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书法感言

获 奖 感 言

朋友致电我十届全国展获奖的消息时我还在会议上,说实话,由于平时工作很忙,值班、加班已成我工作的常态,对此也早视以为当然,并已习以为常。平时很少有暇上网浏览书事动态,几乎每次获奖都是朋友告诉我的,所以每一次也都是带有几许惊喜与意外。

结缘书法那么多年,真正开始有一点成绩还是近几年的事。前几年单项展、专题展等小奖获了一些,但被书坛誉为“奥林匹克”式的“全国展”获奖还是第一次,当然非常激动、兴奋。虽然有点运气成分,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的创作思路、书风趁向、审美定位还是正确的。 这次我还是投了我擅长的大草书体,之前我也准备了一件小草作品,投稿前我给师长前辈、书友同道甄选了一下,有人也劝我大草小草都投,这样风险小一点,把握大一点,入展的机率高一点,但我的“野心”是冲奖,入展对我已无太大诱惑。于是我对当今书坛的现状作了研究和分析,觉得近几年来小草横空出世,来势汹涌,且总体水平也越来越高,相反,高水平的大草在全国着实不多见。最后决定赌一把,只投大草,结果幸运获奖。

审视近年来的创作实践,结体上还是遵循“二王”一路脉系,同时力求将张旭的雄浑奔放和怀素的激情恣意在作品中合理的体现,适当借鉴明清成熟的墨法技巧,使作品更有韵律感和层次感,追求整体上的协调性和丰富性,谨慎地将粗与细、浓与淡、渴与润、收与放、断与连、大与小、疏与密等艺术元素尽可能多的在作品中体现。注意一个“度”的把握,过了会显太“花”,少了会显太“平”,恰之以情,合乎以理。使作品既简约又丰富,既矛盾又合理,既对立又统一,既古雅又现代,符合我们民族古远、固有的儒家中庸之道和传统哲学理念浸润下的审美定式。

我认为作品要尊崇传统,但更应彰显个性。要有大胆的探索精神、涌动的生命情感和蒸腾的时代气息,否则,墨守成规必然暮气沉沉,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我信然。但这必须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累和储蓄丰富的创作经验,使自己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设计合理、规划科学、训练有数、下笔有由。在这其中思路尤为重要,“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高度”,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想法很重要,用智慧的眼光去审视世界;用敏锐的思维去观察万象;用哲学的理念去思辨问题。想得多,就会得得多,想得到,就会得得到,怎么想才会怎么去做。最怕没想法,漫无目的,心中无数,继而盲目临帖、盲目创作、甚至盲目跟风,到最后不知所云、不成体统。

…… …… 余下全文

篇二 :书法临摹与创作心得体会

书法的临摹与创作

时光荏苒,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现如今从事专业,我想除了坚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领悟和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

对于学习书法而言,临摹与创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书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观念和体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效果。

谈临摹,必须先清楚临摹的目的。临摹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更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其潜在的艺术感觉,孩童写字有他的自然天趣,成人初习书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级的,需要通过磨练和打造来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高境界的自然天成,临摹便是磨练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通常学书者都知道临摹有三个阶段,即实临、意临和背临。我认为实临是基础,它能够为以后的博采提供扬弃的标准,因而也是最为关键的。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曾对王铎早年的阁贴临书有这样一个评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如灯取影”以字面含义来理解,似乎与复制、拷贝意思相近,灯下取影显然是形容临摹过程中对范本点画形廓把握的精准无误。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临摹标准,人们对它的取舍往 1

往持有不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者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他神”和“吾神”的相互独立来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认为“如灯取影”不足取,它无非就是文人笔下的渲染和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罢了,他们认为对于习书者而言,临摹无需苛求点画的形似。但我认为,“灯下取影”的对象是为历史所检验,为人们所公认的经典,能做到“灯下取影”般的精准固然很难,但却必须是我们努力追求和认真实践体验的目标。

以个性狂飙而引领明末书坛的“字林侠客”徐渭对临摹之法有这样的判断“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精意摹搨,凡肥瘠工拙要妙,俱一一穷之,不失古人位置之美”。虽然这里徐渭强调的是摹书,可见他对古人书法精准体验的重视。清代王澍在《论书心语》中更有“临古须是无我,一有我,只是己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的论述。对经典“如灯取影”地实临正是我们与古人真正相消息的最好方法,其目的是“意与古会”。在某种程度上,书法的经典实临与西方绘画的素描写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素描是西画用以提高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要求通过精准刻画物象来达到传物象之神的目的。而书法的实临也绝非是简单的点画模仿和造型复制,它需要我们在追求与经典点画的相契过程中,掌握观察对象的方法,通过准确刻画点画的粗细、长短、方圆,在运笔的徐疾、收放、含露、提按之间来体验 2

