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唐诗宋词与人生

走进唐宋诗词,明晓情感世界

前言:

诗皆情。读唐诗宋词,我明晓了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爱情的无悔!

唐诗宋词是千年的佳酿,品之令人陶醉;是清澈的甘泉,饮之令人心旷神怡;是天籁之响,闻之令人豁然开朗;是禁得住岁月考验的永远时尚的长卷,览之能启迪人们无限的才情。

走进唐诗宋词,孤独是一种意境,寂寞是一种享受,惆怅也不失一种潇洒。

走进唐诗宋词,去体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亲爱子情怀;去品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离别情愁;去领味“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游子思乡之情。

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珍视朋友情谊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去感动送别惆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去感悟朋友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走进唐诗宋词去领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无悔;去领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情苦涩······

一、亲情--温馨,分离,思乡

还记得那昏暗的灯光下那位手拿细针,一针一线为将远航的儿子缝补衣物的老母吗?她浓浓的母爱都灌注在细细的线里,就仿佛将自己融入进去了,衣物顿时变得厚重,细密的线将游子的心牢牢的包住,在离家的日子里,不会再感到寒冷,不会再感到孤单,因为在家的那个方向有一位老母在天天盼望着他的归来。而今,孩子更是家庭的主旋律。好的生活环境,好的教育,好的工作······一切好的东西,都会是父母亲为孩子准备的,他们并不计较自己所有的一切。是的,家是温馨的,家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永远是孩子疗伤恢复最佳药物,永远是人类不变的主题!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永远是时代的主题。还记得国家破败,山河犹在的凄凉吗?还记得骨肉分离,家人不见的痛苦吗?还记得“亲不在,子欲养”的辛酸吗?还记得纷飞战火中,对家书得渴望吗?战争,它无情的摧毁了家庭的幸福,让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着离别相思之苦。至此,国不国,家不家。亲情,不再是人们的疗伤之药而是不能碰触的伤口!亲情也就成为一种奢侈品,成为人们心中不变的痛!而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仍然还有战争的存在,仍然还有分离,我们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先进事迹

杨骏,男,现年39岁,19xx年参加工作,教龄18年,19xx年10月被评为月评聘为小学高级教师。自从任教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勤于钻研和学习,教学成绩长期得到同事、领导和绝大多数家长的高度评价。现将最近几年来的工作表现择要总结如下:

一、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参加工作以来,热爱和拥护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政策,模范遵守并坚决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议,工作上勇挑重担,服从分配,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多年来一直担任两个教学班的数学教学和担任班主任及教研组长等工作。工作上注意团结同事,工作上互帮互助,不拉帮结派,教学上热爱关心学生,积极争取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二、乐于进取,勤于钻研

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也为了使自己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从工作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工作的第一个十年重点是将自己的学历由中专提升至本科,20xx年至今除了继续参加教师履职晋级培训、校本研训活动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电脑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想到教学必将现代化,我利用业余时间,购买了很多学习电脑的书籍、光碟,通过四五年的潜心自学,如今利用电脑处理日常教学业务已经是轻车熟路,甚至是同事们为难的文档、数据处理我也能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是要能用理论指导工作,我常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如20xx年根据“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我创造性的为所在的龙泉路小学制定了“教师工作量化方案”为实现教师多劳多得和工作量均衡化创造了途径,为此学校还奖励我伍佰元钱。这一方案至今仍得到大多数老师的高度评价;在期末的时候,我时常会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科学的方法量化评价学生。

如今,虽然不再参加学历教育了,但我仍然不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书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方面,什么《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道德经》、《古文观止》、《狼道》、《论语》等都是最近几年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方面如《班主任工作指南》、《学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的革命》、《小学数学典型课教学实示例》、《课堂解码等》。

…… …… 余下全文

篇三 :辞典

辞 典

01.《康熙字典》 02.《中国文化大典》 03.《中华兵法大典》 04.《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05.《美国文学辞典》 06.《宋词大辞典》 07.《宋代官制辞典》 08.《唐诗大辞典》 09.《音乐百科词典》 10.《英国文学辞典》 11.《元曲大辞典》 12.《中国称谓辞典》

13.《中国灯谜辞典》 14.《中国古典文学辞典》 15.《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鉴赏辞典》 16. 《中国官制大辞典》

