂教学的名言55条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

有关语文课堂教学的名言55条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归属:名言警句时间:2014-10-18

返回列表

语文教学名言语文课程是从小学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有些同学喜欢语文而有些同学不喜欢语文。以下是语文课本内容里面的名言,适合语文老师和同学们。

语文教学名言:

1.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年第期

2.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吕叔湘

3.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页

4.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刘国正

5.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6.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英国教育家洛克

7. "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8.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

9.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

10.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关于骄傲的格言_怀疑

在任何时代,人总是有所怀疑的。每一代新人都否定老一辈的无聊废话。

——〔法〕罗曼·罗兰《母与子》

怀疑的眼睛就像猫头鹰的眼睛一样,要在黑暗中才能看见,光明反而可以使它失去视力。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金人》

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

——〔英〕乔叟《乔叟文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学会质疑

学会质疑 打开以学定教之门

【摘 要】质疑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会质疑是“以学定教”的基础。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却普遮不足。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笔者主要从教师自身、开放课堂和学会质疑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以学定教;质疑精神;教师素养;开放式课堂;善于质疑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教学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那么,一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应该怎么适应这种课堂呢?笔者认为,学会质疑是帮助这些孩子们打开以学定教的敲门砖。

一、学会质疑的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要激发学生内存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探求新知,促使其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就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变教师的“自我设疑”为学生的“主动质疑”。许多大师、专家也都一致认为:会学习的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学会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及时捕捉课堂上闪现的精彩,并依此梳理重点,“以学定教”,展开接下去的教学。

从学生的发展目标来看,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提高科学探究实效的灵魂。而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质疑问难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是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鼓舞他们主动地学习、发展,变“学会”为“会学”,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二、目前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

质疑能力不强是我国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状,几十年来的教育模式造成的我们学生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的知识,而不善于思索和怀疑。有这样一则故事很具有代表性。据说在一次国际奥林匹克数学

…… …… 余下全文

篇五 :材料作文“勇于质疑与挑战权威”例文

材料作文“勇于质疑与挑战权威”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817年,法国科学院将一项科学奖颁给了默默无闻的菲涅耳。起初菲涅耳的理论遭到了法国科学院的泊松、拉普杜斯等科学巨人的反对,因为菲涅耳的理论违反了传统的牛顿光学理论,而泊松与拉普杜斯又是牛顿理论的坚定支持者。最后评审委员会决定去做实验,让实验来验定菲涅耳的理论。实验的结果令持反对意见的元老们感到非常意外,事实证明菲涅耳是对的,而牛顿是错的。法国科学院的院长阿拉贡看完实验报告以后,马上决定将这项非凡的大奖颁给小人物菲涅耳。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的立意角度很多,如:

(1)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2)不要因循守旧,勇于打破传统;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小人物与大成就(大人物)......

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来。

一、作文的题目:

1、权威不是神,勇者可超越

2、要敢于挑战权威(传统)

3、要有超越权威的勇气

4、要敢于超越前人的成就

5、青出于蓝当须胜于蓝

6、长江后浪就要推前浪

7、江山本该代有才人出

8、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

9、敢于冲破前人的桎梏

10、小人物亦有大作为

二、本次作文适合写的论据:

1、牛顿的经典力学超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爱因斯坦相对论挑战牛顿的经典力学

3、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挑战亚里士多德

4、哥白尼挑战托勒密,提出日心说。

5、塞尔维不畏权威,坚持自己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研究。

6、詹天佑打破了西方人在铁路建设上的垄断

7、李四光不迷信西方专家对中国地质条件的断言

…… …… 余下全文

篇六 :敢于质疑

? 敢于质疑的事例一:

布鲁诺,这位为真理而呐喊的自然科学家,不顾教会的禁令,大胆揭露宗教的愚昧。他把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宇宙观。他坚持补充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天体降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从而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基础。布鲁诺则把太阳从宇宙中心天体降为一颗普通的恒星,使人们对宇宙的科学认识又前进了一步,这是对教会宣扬的“地球中心说”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中心主义”更加彻底的否定。布鲁诺的主张使上百处宗教裁判所宣布他为异端,罗马教庭更是千方百计要置他于死地。为此,他们采用卑鄙手段把他诱骗回国,将他关押在威尼斯和罗马的地牢中达8年之久,企图迫使他低头认罪,放弃自己的观点,向教会忏悔,谴责自己,屈膝投降。然而,在这8年的监狱生活中,布鲁诺虽受尽了酷刑,却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不放弃自己的学说,不承认自己的“错误”。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被处以火刑。布鲁诺四处热情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把哥白尼学说传遍整个欧洲,使他成为反教会、反经院哲学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

? 敢于质疑的事例二: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xx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 敢于质疑的事例三:

德国数学家须外卡尔特在研究中,质疑欧几里的《几何原理》中的一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两千多年中,人们一直以为这是天经地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科学家对这一定理的真理性更是深信不疑。但是须外卡尔特的这一质疑推动了数学的一次突变。德国数学家黎曼从须外卡尔特的思路中得到启发,使非欧集合破土而出。黎曼指出,欧几里得几何并不是在所有空间都适用,例如在地球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1.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 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2.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3.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4.活到老学到老。—— 谚语

5.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6.重复是学习之母。 —— 狄慈根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9.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 歌德

1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11.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李惺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

13.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 汤斌

1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

15.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陆佃

16.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袁牧

17.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 蒙田

18.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郭沫若

1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20.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李嘉图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2.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佚名

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佚名

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增广贤文》

25.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 越南谚语

26.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7.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魏源

28.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2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0.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 张载

3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3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 乌申斯基贤文》

33.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谚语

3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佚名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语文阅读质疑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质疑能力的培养(转)

[ 2011-6-27 21:35:00 | By: 汪艳 ]

推荐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教坛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就得交给学生自己寻找水源的方法。”笔者以为:把这句话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就是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徜徉在优秀的文本材料中,进行感知、理解、欣赏和积累,充实自身汉语言文化的底蕴;更应将更多的热情投入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之中,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失为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

一、“质疑”的概念界定

质疑法是指在阅读中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一种读书方法。疑问,通常是书中的难点或重点。质疑,就是在掌握书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查资料、请教教师等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现代阅读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以死记硬背为特征的记忆型、以走马观花,只满足于知道“结局如何”为特征的消遣性、以质疑问难,探求知识的来龙去脉为特征的创造型。其中,只有创造型的阅读心理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前两种则是消极的,是必须予以克服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个体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而且学生本身是生活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的,随着生活的流动、环境的变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会不断赋予新的含义,提出新的问题。这种在解读文本过程中产生疑问所碰擦出来的思维火花,不仅是阅读质量的体现,更是人的精神的回归。“质疑”就是要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对文本情节和表面文字的了解与记忆,而是具有一种 “好问”的精神。即,在阅读过程中,将反复诵读文本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问”与“读”、“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对文本“显信息”的研读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问,主动地深入钻研,去不断地挖掘文本深处的隐信息,以达到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积极探究的主动精神,形成创造型的阅读心理品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