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道德经-经典名句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第 2 章 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 4 章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 5 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 7 章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 9 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 10 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 11 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 14 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 17 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 18 章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 22 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 23 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 29 章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 32 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 33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 36 章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 38 章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 …… 余下全文

篇二 :道德经名句

《道德经》名句集锦 陈健整理

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xx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德经中充满了智慧。《道德经》是一部历朝历代学者研究了两千多年的皇皇巨著。内容涉及广泛,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道德经》不但影响了汉代以来两千年的思想文化史,而且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哲学宝典。

总而言之,《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从《道德经》中选取部分名句,供大家分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长地久、出生入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上善若水、天地不仁、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轻诺寡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报怨以德、小国寡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去彼取此、宠辱若惊、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圣人抱一、物壮则老、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上德不德、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以丧礼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建德若偷、质真若渝、道隐无名、知足常足、

…… …… 余下全文

篇三 :道德经名句译解

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7 17:27:57 / 个人分类:国学 查看( 236 ) / 评论( 4 ) / 评分( 10 / 0 )

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下略)第二十三章

【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

【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 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

【译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

【译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 …… 余下全文

篇四 :道德经名句

道德经名句

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下略)第二十三章

【译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第八章

【译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译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 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译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

【译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

【译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 …… 余下全文

篇五 :道德讲堂名言名句100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

【译文】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

【译文】

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

【译文】

委屈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凡能成新,少则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发,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译文】

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工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多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6.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

【译文】

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

【译文】

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行迹。

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

【译文】

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 …… 余下全文

篇六 :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其译文

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

1. 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

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 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 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 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 …… 余下全文

篇七 :老子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30章全文

老子名言名句

[章句]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

[注释]

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

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

[注释]

1

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

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③。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

[注释]

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

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

2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 …… 余下全文

篇八 :《道德经》名句小论文

《道德经》—成功之道

班级:物理学院1201班 姓名:谢冠鸿 学号:121020056

也许有人觉得道德经很深奥,但实际上,大道至简,道是一种普遍的规律,适用于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成功学。成功一定是有方法、有规律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道德经》里教我们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吧。

《道德经》上第六十八章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要成功,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依靠别人,你想要成就的事业越大,你需要依靠的人也越多。你必须善于用人,必须“为之下”,就是处在对方的下面,尊重对方。不然谁愿意听你的?

历史和现在都有很多例子验证了这句话。看刘邦和项羽之争,很多人为项羽惋惜,认为他这样一个勇士被一个小混混样的人打败,太不可思议了。项羽的失败,是因为他太清楚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看得太高,他不懂得礼贤下士,不懂用人。而刘邦,他能看到韩信、萧何等人比自己强,他把自己放得很低,于是大家愿意跟随他。

再看三国时期的刘备,是汉皇室宗亲,被称为皇叔,他的身份很高贵,但他放下架子,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当时关羽是一个杀了人在江湖上避难的,张飞是卖酒杀猪的。后来,刘备又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刘备没有什么大的才能,但他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愿意“处下”,于是有那么多能人愿意帮他,所以他能够成功三分天下。总是高高在上,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是不会有人愿意跟随,是不会获得最终胜利的。

纵观现代的企业管理也是,你一个老总的能力不用非常强,你能力再强,没有一批能干的员工,你的企业也不会真正的成功,因为你毕竟是一个人,不可能亲力亲为的去做每一件事,最终还是要有能干、有能力的员工帮忙处理一些事。

就我们学生来说,也要学会“处下”,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好的地方遵行,不好的地方就改正。人总是会有缺点或不足的,学会“处下”处下能够学到更多好的,摈弃不好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