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肉体话语”与“文化政治”

“肉体话语”与“文化政治”

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解构与重构的后现代启示录

姚文放

2013-1-22 20:27:24 来源:《学习与探索》(哈尔滨)20xx年9期

作者简介:姚文放(1949- ),男,江苏无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扬州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鲍姆加通对于“美学”(aesthetica)内涵的界定,从一开始就存在种种失误,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后世学者的批评。在晚近对于经典美学发起的挑战中,伊格尔顿堪称领军。伊格尔顿提出美学是一种“肉体话语”,旨在对美学进行重构,在“感性生活”的基础上将美学与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及与人类谋求自由解放的愿景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了“文化政治”的兴起。伊格尔顿对于经典美学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工作不啻是一部后现代启示录,其以历史主义的鲜明取向为当今美学研究开了新生面。

关键词:鲍姆加通/“美学”/伊格尔顿/“肉体话语”/“感性生活”/“文化政治”

通览西方美学史论著,不难发现一个情况,在对于鲍姆加通①创建“美学”(aesthetica)学科的历史贡献普遍予以褒赞之外,还有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声音,认为这位“美学之父”乃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问题集中到一点:鲍姆加通的功劳只在于给“美学”作了命名而已,他并没有为这一新学科提供充实的内涵支撑。克罗齐这样说,“美学”在鲍姆加通手里就像一个尚未出世的婴儿受到时机尚未成熟的洗礼并得到了名称,这个名称便流传下来。“但是,这个名称并没有真正的新内容;这个哲学的盔甲还缺少一个强壮的身体来支撑它。”[1]吉尔伯特、库恩也说,“鲍姆加通所得到的荣誉,依传统而论是勉强的”,他为美学这一学科命名,但为事物命名并不意味着就创造了这个事物,因此“鲍姆加通对美学的贡献是名义上的,而不是实际上的”[2]。这些说法以往一直未获足够重视,今天重读之,却发现其恰恰不乏先见之明。鲍姆加通当初对于这一概念的内涵界定就存在着失误,这些失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纠正,还时常造成种种弊端。现在

…… …… 余下全文

篇二 :政治教学幽默语言集锦

政治教学幽默语言集锦

1、一位教师讲授“我国9亿农村人口,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时,把农民形象地称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7”是一把锄头,“00”是两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

2、一位教师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当你走进新华书店,拿着一本《英汉词典》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

3、一位教师讲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时,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活动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的错误观点,讲道:“如果意识活动真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那么,一个人思维越敏捷,岂不是脑浆分泌越多吗?在座的各位都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现在,大家不妨赶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脑浆流出来。”

4、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时,可讲道:“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5、一位教师讲授“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时,为了批评有些人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崇洋媚外,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有些人来说,如今倒是‘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不是吗?请看:手戴‘卡西欧’、脚踏‘本田摩托’、身披‘皮尔·卡丹’,??他们言必称外国,至于‘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惭愧得很,有几位仁兄的答案居然是小凤仙。”

6、一位教师讲授“通货膨胀”时,针对有些学生思想上的疑虑,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有同学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好,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多,要是我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我就多印些钞票,发给人们改善生活。”

7、“大团结”替代“100元人民币”;用“四只眼”替代“近视眼”;用“54号文件”替代“朴克牌”。又如:一位教师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幢时,为了描述当前有些农村的生产现状,讲道:“有些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弃农经商去了,种田的是一支‘三八六一部队’。”“三八”、“六一”是妇女、儿童的代称,含蓄幽默。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话语的斗争——读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

景岩:话语的斗争

——读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

景岩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的血泪史,从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开始,中国便不断承受着各种苦难与屈辱,这个古老的国度饱经沧桑,直至新中国成立,这种受人欺凌的局面才得以完全打破。而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很多人将着眼点定格在了“御侮”、“救亡”或“反帝”等层面,而刘禾在《帝国的话语政治》中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外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政治。

何谓“话语政治”,我认为如果把中外交流看作是一场博弈或者一场战争,那么国家利益以及政治因素便是这一盘棋局或战争的幕后推手,而话语便是这场对决的载体之一,是双方争夺的一个重要场所。

