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语》中关于礼仪名言的教学设计

《论语》中关于礼仪名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孔子名言,从中体会古文韵味。

2、师生互动初浅理解名言的意思。

3、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几句名言,并对自己以后的礼仪方面有引导作用。

4、看视频《孔子拜师》,更多的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体会“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名言意思,背诵名言,体会古文韵味。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背诵语文书本上第五单元中学习的孔子的四句名言。

1,温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介绍孔子及其思想。

1、以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礼仪》引入孔子思想的“礼仪为重”。

2、出示所学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内容:

1、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6、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0、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学生自由读。请学生来读。

4、师生共正音,再齐读(读得不好的师带读)。

5、学生上台展示读(领读,可学古人摇头晃脑读)。

6、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他们读懂了哪一句。

三、初步感知: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懂了其中的哪一句?

1、点名让学生来说,并相应的出示解释。

2、师生互动理解名言意思。(边理解边读)

3、理解意思后让学生背背自己喜欢的名言。(小组合作背一背)

4、小组上台展示背诵。 四、看视频故事《孔子拜师》,更多的了解孔子的思想。

…… …… 余下全文

篇二 :仁义礼智信名言警句

关于解释: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义,利也。——《墨子》

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礼记》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孔子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淮南子》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春秋》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

关于名言警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礼之用,和为贵。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 …… 余下全文

篇三 :仁义礼智信名言警句

关于解释: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义,利也。——《墨子》 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礼记》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孔子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淮南子》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春秋》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

关于名言警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礼之用,和为贵。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三礼系列谈

三礼系列谈 11

什么是礼?这个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似乎很简单,你可以回答礼就是礼貌、礼节,再往深里说顶多加上有修养有素质。一个很有修养很有礼貌的人被人用彬彬有礼来形容;一个毫无礼貌没有教养的人则被人用缺德,非礼来形容。做错了事,失礼了,就要赔礼道歉。人家来访,你就要回拜,这叫礼尚往来。求人帮忙送给东西,这叫送礼。另外还有婚礼、葬礼、迎宾礼等,这些叫礼仪。这些就是我们现在人所理解的礼。

然而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礼并非象现在我们所理解的这么简单。那时侯,礼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而存在的,这种制度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礼治。礼治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用礼治理。治理什么呐?治理天下,治理国家,治理政治,治理军事,治理经济,治理人民,治理生活,总之,就是用礼治理一切。

怎样用礼治理一切?就是制定出种种规章条文规范各种事务。制订政府官员遵行的规则,制订社会活动规则,制订日常行为规则,制订各行业规则,制订家庭成员规则,制订男女不同规则,制订打猎规则,制订饮酒规则等等等等,一句话就是将人们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政治小到起居饮食全都制定出规章条文,让人们遵行。这就是礼治时代的礼所包含的内容,远远地超过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礼的含义。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是礼治时代?就是孔子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我从周?这句话中的周,即西周时期。西周 1

是礼治社会高度文明时期。以西周为中心点,往前推商朝、夏朝即孔子说的二代是礼治时代的发展时期,往后续是东周则是礼治时代的衰落期,也即所谓的礼崩乐坏时期。

西周是礼治的鼎盛期,礼在西周得以全面完善,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周官》和《仪礼》两部礼治法典的出现。《周官》是周朝建立之初,一代贤相周公为了巩固新兴的周王朝而编撰了一部治国大纲。这部《周官》在总结前代兴亡得失的基础上对前代的典章制度礼仪规则作了系统详细地归纳总结 ,并结合新王朝的制定出了一系列更为详细的治国规范,形成了一整套政治制度和礼仪规则,构建了礼治社会金碧辉煌的大厦。《周官》根据人法天的原则按天地春夏秋冬设臵了六大官属,每个官属下辖六十官职,共计三百六十官,符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大数。《周官》从大到小详列每个官职的职能,故所列制度大到建国定都,小到餐饮器具无所不包,可以说涉及到了从国家大政到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极为详尽,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井然有序和谐丰美的社会。《周官》鸿篇巨制,体大精深,被后世称为治世经典,百年大法。西汉时,《周官》改名为《周礼》。(在本文中,为方便起见仍用《周官》名称。)

…… …… 余下全文

篇五 :文明礼仪格言警句

文明礼仪格言警句

(2011-08-30 14:58:28)

转载

杂谈 ▼ 标签: 分类: 语文基础小知识 1、以微笑融化陌生,用信任沟通心灵。

2、与人为善心灵美,开拓进取人文美。

3、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5、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6、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7、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8、礼仪是成功的基石。

9、、礼仪是素养的体现。

10、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

11、好言好语暖人心。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恭敬之心,礼也。

1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6、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17、亲师友,学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18、礼貌之风为每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

19、彬彬有礼是对别人的情感表示关心的一种方式。

20、为人粗暴意味着忘却自己的尊严。

21、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三礼

三礼

三礼:

