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和“舍生取义”有关的诗句

和“舍生取义”有关的诗句及其作者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3、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

4、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5、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易水歌》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士可杀,不可辱。

10、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1、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石灰吟》明代于谦 南宋:陆游《书愤 》 就义诗》夏明翰 ·元景安传》 《 《北齐书

…… …… 余下全文

篇二 :被断章取义的部分名句

误传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爱迪生

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爱迪生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误传二: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误传三: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拿破仑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误传四: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

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句话就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 ***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初中名句

《回乡偶书》中把几十年的生活变迁包含在一句中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写行军之神速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以互文、对偶修辞写战斗惨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含义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夜雨寄北》诗中写诗人想象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中写景寄予别离情意的句子是: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描写握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以比喻修饰表现自己豁达胸襟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的原意是:沉舟侧畔,千帆竟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现在的新意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卖油翁》中揭示道理的句子是:无他,但手熟尔。本文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峡》一文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比喻水流速度之快的句子是: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陌上桑》一文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运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人物之美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江南春》诗中写江南春色的美景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借古讽今的句子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登飞来峰》诗中抒发诗人不畏艰险、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4.《望岳》诗中描写泰山的秀丽景色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 余下全文

篇四 :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地背诵课文及《石灰吟》。

2、能结合教师讲解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3、能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把“义”的内涵讲清楚。

4、初步了解孟子文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习过孟子的哪几篇名篇?《心之四端》《浩然之气》《大丈夫》

2、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心之四端》: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热心助人、光明正大、谦虚有礼、能分辨是非)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是最广大、最刚强的,是无处不在的必须与义和道相匹配。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文风:排比 句式整齐 气势磅礴)

二、初读(今天我们学习《孟子》另一名篇《舍生取义》)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一些难字的读音。(辟、恶)

2、学生自由读,达到熟练识读的程度。

3、指名读。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出他们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指导读出课文的节奏和停顿。(出示课件)

三、初步理解文意。

1、出示第一句(指导理解第一句)

齐读

理解重点字词:欲、亦、舍、取(“舍取”是一对反义词)

理解“兼”(课件出示)得兼:同时得到

再次熟读

2、出示第二句(学生自学)

3、出示第三句 理解:甚、于、苟得、恶、患、辟

4、齐读全文。

四、重点探究“义”。

1、出示“义”在字典中的解释。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见义勇为。②情意:义气|信义|情义|无情无义。 ③意思:意义|含义|字义|定义|断章取义。④抚养或拜认的亲属关系:义子|义父|义母。 ⑤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⑥姓。

你认为孟子所倡导的“义”是什么意思?(道义,是合乎正义的行为)涉及“义”的成语: 不义之财 不仁不义 义不反顾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古诗文名句默写

字体大小:大中小 正文

诗词赏析:中考古诗词赏析备考(附答案)(四)(2007-12-21 12:11:48)

标签:资料 诗词 试题 答案 分类:资料·试题

新课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精练

【七年级】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 。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 6、《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 。

8、《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 ”。

1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

1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13、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14、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15、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中语文古诗文名句全集

七年级上册

1. 《<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本文中的成语有:温故知新,不亦乐乎,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2. 《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写行军之神速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以互文、对偶修辞写战斗惨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含义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成语:扑朔迷离,出自课文原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磨刀霍霍。

3. 《回乡偶书》中把几十年的生活变迁包含在一句中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 《夜雨寄北》诗中写诗人想象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 《淮上与友人别》中写景寄予别离情意的句子是: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描写握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以比喻修饰表现自己豁达胸襟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的原意是:沉舟侧畔,千帆竟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现在的新意是: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8. 《卖油翁》中揭示道理的句子是:无他,但手熟尔。本文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9. 《三峡》一文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比喻水流速度之快的句子是: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 《陌上桑》一文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运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人物之美丽。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写诗人对友人的关切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 余下全文

篇七 :舍生取义的事例

舍生取义的事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

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

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义”字已不再代表“忠义”,而有了新的含义。 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 …… 余下全文

篇八 :7-9年级诗词赏析记忆材料

7-9年级古诗词赏析(记忆材料)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阔”既写出长江水波激荡,江面广阔浩淼,又写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风正”风从正面吹来,“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二字,将景物拟人化,使之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莺燕,是诗人所见。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颈颔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