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话语与权力

话语与权力 *

话语与权力

戏剧《人民公敌》的情节概括起来说的就是:科学家兼医生斯多克芒发现本城镇的浴场矿泉里含有多种非常危险的传染病菌,因而他坚持全部工程必须进行改造;而他的哥哥彼得作为市长兼浴场委员会主席则坚决反对这一改造计划,其理由是改造浴场需要二三十万克罗纳,且要停止经营两年,这既损害了资本筹集者的利益,也不符合城镇市民的利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看作两个不同的阶级围绕各自不同利益而展开的一场冲突与斗争。也可以在这基础上,把斯多克芒医生最后的失败原因,一方面归咎于他个人缺乏斗争经验和群众觉悟的有待提高两个因素,另一方面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官僚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勾结及其狡猾的本性。

但有趣的是,这场关涉不同阶级利益的冲突与斗争,完全没有以暴力或革命的形式出现,也避开了经济利益分配的焦点问题;而是转移到一系列诸如民主、真理、责任、义务、自由和正义等问题的论战。一场斗争冲突更像是一场话语的争夺与阐释,更像是一次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修辞活动。最终斯多克芒以失败告终,被审判为“人民的公敌”。这样我们要问的是,“人民公敌”这一显然不合情理的宣判为什么能以合乎情理的方式展开?的确,易卜生笔下的彼得市长确实与被脸谱化的反面人物大有不同之处:他对斯多克芒医生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方面他并没有完全拒绝弟弟的发现,而是认为对存在的问题“可以用适应委员会的财力的办法来补救”,为了照顾地方利益,可以想出私下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他教导其弟弟要懂得人情世故,并警告他如果执意坚持改造计划,他就会遭到解聘,最终一无所有。相反斯多克芒的缺点暴露无遗,显得极为“固

执”、“冲动”和“鲁莽”,他直接冲撞市长,甚至夺过他的官帽和手杖,多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这显然还不是不合情理的宣判之所以能够以合情合理的形式演绎、发生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谁是“人民公敌”?谁赋予这一宣判的权利?看来文本中所展开的这场冲突和斗争比我们想像的要来得复杂,其方式更为隐蔽。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将为我们揭示外在的对立与斗争背后,一场隐蔽的话语争夺和“微观权力”较量在这里是如何进行的,我们也能从中找出那个不合乎事理的宣判之所以能以合理的形式进行的支撑点。

…… …… 余下全文

篇二 :关于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

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

桑本谦

“权利话语”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对抗“阶级斗争话语”中开始形成并逐渐流行,很快就成为中国法学界的主流话语。“权利本位”的学术讨论长盛不衰,其主要思想抢先进入各种版本的法理学教科书,差不多已成为唯一的正统学说。以“某某权利研究”命名的学术文献(尤其是硕士和博士论文)层出不穷,蔚为大观,据说可以汇集发展为一个“权利学派”。学者们“越来越习惯于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法律问题,来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权利而呼唤,为权利而论证,为权利而斗争”已成为学者们首要的学术使命并构成了“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二十多年来在所有围绕法律热点问题和轰动案例的讨论中,“权利话语”几乎无一例外地担当了主角。诚如张文显教授和姚建宗教授在他们的《权利时代的理论景象》一文中开篇所指出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迈向权利的时代,是一个权利备受关注和尊重的时代,是一个权利话语越来越彰显和张扬的时代。”

毋庸置疑,“权利话语”的流行对于培养公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的法治观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为国家意识形态摆脱“极左”思想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话语和观念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权利保障机制尚未起步的时候,“权利话语”可以提供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是,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在解决具体法律问题或对某个特定社会问题提供制度性建议的时候,“权利话语”却显得软弱无力,以“权利话语”为依托的学术理论既缺乏描述性功能,又缺乏规范性功能——不仅对法律规范缺乏解释力,而且无力指导法律制度的设计。正如本文借助邱兴华案的讨论将要揭示的,精神病抗辩以及精神病司法鉴定制度所涉及的许多复杂社会问题是“权利话语”无力触及更无力深入探讨的,在目前精神病司法鉴定制度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争取为邱兴华做精神病鉴定的主张如果仅仅诉诸于“权利话语”来表达或论证,就会显得激情有余而论证不足。