17.《中国皇帝全传》 18.《中国将相辞典》 19.《中国酒文化辞典》 20.《中国历代官称辞典》

21.《中国历代官制》 22.《中国书院辞典 23.《中国现代文学辞典》 24.《中国姓氏辞典》

25.《中医大辞典》 26.《辞海》 27.《古代汉语词典》 28.《古今俗语集成汉语大字典》

29.《人生幽默与词典》 30.《世界武器图典》 31.《王力语言学词典》 32.《现代地理学辞典》

33.《现代汉语词典》 34.《易学大辞典》 35.《中国秘密语大辞典》 36.《中国名胜词典》

37.《中华龙文化辞典》 38.《中华文典.句典》 39.《辞源》 40.其他

工 具 书

01.《东方音乐文化》 02.《国乐飘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赏析》 03.《人类知识原理》 04.《文心雕龙注(上下)》 05.《西方哲学十五讲》 06.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 07.《现代汉语(重订本)》 08.《现代汉语语法十讲》 09.《中国图腾文化》

…… …… 余下全文

篇四 :【志鸿优化设计】20xx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6]

课时训练16 伶官传序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者四应(yīnɡ) 以一少牢告庙(告诉) ..

B.仇雠已灭(chóu) .

C.盛以锦囊(shènɡ) .系燕父子以组(组合)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

D.与尔三矢(shǐ) 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 ..

解析:A项,“应”应读“yìnɡ”;告,祭告。B项,组,绳索。C项,“盛”应读“chénɡ”。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C.抑本其成败之迹 .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解析:A项为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余为代词。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函梁君臣之首

解析:A项,“兴”“亡”为使动用法;B项,“夜”为名词作状语,“乱”为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函”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D

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解析:A、B、D三项均省略宾语“之”,C项省略介词“于”。

答案:C

二、课内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宋词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诗词曲赋构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百花园的绚丽多彩。其中,词起源于陏,发轫于唐,历五代,极盛于两宋。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家辈出,精品如林。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唐诗、元曲一起成为中华诗歌史上的三大奇葩,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词的全名是“曲子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清刘熙《艺概·词曲概》说:“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后来由于大量学藏财富的文人纷纷作词,词作为配乐的辞语的附庸意义逐渐淡化,作为一种韵文的载体的意义渐占上风而终于普及。20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主要是唐代的民间创作。现存最早的文人词,当属盛唐诗人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及至中唐,倚声填词遂成风气。晚唐五代时,填词之风愈扇愈炽,词这一新型的文学样式也基本成熟了。

宋代为我国词之巅峰盛世。进入两宋后,由于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创作视野的不断开阔,创作技巧的不断变新,这一时期的词坛气象鼎盛,盛美并臻。

北宋前期,词坛上呈现着贵族词与市民词,雅词与俚词,小令与长调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局面。贵州此地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他们都官至宰辅大臣,词作侧重于反映士大夫阶层闲适自得的生活以及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调,词调以小调为主。词风近似南唐冯延已,辞笔清丽,气度闲雅。晏殊的幼子晏几道也擅长小令,与其父并称“二晏”。他因由贵公子而降为寒士,亲身经历了人士沧桑,故其词沉痛,胜于乃父。市民词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其词作多描绘都市风光,传写坊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内容略丰富于晏、欧,语言也俚俗而颇合市民阶层的胃口。柳永精通音律,长期混迹秦楼楚馆,与乐工、歌姬密切合作,创作了许多新腔,其中大多数为慢曲长调。

宋词至于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转变,即词体形式的解放。而拓宽词的意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能像诗那样自由地、多侧面地表达思想感情、观照社会人生,即便有积极意义的第二次转变,却是“豪放派”的兴起。

…… …… 余下全文

篇六 :能这样鉴赏《醉妆词》吗?

能这样鉴赏《醉妆词》吗?

徐景洲

一部汰劣择优十分谨严的文学选本,尚不敢断言篇篇都是无可争议的名篇佳作,时下那类贪大求全、动辄收录上千篇作品的断代诗词鉴赏辞典,也就难免鱼龙混杂,把下乘之作也收录其中并当作精品而赏之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对王衍《醉妆词》的鉴赏(见该书第158页),就大可值得商榷。