我很同意这样一个观点——语言的交流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汉唐时代中外的交流,是以汉语为主导的,而在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外语言对话,汉语则失去了这种主导的地位。导致这种”颠覆“的最主要原因,是双方实力的变化,可以说谁掌握了政治的主导权、掌握了世界的霸权,谁就在语言对话中处于俯视者的位置。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刘禾的书中找到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案例在李彬老师的《中国新闻社会史》中也得到了应用: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一款明确禁止使用汉字“夷”,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为什么“夷”字引起英国人如此的仇视,要通过条约的方式粗暴地废除呢?因为一段时间内在中英往来的公文中,“夷”字被翻译成了“barbarian”(野蛮人)。所以英国人经常看到中国人将他们唤作“barbarian”。虽然到了清朝后期,“夷”已不带有任何褒贬色彩(因为大清的统治者就是“夷”,所以他们主动淡化了这一字的感情色彩)但糟糕的是,欧洲人习惯将其殖民地的子民叫做“barbarian”,在他们眼中中国人才是“野蛮人”,所以他们当然不会容忍被“野蛮人”称为“barbarian”。在“夷”字里英国人发现了一个被扭曲的自画像,这对他们来说关系到英国“对于大清国和对于整个世界的统治关系”,所以英人才如此严厉地废止。

…… …… 余下全文

篇四 :陈端洪--------公法是复杂形式的政治话语

陈端洪

公法是复杂形式的政治话语

抽象地想象,在一个私领域曾经被严重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国家,我们似乎可以预期“一切的私法问题都是公法问题”,因而其公法应该是高度发达的,而私法萎缩到仅剩下家庭婚姻法。如此推想下去,在私有化过程中,私法会获得长足的进展,而公法发生转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一切问题并没有公法化,二是政治化。这是一个法律虚无主义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公法的时代。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强调法制建设的时代,公法的发展反而落后于私法。为什么会这样呢?

公法是复杂形式的政治话语——20xx年上学期《公法与政治理论》课程开讲词 为什么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这个课程的计划是什么?

一、 公法的现状:一个和所有的问题

开设本课程的动机是不满于目前中国公法的状况,期望通过一种专门的视角揭示公法作为一种制度和一个学科的缺陷,并为深化认识提供一点知识资源。

抽象地想象,在一个私领域曾经被严重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国家,我们似乎可以预期“一切的私法问题都是公法问题”,因而其公法应该是高度发达的,而私法萎缩到仅剩下家庭婚姻法。如此推想下去,在私有化过程中,私法会获得长足的进展,而公法发生转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一切问题并没有公法化,二是政治化。这是一个法律虚无主义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公法的时代。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强调法制建设的时代,公法的发展反而落后于私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私法无非是要在私人交往中确立公平的行为规则,而公法是一把双刃剑,既要约束百姓,也要约束权力当局,而尤以后者为先。两相对比,如果说私法的任务是驯服绵羊,那么,公法的任务就如同驯服狮子。回顾私法和公法领域在过去近三十年的发展,我们发现这样的一个图景:宪法屡屡修改,却从来不能在个案中直接适用,换句话说,宪法总是长不出牙来;行政法几乎是座在沙荒之地拔地而起的建筑物,虽然根基不稳,却也成一景;民商法稳步地发展,且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剥析僵硬的宪法之势,从而也将自己置于政治的火炉上;在行政法与民商法的夹隙成长出经济法茂密的丛林,以至于其归属从始至今纷争不已。

…… …… 余下全文

篇五 :新闻话语与政治广告的联系和区别

新闻话语与政治广告的联系和区别

(一)新闻话语与话语分析

话语“是连结我和别人的桥梁,如果它一头系在我这里,那么另一头就系在对话者那里。话语是说话者跟对话者共同的领地。”①对“话语”的研究产生于语言学领域。有关话语权的研究吸收了来自多种学说的思想源泉。葛兰西(GramsciAntonio)的领导权理论、哈贝马斯(Habermas Jürgen)的话语民主理论、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仿像”理论,以及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泛符号化理论都为话语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批判学派的观点认为,“话语”既是陈述,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系统的、有规律可寻的言说方式,“文本”和“语篇”是这种规则或言说方式的外在形式。话语不仅与语言有关,也与传播语境有关,“是一个多元综合的关于意识形态再生产方式的实践概念”。②

20世纪80年代起,梵·迪克提出了将话语研究和媒体研究结合起来,将话语分析用于新闻报道这一特殊的话语题材。话语分析不仅对文本感兴趣,它也对话语的各种语境分析发生兴趣,也即是说,对制作和接受的认知过程以及语言使用和传播的社会文化因素感兴趣。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我们称为话语的这种语言运用单位进行清晰的、系统的描写。这种描写有两个主要的视角,我们简单称之为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文本视角是对各个层次上的话语结构进行描述; 语境视角则把对这些结构的描述与语境的各种特征如认知过程再现、社会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③ 新闻话语是构筑在新闻信息的概念基础上,对新闻从形式上和语义上的结构、用法及功能的表述。④