…… …… 余下全文

篇三 :4话语权力与词义价值

1自治:

村自治是指长官选举,经费自给;民族区域自治是指享受某些特惠政策,类同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港澳自治是指大部分政权独立于中央,类同于美国的州自治。

干部

一词与党政社经文一体的政治总体社会相适应,本来公务员、文官仅指国家行政机关人员,美国称政府雇员。由于中国的政党、社会组织、经济单位、文化单位都国家化了,所以都称干部,包括教师、工程师、技术员、法官。生产一线人员称工人,医生和营业员没有定位。2012-4-22

1话语权与意识形态权的区别2009-4-10/2010-1-25

语言是一个重要社会因素,是重要社会行为,语言不仅表达社会规则还建构社会规则。语言建构规则之先建构了话语体系,话语体系的权力先于规则的权力,主导话语权力又大于一般话语权力。如定义一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活动为“恐怖主义”、定义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为“新殖民主义”,则表现了西方的话语权。福柯最早在《话语的秩序》中提出“话语即权力”,说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

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拜肖认为,话语不等于言语,它是指语言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群体表现形式,是一种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却又暗中支配各个群体不同的语言、思想、行为方式的潜在逻辑。话语是符号权力关系,反映言说者在社会权力关系中的地位。以毛泽东的“思想改造”批刘少奇的“思想修养”,是话语批判而非意识形态批判。以“三个代表”创新马克思主义,是话语创新而非意识1

212 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赵一凡.欧美新学欣赏[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6.96.

形态创新。

英语的话语权力是英美国际权力的表现,而本身又具有独立权力,所以有人说英语霸权是发达国家消耗发展中国家巨量资源的武器,中国大学生被迫用30%的时间去啃英语。而我国以非营利公益机构面目出现的孔子学院,自20xx年11月首先在韩国建立,现已发展到40多国100多所,这是推广、争取汉语和中国文化话语权所付出的代价。

…… …… 余下全文

篇四 :福柯的话语权

傅柯的“话语理论”简述

1、话语权概述

“话语权”成为当代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出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在国内被人们频繁使用,在许多研究领域都运用傅柯的“话语权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上至学者,下至普通百姓,大家似乎都对“话语”和“话语权”的含义甚是了然。不同的学者在他们不同的学术领域中都多次提到对相关“话语”和“话语权”的理解,有人论述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的“话语权”,有人论述亚裔文学在国外的“话语权”,有人论述中国农民的“话语权”,有人论述民间文学的“话语权”,也有人研究建筑设计中的“话语权”,还有很多学者运用“话语权”这一较为复杂的概念来进行文本细读和分析,比如利用话语权来阐述某些特殊翻译现象等等。

话语作为人认识世界的工具,作为人与人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作为与思想直接对应的关系,其存在初期仿佛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随后对话语的认识与研究却越来越丰富和深入,事物各式各样的存在激起人们的思考,而思考又需要一个中介来“想”和“表述”,思考的结果也需要一个承载体来表达和外化。因此,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话语是极其重要的中介,人类所知所晓的一切,人类所建构起来的所有文明,都是通过话语这个中介作为传递手段并最终完成的。独特的话语由个体的出生、家庭背景、文化环境、时代风貌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正是有了独特的话语,才由话语建构起了独特的个体。

国内外学界对于话语是有一番深入分析和研究的。语言学界对话语做的界定是:“‘话语’通常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是与篇章相对,指口头说出来的一句句话;广义的理解指言语交际行为体现出来的由词句构成的言语表达形式,它既可以是口语体,也可以是书面体。”这种广义的理解与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言语”概念较为接近。

2、傅柯的话语权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傅柯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学术研究广泛且深刻,出版过多部学术著作,其影响渗入到社会学、政治学、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但修辞学只研究其著作中以话语为中心的观点。话语以及话语权是傅柯在研究中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傅柯的“权力理论”一直受到学界关注。