《醉妆词》录之如下: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这篇鉴赏文章在开篇写道,《醉妆词》的作者“王衍是五代十国时前蜀的亡国君主,他不问朝政,生活荒淫无度。这首《醉妆词》就是他的生活写照”。显然,对词作的内容,鉴赏者在这里是持否定态度的。这首词也的确是一首格调低下,内容鄙俗,赤裸裸表现寻花问柳的糜烂生活的淫词浪曲,历来为人所不齿。然而在鉴赏正文中,鉴赏者竟一反开篇定下的否定基调,而把词的主旨归结为“极写恣意游宴的乐趣”,“创造出一个处处花柳、触目芳菲的环境,表现了流连赏玩、耽于淫乐的情景”。由此看来,《醉妆词》简直成了一首格调高雅、意境优美的游春词了,那里还有什么“不问朝政、荒淫无度”的影子?但稍有古典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词里的“寻花柳”就是玩弄女性的“寻花问柳”,而绝非什么“处处花柳、触目芳菲”的赏景。词的主旨正如词牌“醉妆”二字(该词牌为王衍首创,因而词牌即题目)所示,就是“酒色”二字,它以怡然自得的笔调,露骨地展示了词人放荡形骸、荒淫无耻的宫廷生活,赤裸裸地刻画了词人沉湎酒色,难以自拔的丑态,宣扬着一种消极腐朽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可这篇鉴赏文章却偏偏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连最起码的古典文学常识也不顾,把耽于女色的“寻花柳”理解为到自然里寻花观柳的纯粹赏景,这纯是为了欣赏而无原则地溢美了。

在鉴赏文章的后半部分,鉴赏者对“只是寻花柳”和“莫厌金杯酒”二句更是随心所欲地玩味不已,说这两句“表达了赏景和酣饮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而‘只是’、‘莫厌’二词则又将人流连忘返于良辰美景、沉湎于赏心乐事的一种极端的追求欲望表现了出来,艺术效果是很强烈的。”明明是淫秽奢侈的沉湎酒色,却硬说成是格调高雅的“赏景和酣饮”,是“流连于良辰美景”;“莫厌”、“只是”二词强调的无非是这个亡君浪子时时过着不问国事、纵情酒色、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又何来“很强烈的”“艺术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七 :查诗词俗语

用五种工具书查检诗词俗语

1、《中华句典》

查“头发长,见识短”

目录 俗语 P3

人生情感 P275

“头发长,见识短” P278

2、《国学句典》

查“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目录 学业 P4

善学 P322

“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P323

3、《中华经典名句》

查“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目录 诗词名句 P1

元、明、清诗词名句 P61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宋词鉴赏辞典》

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目录 秦观 P3

鹊桥仙 P139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典故词典》

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词目笔画索引 P1

五画 P10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P609 P63 P139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六法”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独具特色、卓尔不群的品质和浑然天成、匠心独运的形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目光,也傲视着各领风骚、才人辈出的世界文坛。 意境优美使她令人神往,含蓄隽永使她魅力倍增;然而,含蓄和费解似乎是孪生兄弟,意境和想象从来就难以割舍。

怎样扫清文字障碍,品味她的深邃底蕴?如何身临其境感受她的博大精深?本文试图以六点十八个字解答以上问题。

一、审标题

古今的文字距离让现代人难懂古典诗歌,面对这个难以读懂的美人, 我们怎样体察她的内心呢?首先我们可以洞察她的眼睛——标题——来走进她的心灵。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标题便是文章的眼睛,因为标题不仅能吸引读者,而且能揭示内容,揭示主题。

但人们往往急于抓住这个美人的心而忽略她明眸的表白。成人教幼儿,往往以“床前明月光”作开头,忽略了标题“静夜思”;同学们分析,也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诗句的理解上,冷落标题是常见的情况。为什么不仔细分析标题呢?事实上,古诗的标题对诗章的内容往往有统摄作用,标题吐露着诗文的心声。搞清标题的含义,也就初步了解了诗文的内容。当然,像《诗经》那种将首句作标题的情况除外。

“审标题”的“审”,意思是仔细看,这要求读者不仅要重视标题,而且要全面分析标题,并加入适当的推理想象。

现代汉语语法根据单句的结构,将单句划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我们不妨将古典诗歌的标题分为有动词的和没有动词的两大类,没有动词的标题仅占一少部分。试以当今普遍认可的《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xx年版)为例,没有动词的标题占全书总数的22%。尽管这一数据是来自对唐诗局部的分析,但它是对古典诗歌精华的统计,所以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

没有动词的标题往往是名词性的,这些标题很直接地表明作者吟诵的对象:或是人物,如《渔翁》(柳宗元)、《蜀相》(杜甫);或是时间,如《月夜》(杜甫)、《春晓》(孟浩然);或是地点,如《乌衣巷》(刘禹锡)、《石头城》(刘禹锡);或是自然景物,《霜月》(李商隐)、《江雪》(柳宗元)。诗歌是宣泄感情的载体,不论诗人以何为题,他都会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所以这种无动词标题之所示既是诗人描写的对象,又是诗人感情的寄托。欣赏者在明确标题含义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思考:面对这些吟诵对象,作者会抒发怎样的情怀?相对而言,这类标题的数量较少,理解也较容易。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