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古诗赏析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___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___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______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4分)

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5.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3分)

答: 表现手法:示例一:首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6、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 余下全文

篇二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20一21题。(共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3分)

21.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20.(3分)

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1分)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1分)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1分)

示例②: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1分)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1分)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1分)

示例③:在色彩和形象上,(1分)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1分)渲染了紧张气氛。(1分)

21.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2分)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文由“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提供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 …… 余下全文

篇三 :雁门太守行

第一篇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7.《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我军将士与敌人厮杀的守城战斗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8.《雁门太守行》写白天,将士们戒备森严画面,表现出将士们不可侵犯的气概,与杜甫《秋兴》一诗中"武帝旌旗在眼中"意境一样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9.《雁门太守行》写黄昏,将士们刻苦练兵的画面,表现将士们威武雄强,给人威严之感,与王勃诗"烟光凝而暮光紫"之意同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

上燕脂凝夜紫。

30.《雁门太守行》中的主旨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或表现将士们为国而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要为国建立功业愿望和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或能体现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也可证明本诗是政治抒情诗原因的句子。) 第二篇

…… …… 余下全文

篇四 :《雁门太守行》复习整理

《雁门太守行》复习资料

一、 默写全诗 , 。 , 。 , 。 , 。

二、 作家作品、词义。

(1)《雁门太守行》选自 ,作者 ,字 ,是 朝诗人。

(2)雁门: (3)摧: (4)甲光:

(5)金鳞: (6) 角: (7)声不起: (8)玉龙:

三、 划分朗读节奏。

四、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尾联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五、理解性默写。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 , 。

2.《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 。

3.诗中写出战场惨烈的诗句是: , 。

4.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诗中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决心的诗句是什么:“ , 。”

…… …… 余下全文

篇五 :初中必背古诗词34首中的千古名句

初中必背古诗词34首中的千古名句

诗词采珠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6《观刈麦》: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8《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9《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3《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4《渔家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5《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6《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7《江城子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余下全文

篇六 :雁门太守行赏析题

雁门太守行

1、本诗作者为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2、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精神。。

3、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动刻苦练兵;中夜,。奇袭敌营

4、“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①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②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5、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局势的危急。

6、“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7、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用了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

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8、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 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 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的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9.《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 …… 余下全文

篇七 :雁门太守行赏析题

雁门太守行

1、本诗作者为代诗人,字,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2、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歌颂了神。。

3、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动中夜,。奇袭敌营

4、“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①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②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5、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

6、“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7、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用了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

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8、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 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 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的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9.《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10. 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赏析:运用夸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 …… 余下全文

篇八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全诗采用了 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1分)

②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 (1分)

(6)①夸张 ②爱国热情 评分说明:(1)一(5)题共8分,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6)题(2分)每小题各1分,第②小题只要有“爱国”字样,即可得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19.(2011·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