…… …… 余下全文

篇五 :权力话语之中外旅行

权力话语之中外旅行

权力话语之中外旅行

摘 要:本文将简单介绍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详细

阐述该理论对中西文化翻译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对其以后发展与运

用作出指导性猜想。

关键词:权力话语;翻译研究;国外;国内

一、权力话语理论

权力话语理论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来的。福柯认为,

权力无处不在,哪里有知识\话语,哪里就有权力。他将话语置于

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认为话语是人类科学的知识体系,人类一切

知识通过话语而获得。尼采曾说过,知识是权力的工具,是权力关

系的固有产物,这种知识观念深刻影响了福柯的话语权力分析。巴

尔特认为,权力作为一种“支配性利益”隐藏在一切话语之中,“权

力寄寓其中的东西就是语言”。这里所说的权力也称话语权力。语

言中包含权力,话语言说的实质就是权力的运作,即特定情境中形

成的一种控制性关系和行为。

福柯该理论的提出对整个西方文化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给

翻译界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

角和研究方法。从翻译史上看,译者的翻译思想、选材动机、翻译

方法等均与当时的权力话语密切相关。任何的翻译活动与现实权力

话语及政治都内在联系。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释了翻译的社会

性、翻译背后的操控因素以及翻译在文化构建中的作用和影响。

权力话语之中外旅行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翻译史上,权力话语的体现可以追溯到《圣经》的翻译,

当时一些宗教改革家所译的《圣经》由于触犯了当时社会道德被视

为“abnormal discourse”而被剥夺了话语权。受福柯的影响,“文

化学派”的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与文化系统密切相关的动态行为,

强调文本的权力与政治功能,他们最关心的是翻译的外部政治:即

翻译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从霍尔姆斯到佐哈尔、图里,

再到赫曼斯、勒菲弗尔和巴斯奈特,这些西方译论家的著述中都隐

含着权力话语关系。以色列学者佐哈尔认为社会中国各种相关的系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电视求职节目的权力话语研究—以《职来职往》、《非诚勿扰》为例

电视求职节目的权力话语研究

——以《非你莫属》、《职来职往》为例

摘要:近年来,《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电视求职类节目热播,除了与社会上就业难、就业热的现象有关外,更是其节目形式的创新征服了受众,贴近受众,更好的为求职者服务是这一类大型职场秀的宗旨。然而,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终极目的是否真的是服务受众,服务求职者?本文关于电视求职节目的权力话语分析研究能让更多的人解读到节目的运作机制。电视求职节目的权力话语研究,就是分析在电视求职节目中“谁能够说话”、“他能够说什么”、“谁的话更有权威性”等一系列问题,它是一种与话语者自身的身份、地位、知识等相关的话语权。

关键词:电视求职类节目,权力话语,福柯,话语霸权

正文:

1.电视求职节目的诞生(受众心理分析、节目议程设置)

1.1背景分析:

2003 年前后,我国一度掀起过创办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热潮,《绝对挑战》、《勇往直前》、《赢在中国》和《创智赢家》等便应运而生,这些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为求职者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和平台。但是都未能形成有效地传播效果,不能真正的缓解就业压力,因此渐渐的淡出了观众的视野。近年,我国大学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生及其他社会群体就业形势严峻。因此,2010 年底,中国教育频道连同江苏卫视共同打造了电视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其旨在利用电视手段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缓解就业压力。它与真实的职场特征相结合,融入更多的娱乐和“秀”的元素,有一定的创新性,节目形式也较为新颖,赢得了可观的收视率,同时也使电视求职节目过渡到新的发展领域。随后,《非你莫属》、《步步为赢》、《天生我才》等节目也相继热播。

1.2原因分析:

1.2.1节目定位清晰,与目前就业难的社会形势相符,同时契合受众的心理。据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到 2009 年中国各类高校总数达到2663 所 ,同年高校毕业生达 611 万人 ,当年就业率约为68%。 ”[1]这么多的应届毕业生,再加上往届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还有社会人士,就业市场压力巨大,求职尤其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求职显得异常困难。电视求职节目的受众以大学毕业生为主,定位清晰明确。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视求职节目汲取职场经验,有方向、有目标的做就业准备,这有助于大学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节目关注求职这一社会热点话题,直击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社会现实,引起受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如:《职来职往》将其节目性质定位为职场类娱乐真人秀,并将其受众明确定位为在校大学生和社会求职者,旨在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就业者清晰地认识自己,选择正确的职场方向让观众从节目中获得更多的职场经验和人生经验。清晰的定位作为《职来职往》成功的基础使得《职来职往》在角色挑选和宣传推广等环节水到渠成。[2]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我们将有更大话语权

