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尚书名句

《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1),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 …… 余下全文

篇二 :尚书名句

《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1),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四书五经名句

四书五经名句

◆《大学》名言名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章)

3.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4.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第十六章)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

名言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论语》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名言名句:

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7.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君子务本。(学而)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 余下全文

篇四 :尚书名句

《尚书》名句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舜典》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永:“咏”,吟唱。诗乐最重要的作用教化育人,而不仅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虞书 大禹谟》

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3、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夏书 五子之歌》

当初,禹传启,启传太康。太康安乐不理朝政,猎百日而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侯王后羿,不忍民苦而废太康。太康母作《五子之歌》: 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商书 仲虺之诰》

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九族: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商书 太甲中》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周书 旅獒》

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

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周书 旅獒》

召公说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

凡事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 9、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周书 君陈》 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济:成。另外,林则徐有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指做人要心胸如大海宽广。

…… …… 余下全文

篇五 :尚书名句

尚书

虞夏书

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

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従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

在知人,在安民。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商书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天家邦,终于四海。

先王肇修人纪,従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惟木従绳则正,后従谏则圣。

周书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貌曰恭,言曰従,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従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

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

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 …… 余下全文

篇六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精编)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精编)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 …… 余下全文

篇七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第十六章)

…… …… 余下全文

篇八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第十六章)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