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钱伟长谈学习的方法

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

钱伟长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每个人的认识不尽一样,是教育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我讲的是自己的一些经验,以及我所熟悉的一些人的经验。

一、不要死记硬背。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指学习的时候要思考相关的问题,不边学习边思索,会什么也学不到。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可是常常被很多人忘了。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书法、画和诗 “三绝”的著名学者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官时,发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贫穷青年,天资很好,过目不忘,很多东西念过一、两遍,就可以准确背诵出来。可是郑板桥提个相关的问题,这个青年人支支吾吾地回答不清楚。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这个青年更是答不上来。他发现这个青年人完全是在靠记忆进行学习。郑板桥就给他讲了“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告诉他,学习一定要思考,不能靠背诵,不然是不会有出息的。后来这个青年人完全放弃了过去死记硬背的念书方法,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在乾隆中叶,考上了状元。这个故事说明,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这样,一辈子才会不断进步,永远向上。

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考题都是有范围的,而且还有温书的重点,这实际上就是让你去背,鼓励学生去背书。小学毕业考初中,初中毕业考高中,考的成绩能拿到多少分,就能进重点中学,在这个分数线以下就只能进一般的中学。大家为争取进重点中学,只好死背,中、小学生都是靠背书过日子。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说一点用处也没有!

在你们这些大学生中,有很多是高分考进大学的。可是进校以后,我们发现其中不少人是高分低能。在中学时靠背书过日子,大学的书太厚了,背不下来了,他的学习必然感到很困难,觉得很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我听说很多大学里都有那么一批学生神经衰弱,睡不着觉。这就是上大学后,仍然采取中学时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后果。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我小时候也很能背书,我背过很多老书。孔老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我背过不知多少遍,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去好好想一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进入高中后,可头痛了。特别是数学,歪歪扭扭没法子背。因此,我的数学成绩很差。至于物理,背下来也没用,因为背下来后,做习题还是不会做。有人教我一个办法,说中学物理很容易,一共十三个公式,每个公式有三个变量,两个已知数,求第三个未知数,不是乘就是除,没有别的。但我还是没弄懂,因为我往往搞不清楚该哪个乘,哪个除。后来我发现,这是在用另一种办法死记硬背,把公式背熟后照套。所以背书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

…… …… 余下全文

篇二 :钱伟长: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部分大学

校长缅怀钱伟长、畅谈大学精神

“我的毕业证上不会再有‘钱伟长’三个字,但您,永远是我们的校长??”在上海大学哀悼老校长钱伟长的网站上,一名学生这么留言。

19xx年,钱伟长来到上海大学的前身上海工业大学——一所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工科学校担任校长,19xx年,他续任新的上海大学校长,直至逝世。逝世前,他是我国年龄最大的大学校长,也是担任校长时间最长的高校校长。“钱校长”,也是钱伟长生前最喜欢的称呼。

当钱伟长这位杰出的大学校长溘然长逝之际,许多大学校长缅怀钱老,进而深入思考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大学校长的首要目标

20xx年7月,上海大学毕业典礼,93岁高龄的钱伟长穿着大红的校长服,颤巍巍地出现了,当时他需要人搀扶走路,口齿也不清晰。但在座的上大学子,却终生难忘校长的临别赠言——“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我希望加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是什么,是老百姓;忧的是什么,是火箭升不了空,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多。孩子们,你们是否能记在心上?”

全场震撼,继而大家热泪盈眶。这是钱伟长最后一次出席毕业典礼。

钱伟长高足、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说,开学、毕业典礼每年亲躬,这是钱伟长校长留给上大校领导的“传统”。曾有人问年事已高的钱校长:每年参加开学、毕业典礼,累不累?他回答:“校长就应该亲自把自己的学生送走,送到国家的各个岗位上去!”