龙源期刊网 .cn

我们将有更大话语权

作者:

来源:《时代中国》20xx年第11期

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此次“天宫一号”的发射过程是否完全符合预想,接下来与神八、神九的对接将如何进行,会有哪些难点,“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又将对中国的太空探索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同期:根据昨天的现场分析情况来看,可以说完全符合预想的飞行程序。这就表示我们中国载人航天的可靠性是很高的,尽管航天设计师设想了许多可能会出现的硬件问题,并且做出了应对的措施,看来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用的上。

“天宫一号”升空的主要作用是要在太空中进行交会对接,此次我国研制了机电一体化的周边式对接机构,其部件多、传动链长、精度要求极高。

同期:从昨天实况发射天宫一号的构形来看,可以猜测,我们国家用的是周边对接系统,是雌雄同体,就有这个好处,我既可以作为一个主动的飞行器,我又可以作为一个被动的飞行器。另外这样的一个对接系统还有什么好处呢,它对接以后的话,它可以自然的就形成了一个内部通道,因为它中间就是一个简单装置,可以很快就把它移走了。

除了完成交会对接,“天宫一号”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为其他的航天技术实验提供了空间,空间站的一些部署可以拿到“天宫一号”中进行实验。

同期:它是两个舱,一个实验舱,一个叫资源舱,因为资源舱主要是一个推进系统,(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太阳电池阵,那就是资源舱,实验舱就是一个扩大的轨道舱,这样就是为以后,为下面一步的空间实验室,进行技术准备。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后,预计会在11月发射神八,朱教授告诉记者,“神八”是一艘无人的可载人飞船,将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

同期:这一次神八是无人的载人飞行器,所有的环境都可以供航天员生活和工作,是按照这个功能来设计的,为什么呢,主要是安全,航天员的安全性永远是载人航天一个至高无上的准则,所以我们首次进行交互对接飞行试验的时候,一定是采用无人,就是没有载员的载人航天器,如果这次一切都很顺利,到明年的神九,很有可能就有航天员了。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话语权读后感

话语权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话语权这本书,深入地了解美国媒体的发展,了解了美国所谓的新闻强,则国强的说法,以及为什么说美国的新闻史就是美国的强国史这种说法并不为过。以下便是我看了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美国能如此快地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帮忙,而美国媒体的发展,话语权的巩固,则离不开那些开明的领导。美国的领导,从华盛顿到杰斐逊到麦迪逊,他们都受过媒体的不同程度的攻讦和谩骂,造谣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杰斐逊,他承受的可是双重痛苦:一方面,要忍受媒体的攻击,另一方面,还要捍卫它们骂自己的权利。但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呵护着美国媒体的发展。其实,人们要感激的,是杰斐逊等人对媒体发展的尊重和护卫,容忍它们的幼稚,容忍它们的偏颇,引导它们最终回到正轨上来,成为美国强大的推动力量。

话语权,乃是一国发出声音对世界的影响能力,从杰克逊时期说起,他那是的媒体是报刊,而他,就是借助对公众舆论的有

效调动,特别是借助同情和支持自己的媒体,杰克逊打赢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场由媒体发挥重要作用的选战。在不能赢得内阁和国会的支持时,杰克逊就会通过媒体诉诸人民,求得民众的热烈而真诚的帮助。而这也为日后的国会议员们做出了榜样——要想话语权,就引来媒体吧。他的这些做法,使得人们逐渐重视起媒体,重视其它的影响力,重视起话语权。他之后,就到了普利策。他的出现,不仅促使《世界报》迅速做大,而且刺激了其他媒体的成熟。普利策、赫斯特等传媒精英的出现,带给美国媒体观念和经营上的巨大转变,尤其是萌生了改善与政府关系的“冲动”。就这样,媒体不断发展着。在麦金莱时期,不仅原有的新闻秘书制度坚持了下来,而且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也出现了,难得的是,麦金莱还与来自各地的“舆论制造者”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联系。到罗斯福时代时,他敏锐地意识到,媒体正在变成一种积极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并且已不甘心仅仅扮演曝光的角色。事实证明,在罗斯福那里,媒体不仅成了最有效的施政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