1、祭祀天、地、宗庙之礼,;

2、仪礼、周礼、礼记 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

昔人谓《周礼》、《仪礼》均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也。按汉何休疑《周礼》作于六国之时,宋儒亦多疑之。惟刘歆、郑玄信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但亦有谓为刘歆伪造者。清方苞《周官义》已开其端,近人康有为为《新学伪经考》,则亦言为歆伪造无疑也。

《周礼》的主要内容 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周礼》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汉时补以“考工记”,称为“冬官考工记”。全书共分四十二卷。 关于《周礼》的作者,众说纷纭。基本上可分两大类:第一类认为是周公旦所作,肯定此书的价值,称之为“周公致太平之迹”、“太平经国之书”。但也有人认为虽为周公所作,但未曾付诸实行或局部为后人添入。第二类认为非周公所作,认为是西汉晚期刘歆校书时,加以整理补充而伪造成书,或与王莽合作窜改,以致对此书的价值持否定态度。还有人认为既不是周公所作,又不是刘歆窜改,而是出于他人之手,作者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许多人。时间为西周初,晚至西汉之末。近代学者根据考古出土文物的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考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基本上可以断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 《周礼》是记载古代设官分职的政典,共记载了王室大小官377名,并详列各官的职权。书中保存了不少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如井田制、分封制以及秦汉的五刑、田制、乐舞等。还记载了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包括纳税、负担力役、兵役,每家一兵,不仅战时要作战,而且每年要进行四次军事演习等。此外,还有农业、工艺、礼俗等方面的史料。有关《周礼》的著疏,主要有东汉郑玄的《周礼注》,唐贾公彦的《周礼正义》,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三礼伴我行

“三礼”伴我行

——争做文明中学生

“好儿童,志气高,讲文明,讲礼貌?”这首歌我们耳熟能详。“礼貌”这个词大家很不陌生,“礼貌”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做到“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

孟德斯鸠曾经说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它就像一股春风,使心灵开出美丽的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使世界充满快乐。我们学校中有许多文明的现象,如同学们见了老师主动打招呼问好,上课坐姿端正,穿衣服整洁大方,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但是,仍然有不文明的行为充斥着校园,如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上下楼梯推推搡搡,在楼道里追逐打斗说脏话等。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小事情显现大问题。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 曾经有一件事情,让我感触很深,虽然是发生在他人身上,但对我却有很大的教育。记得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和某个同学大打出手。老师一直很看重她,可她的这种做法让老师很生气,失望,所以在办公室里严格的批评了几句。事后,这个同学

不服气,心怀不满,背地里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发牢骚,还说了老师的坏话,以后见了老师爱答不理?。

那时,我感觉很气愤,老师对她那么好,那么关心她,她根本不理解老师,对老师不尊重。我想到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做到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孝敬长辈,待人有礼貌。让“三礼”伴我成长。

文明礼仪,无处不在,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不容忽视。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开始,唱响文明,践行“三礼”。让文明和谐之风充满校园,让文明和谐之花开遍社会,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努力,争做文明中学生。

向国旗敬礼,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朵,生长在人们的心中,散发着诱人的清香。道德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尊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心情激动。我爱我们的祖国,我爱我们的民族,国旗下我坚定信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我们全民族的不懈努力下,祖国将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三礼征文

三礼,伴我行争做文明学生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其实做个讲礼仪的好孩子并不难,你只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做到三礼是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应做到懂礼貌,懂得宽容他人。我们班的李秋艳同学就是一位平时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好学生。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教室里玩耍,不小心把她的眼镜碰掉了,把镜片都摔碎了,真是太可惜了!那个同学很不好意思,红着脸把镜框捡起来递给她。但是她却没有责怪那位同学,只是对他说了声:“没关系,你只要记住以后不要在教室了打斗了,要注意安全。这幅眼镜已经很旧了,我还想再买一副呢。正好你把我的眼镜弄碎了,我有理由和我的妈妈说了。”那位同学很不好意思地说:“谢谢你的原谅,我下次会注意的。”我真替她伤心,因为她是我的朋友,我知道这幅眼镜是她最为爱惜的眼镜,因为这副眼镜已经陪伴了她整整5年,是她最为珍贵的“朋友”。我真敬佩他这种宽容待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其次,我们应做到知错必改。记得有一次,就为了一道数学题我和爸爸吵起架来,我很生气,总觉得爸爸那种解题方法不对。后来,我自己研究了老半天才明白,我和爸爸的解题方法都对,而爸爸的方法更简便。我真后悔和爸爸发这么大的脾气,真想和他道歉,但我又感觉那样做很没面子。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下定决心向他承认了错误。因为我勇于承认错误,爸爸

很欣慰并表扬了我,我的心里也美滋滋地。

虽然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平平淡淡的小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一定能成为一名讲文明的好孩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