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这是钱伟长作为大学校长的矢志追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人才。大学应以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应把人才培养和繁荣学术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因为耳目一新的演说词而被学生昵称为“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说:“我们是研究型大学,但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这个研究的本身也是在培养人,培养人是我们根本的任务!”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钱伟长提出,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缅怀钱伟长校长,做自强不息的上大人

缅怀钱伟长校长,做自强不息的上大人 我们尊敬的刚刚仙逝的上海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是一个传奇式的老人。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

钱伟长校长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特别是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90多岁高龄时,他还表示“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自学时间。”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自强不息”。

因为自强不息,他一生不论怎么坎坷,遭到什么样的境遇,都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因为自强不息,他勤思好学,不甘人后,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精神仍处于相当年轻的状态,不知老之将至;因为自强不息,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虽然敬爱的钱校长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我们的,他的教育思想渗透我们的每个上大人的心里,在校园里无处不在。自强不息的校训促进我们上大学子永远自强不息,勇敢前进,为祖国的将来奉献出自己光和热。

钱伟长校长曾经说过:我不是黨員,不過我還是拿黨的事業作為我的終生事業。為了我們的民族,我們個人吃點虧不要後悔,不值得後悔。我們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靠這麼點精神,為我們中華民族立了大功績!這就是公而忘私。我們先哲對我們的教育是很多的,譬如像範仲淹那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就很精彩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為天下著想,也就是為中華民族、為黨的事業著想。

钱校长虽然不是一名共 产 党员,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敬爱的钱校长有一颗为了国家不怕吃亏、不后悔的心,这比什么都要真实。事实也是如此,钱校长一生都把国家的事业、中华民族的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傲人的成绩!作为一个上大人,我感到非常自豪,也非常有动力。我们的钱校长已然不在,但他的自强不息的理念、他的爱国精神就是我们全体上大人永远的导向标,我们乐于为此奋斗,乐于永远向钱校长学习,做一名当之无愧的上大人!

…… …… 余下全文

篇四 :钱伟长的科学方法论研究

钱伟长的科学方法论研究(二):实践导向与问题意识

(2010-08-02 15:58:50)

转载

标签:

钱伟长

科学方法论

杂谈 ▼ 分类: 学术·校园 二、钱伟长科学方法论述评

钱伟长科学方法论思想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家和民族命运经历了很多次重大转折。在他的科学实践中,一直有中西文化结合的痕迹,一方面是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国外求学和工作期间受到的西式教育和文化的熏陶,这使他的科学方法论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开放性和领先性。他的很多观点看似朴素,实则深刻,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一)科学认识的基础——实践导向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钱伟长屡次强调实践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对实践的强调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的:一是要按照国家需要选择专业,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有针对性;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才有生命力;二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问题,三是主张运用实践来检验科学成果等。这些观点贯穿在他的很多讲话中。

1、按照国家需要选择专业

钱伟长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其次才是一个科学家。这从他读大学的时候,因为信奉“科学救国”,而毅然决然弃文从理,一直到他在国外留学深造,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回到祖国效力就可见一斑。他的爱国还表现在他自己是根据国家需要选择专业的。作为科学家,他研究过飞机制造、高能电池、汉字编码;作为社会活动家,他关注过西部的开发和建设,关注过水利和农业。将所学所做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是他个人科研活动的写照。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要求学生们的。“大家要团结起来,要考虑国家大局,要考虑先抓国家最需要的东西。我一辈子就是这样,所以有人骂我,说我常常不务正业,今天干这个,明天又干那个。我说我是看国家哪方面需要,我就力所能及地去干。”[1]

…… …… 余下全文

篇五 :大家 钱伟长

《大家 钱伟长》观后感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面临着许多次的选择。绝大多数人在做这样选择的时候,都会以他自身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但是,钱伟长——我国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却不然,他一生当中,所有重大的选择都是为了这个国家。也正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了这样的选择,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钱伟长先生历尽磨难,而对他所从事的教育、科研事业抱着始终不渝的热情。上大学时,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他坚决要求弃文学理,也正是爱国的信念指导了他的一辈子的学术研究。大学毕业后,钱伟长怀着科学救国的决心,出国留学。经过几年的奋斗,他在学术上去的了很大的成就,过上了相当安逸的生活。可是19xx年,抗日战争硝烟弥漫,他就毅然放弃已有的一切,回国报效国家。他说:?中国知识分子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承认落后,不甘落后,要解决这个落后问题,宁愿牺牲在国外的舒适生活。老实说,我在国外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我领导了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就是做‘洋官’的人,当然我是‘技术官’,可我不稀罕这个,我当时是为美国做事的,做出来的导弹火箭都是美国用的,我干吗,我要回来就回来了,……。?虽然回国后的生活很令他失望,但是在19xx年他准备回美国申办签证时的最后一栏::?若中美交战时,你是否忠于美国??他毅然决然地填上了?NO?,最后以拒绝赴美了事。

