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1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文字、国家、金属工具

2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3 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随后,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也相继在此建立过形式相似而规模不一的王国。其中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发明者:苏美尔人。

5《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

6《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7 促使大河流域国家产生的原因:大河灌溉农业的需要

第 2 课 古代埃及

1 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3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4 古埃及的文字: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消失的原因:(1)复杂难懂 (2)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

第 3 课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位于恒河、印度河流域

2 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因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是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而得名。

3 种姓制度:

产生原因:雅利安人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者

四大种姓:婆罗门 祭司阶层

刹地利 军事贵族 (国王)

吠舍 雅利安自由民(农民、商人)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xx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特别推荐!!!!!!!!!!!!!!!!! 特别推荐!!!!!!!!!!!!!!!!!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 王族、 内容:①分封对象 王族 功臣、先代的贵族,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 服从周王的 职位世袭、 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 职位世袭 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 制度。 制度。 特点: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 互为表里。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 互为表里。 影响: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 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秦的统一: 三、秦的统一: 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公元前 2xx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秦朝。 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建立“皇帝 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 皇帝”称号 内容:①建立 皇帝 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 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监察 监察 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负责全国军务。 百官;太尉 负责全国军务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 任免。 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 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修建驰道、灵渠;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 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措施: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 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 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 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主要成就:手工业代替官营业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二课知识总结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两场战争,两个条约,五次战役)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①原因: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蓄谋侵华

②导火线: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

③结果:清军惨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④五次战役:朝鲜:丰岛海战(挑起战端),平壤战役

中国:黄海海战(北舰主力尚存,邓世昌与致远舰军官殉国)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舰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②赔款;大大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③开埠;(内地四口)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④设厂、免税。严重阻碍中国民资本主义发展

突出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要求

影响: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宣布破产。 ②客观上促使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救亡图存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高涨。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根本目的:维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③战争过程:天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二课知识总结

北京

④结果:清政府屈服,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四.义和团运动

⑴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⑵口号:“扶清灭洋”

⑶高潮:19xx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⑷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主观-根本原因)

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客观原因) ⑸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五.《辛丑条约》

内容:①赔款4.5亿两(税收受列强控制)

②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列强侵华大本营) ③拆炮台,加强了列强对中国腹地的控制

④禁止反帝(想永远奴隶中国),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表明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相关练习:

…… …… 余下全文

篇八 :(广东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广东历史会考100~*

01.分封制与宗法制:

02.秦朝政治制度:

03.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补充: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04.资政新篇:

05.五四运动:

06.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

07.权利法案:

08.美苏冷战:

09.共产党宣言:

10.政治格局多极化:

11.小农经济特点:

   【补充:

12.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中国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

1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1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新航路开辟:

【补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16.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7.战时共产主义:

18.资本主义三大经济支柱:

19.APEC与中国

20.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21.京剧(传统文化的代表、国粹):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级兴起的标志

22.海国图志: 

23.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 

2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辛亥革命(1911.10.10):

27.罗斯福新政: 【补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8.新文化运动:

29.启蒙运动:

30.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胜利意义:1.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4.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完成民主革命,建立新中国。自此中国一扫百年屈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自立于民族之林。这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