“新闻即是一种再现的话语(representation diseourse)。”⑤与对文学进行话语分析而称为文学话语一样,对新闻进行话语分析,称之为新闻话语。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话语研究教授梵·迪克认为,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新闻话语是对过去所发生的政治、社会或文化事件的报道。在梵·迪克看来,新闻话语也是意识形态的话语,因为它必然表达和确认其生成者的社会和政治态度,涉及团体、行业、机构、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等。“媒体从本质上说就不是一种中立的、懂 常识的或者理性的社会事件的协调者,而是帮助重构预先制定的意识形态。”⑦

…… …… 余下全文

篇六 :政治考前一周-答题语言必记

考前一周——答题语言必记

经济生活常用答题语言

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价格一线】

1、影响价格的因素:⑴ 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⑵ 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⑶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也会影响价格。⑷ 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⑴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⑵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①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一线】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⑴ 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⑵ 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⑶ 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⑷ 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⑴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⑵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⑶ 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 余下全文

篇七 :政治话语论文:政治话语 人际功能 语气 情态 人称 态度

政治话语论文:胡锦涛主席在国际会议上讲话的语篇人际意义探究

【中文摘要】国际会议是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政党或阶层代表为就特定的问题或事件进行讨论而进行的会晤。公开讲话是政治讲演的一种,它是演讲者代表某个阶层、政党、政府或国家就某些重要事件或问题做的讲话。各代表在国际会议上的公开讲话就不仅仅是自己立场和观点的表述,也是与会各国间关系的纽带。因此讲话者在发表看法的时候既要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又要在讲话中与听众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以达到讲话的。这样就使国际会议上政治讲话的人际意义具有复杂独特的特点,因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政治话语的人际意义进行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是针对英语的政治话语,对于汉语的政治话语人际意义研究却相对较少。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增大,我国领导人的公开讲话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研究选择十五篇胡锦涛主席在国际会议上讲话,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胡锦涛主席在国际会议上的讲话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主要是通过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系统实现人际意义构建。在语气方面,胡主席主要使用陈述的语气来提供信息,表达看法和立场。用了大量的祈使语气来对与会各国提出要求和建议,以此来达到会议召开的。在讲...

【英文摘要】An international meeting is a conference held

to discuss certain issues and problems among the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parties or countries. The public speech of political leaders is a kind of political speech. The speaker who represents certain party, government or country towards certain important issues makes it. The speaker’s task is to propose political viewpoint, attract audience and persuade the audience to accept what he said. So the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改革

网络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及其重构

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延续、进化、发展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和社会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实现这种转化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向受教育者传达教育信息,使受教育者知理、明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运用情况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是,随着互联网迅猛的发展,一种崭新的、普适性的语言——网络语言也开始流行起来并且逐渐渗透进现实生活中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产生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话语体系的重构。军队并不是处在真空中,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面临着网络的强力冲击,尤其是当前我军的官兵以80后、90后为主体,是名符其实的互联网一代,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网络大发展背景下青年人创造的具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语言也能够轻易的为他们所接受和推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传统话语表达效果式微的困境。因此,重构话语体系,消除话语差异也就成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网络语言及其主要特点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一种虚拟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而诞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其广泛的出现在各个网络社交媒体场合,并且逐渐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

伴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所有语言,包括网络专业术语以及网民习惯用语、俚语。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单指网民习惯用语、俚语。我们一般所指的网络语言就是指网民习惯用语、俚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首先,网络语言相较于传统语言受到的规范约束较少,形式简约。网络语言通常可以用最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就能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几个字母还是一些图片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多的信息,完成快速有效的交流。其次,网络语言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流行性,传统的口头语由于地域特征很难大范围流行,书面语言则因为对受众文化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难以真正掌握。而网路语言则不受地域和受众文化程度的限制,语言环境较为宽松。当一种新的网络语言诞生并被网民所接受,就会有更多网民进行模仿,产生出更多类似的词语来。而且这些语言一般都显得活泼有趣,能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喜爱。再次,网络语言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和变异性,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形成的一种语言,网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属于自己的构词手法,创造出一个个构思巧妙、新颖有趣的网络语言来。而且这些语言在不同语境以及不同人群中往往能够产生不同的意思,具有很强的变异性。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