解放以后,钱伟长先生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积极参加和领导教学、科研活动,钱伟长先生有句名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指出,科学的各个门类是相通的,因此,知识面要宽、阅读面要广,不要局限于本专业,更不要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他自己在大学时代,过了弃文从理关,在清华物理系站住脚后,他跑

到化学系、数学系,修了他们的主要课程,因此,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能应付裕如。譬如,在搞高能电池时,他就充分运用了他在化学系学到的知识。在上海大学拆的?四堵墙?就包括了拆各学院、各专业中间的墙;在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他规定,学流体力学的必须学弹性力学,而学固体力学的必须学流体力学,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六 :名人名言

钱学森: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伟长:

比如走马路,会有很多障碍,有沟、石块什么的。有的人碰到沟、石块,他非得把沟填满,把石块搬掉才肯过去,把时间和精力泡进小问题里去了。其实,只要你跨过去,绕过去就行。

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

梭罗:

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清晨的散步是对一整天的祝福。

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

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没有保持步伐,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就让他按他自己的步伐前进,无论他走得多快、多慢或多远。

心灵永远是缺乏经验的。

有时生病是有益于健康的。

与其给我爱、金钱或名誉,不如给我真理。

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善良是唯一永远不会失败的投资。

灵魂的必需品并不需要用金钱来购买。

人类已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

一所精美的房子又有何用,如果你没有一个可以容忍的摆放它的星球?

世界只是我们的想象的画布。

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不要雇一个为钱而替你工作的人。

我们能够爱的人,我们也能恨他们。而其余的人,则对我们无关紧要。

即使在天堂,挑刺的人也会找到刺。

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

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七 :钱学森之问与钱伟长之答

大师钱伟长仙逝,《钱江晚报》昨日采访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为中国一颗科学巨星的陨落丘院士倍感伤感。他说:“为什么中国至今无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钱学森之问,症结在于中国学者缺乏科学精神。”

虽然中国科学界至今无缘诺贝尔奖,但是钱家却已经捧回诺贝尔化学奖。钱家满门皆才子,如钱伟长先生所说,“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钱家的学问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因此,回答钱学森之问也非钱伟长先生莫属,从家的智慧看国之难题,或许会有飞来之笔。

少时,钱伟长追随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学了啥?看得是四书五经和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经典。试问,考试满分的中小学生可曾读过《大学》、《中庸》,有谁知道卢梭、黑格尔?待到考大学,英文0分,物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文史满分,结果收到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

学五份录取通知书。如今,这份成绩单只能接受“家里蹲大学”的命运。进入清华,他又中途从零开始投入物理专业门下,终成文理皆通一代大师。

因此钱先生质问什么是应试教育?就是学校忙于应付考试,小学应付考中学,中学应付考大学。考试非常刻板,数理化都是硬碰硬的,差一分就落选,家长就要交许多钱。搞到最后,成了哪个学校升学率高的,那个学校就是好学校。即使仅就智育而言,这也是片面的。

应试教育是“残缺的智育”,何谈大师,唯有工匠。纵观中国科学界的“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和国学界的“两钱”(钱钟书、钱仲联)的成就,都是“一心评古今文章、两脚踏东西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正如康德的名言“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钱氏大师们不为规则所束缚,方发展成为世界创造规则的人,一个具有健全智育的人。

钱伟长弃文从理,鲁迅弃理从文,都是源于对科学精神的信仰。梁启超将科学精神定义为这样的“可以教

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而应试教育恰恰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如何找回失落的精神?钱伟长的回答是:破除“四道墙”。即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破师生之间的墙,破科系之间的墙,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钱钟书把这比喻为“围城”,面对中国教育围城,钱伟长用人生写就了完美答案。

…… …… 余下全文

篇八 :钱伟长

钱伟长

孙水林 孙东林

才哇

郭明义

王伟

王万青

王茂华 谭良才

何祥美

刘丽

孙炎明 赤子 信义 铁汉 传人 砥柱 仁者 炽爱 神兵 姐姐 活着

1、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

感动中国事迹: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xx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xx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xx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感动中国事迹:

孙水林,男,19xx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xx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