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读后感

最近我拜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感触颇多,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日本皇军之间在武器装备上有很大差距这就注定了抗日战争必须打持久战,但如何打持久战?怎样打持久战? “持久”到何年何月?这又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当时的抗战形势充满了未知的迷雾,面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命运,天下熙熙,又能做出正确而科学的分析判断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日本必亡,最后胜利的是中国”。他鲜明地批评了“亡国论”和“速战轮”。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这是一本兵书,连对手也折服。

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将不会以阵地战为主要形式,主要和重要的形式是运动战和游击战。———《论持久战》名句。

有人说,这是当代的《孙子兵法》,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战争论》。《论持久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两个首次。一是首次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位置,二是首次提出开辟敌后战场。由此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战争。

这是一种思想,中国马列高峰。

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论持久战》名句。

这是一个已被历史证明的奇迹。《论持久战》在战争刚开始就精确而完美地描述了战争的全部进程,简直料事如神。《论持久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成功解决中国重大社会问题的典范。

这是一股伟力,扭转时代乾坤。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论持久战》名句。 当然不能说,是一本《论持久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它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多少中华儿女,就是因为读了它,纵身投入抗日大业;多少抗日战士,就是因为读了它,屡屡建下奇功。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论持久战

文法学院 英语A班 杨越 3009211019

读《论持久战》有感

近来,我通读了毛主席主席所著的《论持久战》,读过后,我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出正确的方法,这无论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人格发展,还是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大有益处的。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xx年5月,当时,正值抗战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自19xx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战争,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伟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可以说,深受战争灾难,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渴望战争的早日胜利。这时,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但这些胜利是与全国党派,从共 产 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所分不开的。然而就是这几次小的胜利,却使国民党的某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认为只有军队对日作战即可,而无需动员广大人民参军参战,用军队打几个胜仗就能将日寇赶跑,在共 产 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主席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毛主席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 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阅读书目:《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

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泽东在19xx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 产 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

(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 余下全文

篇四 :何春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

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 余下全文

篇五 :《持久战》的内容与意义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毛泽东深刻地洞察出解决中日矛盾的关键在于矛盾双方内部要素的不断变化,揭示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望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望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与此同时,中国虽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地位,然而“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这种进步性和正义性会赢得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和支持,从而使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中国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 、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再比如,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指明了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也透视出“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是同样重要的问题的两个方面;还有,用“战争的目的,防御中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阐述了战争的目的和手段的辩证关系,等等。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 余下全文

篇六 :第一课 扯淡的期货 (一) 巴菲特的名言

扯淡的期货之(一)—-扯淡的巴非特名言 我是散户,巴非特却不是。

所以,我很少读巴非特的书,也很少了解巴非特。

很少的意思就是从来也没读过他的书,不是我不爱学习,实在是因为我们不一类人,他的经验大多对我毫无帮助。

就算使劲跟国际接轨,也很难想象一个卖烤地瓜的老头会用美国总统的工作方式来经营自己的烤地瓜,或许他和卖烤土豆的老汉一起交流经营经验会更有用一些。

无意中看到巴菲特的一条投资名言:“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顺手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觉这条名言还备受推崇,至少备受失败者的推崇。

我是小散户,不敢也没资格评论他说的对错,只能说这些所谓“成功的秘诀”对我来说毫无用处,都是瞎扯淡的屁话!

由于读书少,不知道“名言”的出处,也就无法知道巴非特的原意,兴许转述者断章取义也未可知,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算是转述者瞎扯淡好了。

对我以及我这样的散户们来说,这个所谓“成功的秘诀”决不是成功的秘诀,充其量也就是个“不失败的秘诀”。把钱揣口袋里,不要拿出来进行投机,永远没有市场风险,这岂不是更好的“成功”秘诀?

可是我们来到这个市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不失败,我们的目的是要赚钱。要赚钱的话,单靠“保住本金”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失败者把自己的失败都归咎于“没有防范风险”,从来不去检讨自己赚钱的技能(赚钱技能包括风险防范),似乎只要单纯防范风险就可以日进斗金了。

要知道,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在身上栓几根防范风险用的钢丝,就可以成为优秀的杂技表演艺术家。

不知道一群贪生怕死的士兵,仅仅靠着缩头躲避撤退逃跑,能不能打赢一场战争?

当然,勇敢不等于拒绝戴钢盔、穿防弹衣,也不是不顾死活一味蛮干,更不是傻站着等敌人来消灭自己。

“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这是《论持久战》中的一段话,我想不需要多解释了吧。

…… …… 余下全文

篇七 :抗战全面爆发后

论持久战之我见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 产 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xx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一部不朽的著作,无论军事上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都很有借鉴意义!

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其实,论持久战这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懈可击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一本好书,受益匪浅

读一本好书,受益匪浅

书是人类的灵魂;读书可以使人知慧;读一本好书,可以提高人的觉悟,升华人的意识,提升人的境界,让人们的身心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更深的发挥。

书,根据其渊源及其以反映一定的社会目的等因素而种类繁多;同时,人们也根据自己的需求,择优而取之;可以说:书,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使人们得到了精神食粮。

有时候虽不是博览群书,但更多时候也会从中收获不少。有一本书我认为无论从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其他方面,都值得一看。

《细节决定成败》,一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在平凡的人生中或是浩瀚的市场中,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才能使一种有限的力量或资源得到更好地发挥。

书中曾有过这样的几则名句,使我感触很深。

绝招,是有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作为教师来讲,几乎每天除了面对学生外,更多是在备课了。备课,除了根据课本外,也要体现出一种新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正所谓“在战略上举重若轻,在战术上举轻若重”。这主要体现在要熟悉每个学生的思路。例如:一个班级50个人,可以根据平时的接触及学习的接受能力,将他们分成几类人或几组人,在备课时,找出几种合理的方案;在授课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引导;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也使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接受,使他们学会变相思维。既然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把教学工作做好、做细。虽然说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总得排个名次,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进步,更重要的是为了相互学习、找出

方法。

教学中没有绝招,只有在不断地发现和指导中才能去更好地体验。通过一些事实及经验,也应允了书中那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重要”的思想,小中见大,不可忽视。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重要。在学校办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上任何一个细节做得不好,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现在各种优化办学层出不穷,假如我们在工作中有一个细节没有做好,致使教学质量低下,那么无疑会把生源送给人家,假如我们注意了各种细节,任何工作都超过别人,那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窥斑见豹”,细节是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最有力的环节。关注细节、完善细节、一个真心实意地在细节上下功夫的学校,其办学品质一定非常优秀,家长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所以,学校只有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办学情况,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才能让教学质量日臻完美,在竞争中取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