…… …… 余下全文

篇三 :书法创作心得

书法创作心得

书法创作心得一:书法创作心得体会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 …… 余下全文

篇四 :听音乐感受书法创作

听音乐感受书法创作

我素来喜在各种艺术中获取灵感、借鉴经验、寻找启发——虽然我别的艺术素养不济,但这并不影响我的上述冲动,尤其是感觉江南才尽、疑无前路时。现在要谈的是音乐。我常坐电脑前戴上耳麦,点击不同风格、形式、题材、主题的音乐视听,把音量调到老大,这时或自己,或别人,或男女合作,或是多人创作书法的虚拟情境即在脑海浮现。由器乐、人声的音质音色想到笔毫的特性和运笔特色:长锋、短锋、狼毫、羊毫、兼毫、粗锋、细毫、中侧、藏露等;由旋律、和声想到线条的起伏、重轻、方圆、走停、急缓、浓淡、交叉、重叠、离合等;由音调想到线条的大小、提按、抑扬等;由节奏变化想到书写的点、线、面、顿挫、交替等等。上述对应不一定准,只是感觉随着乐音的流动,仿佛自己或设身处境感受其书写正酣:情感、姿势、状态、环境、行笔(点、推、抵、挑、滚、转、翻、畅、滞、拖、滴、摆、划、刷、晃、抖、颤、留、回、扫、擦、跳等)“历历在目”。此妙难以道清,唯亲身体验方得其趣 。

…… …… 余下全文

篇五 :书法培训感言

书法培训感言

学校:南樊小学 姓名:吴加飞 这次书法培训感受颇深,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天。对我日后学习书法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也能让我的教学与书法相互联系,让我对书法这个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就此我简单谈论一下这次培训对书法的感言。

书法有着无穷的奥秘吸引着我。中国书法是中国的国粹,这我完全赞同。中国书法是把中国特有文字通过一定的法度来发挥表现的,简单的点画线饱含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现在,简单的讲书法可以认为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写汉字的艺术。但如何用毛笔写好汉字、写好一篇汉字?这与书者书养、学养、字内、字外的功夫有关,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写汉字的艺术,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又离不开线条,而组成书法的线条既是抽象的又不是空想的。线条有方有圆,有刚有柔,有疏有密。就如老师说的书法就是线条艺术,但不仅仅是线条艺术。就如书法老师讲的书法有很多讲究,列如拿笔,落笔,提笔都讲究很多方法,让我学之不尽,用之不穷。

书法对于我提高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把实际教学与书法练习起来。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她呢?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它能锻炼人的耐力和各种素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许多人喜欢在家中挂一幅书画作品以增加点书香,这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个人的品味,同时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对于孩子们来说,把他们带到书法美的意境中去,让他们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则必定会有全新的发现。同时练习书法需要很强耐心,练习书法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如老师说的一句话,练就自己的精气神,这个能就是我们见到长期练习书法的人气质给人非凡的感觉吧。

…… …… 余下全文

篇六 :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感言

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感言

Xx镇中心小学 xxx

20xx年12月31日,我荣幸地参加了“德州市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一天时间,我们认真聆听专家讲解书法教材、大纲,观摩优秀教学视频。大家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眼界,收获丰厚,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书法之艺,中国文化之大艺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陶冶人的情操的,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奇葩。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中华祖先的传承与演绎,而今已成为举世无双,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的、可进行“力与美”艺术创造的神奇的语言文字。书法不仅是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最能体现东方艺术的特质的,是我国的“国粹”,更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的璀璨明珠。

书法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刘江教授所言:“古往今来,文字的书写,是所有中国人的日课。通过墨笔的书写,他们追慕往日先贤的胸怀,如临那身心俱足的境界,‘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捕捉眼前生机,塑造智者心性。一杆墨笔,写尽天下文章,而那文采章句,却又诱发书写的匠意。写字即写志,心中浩然之气,以字辞为曾,以各形为体,振笔直追,成就文书

俱佳的名篇。这即是文化人日常的写照,又是代代相承的精神依托。大约世上传古文明,如此满目潇洒诗意,却又直写每日当下心意者,唯中国而已。”可是近代中国,随着书写的普及,电脑的广泛应用,学生的毛笔书写的已逐渐退化。毛笔的书写这门传统艺术正岌岌可危,为了不让这一中华传统文脉在我们这一代断流,国家教育部已出台新的教育法规,保证中小学学生每周有一节书法课,这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件大事,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好事情。

我认为,中华文化传承是我们中国现代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应尽的义务。书法是中国人的传统艺术,必须靠我们自己来传承,这样做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永远享用这一文化大餐。

…… …… 余下全文

篇七 :书法艺术感言作文 一路有你,风雨无阻

一路有你,风雨无阻

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中心学校 八年级2班 韩冬梅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题记 在那些埋头苦读的岁月,寒窗伴灯火,从白纸黑字的书本上,我们嗅出一缕缕心旷神怡的墨香,陶醉于知识的魅力,震撼于真理的价值。这时,你我走过的日子,是那一抹晨曦,是那一缕清风,是那一阵骤雨,是那一弯彩虹……

我与你相识在一个初秋的早晨,那时我早已踏进小学的门槛。你的存在使我认识到团结的力量,不知多少次你那挥洒的汗水,使我的内心振奋,于是我加油呐喊,只为想让你超过别人,走向胜利。而你的失败却让我学会了坦然。运动会—有你存在,我们一起哭过、笑过,失败的苦涩使我发现自己还不够强大,而你不能为我一直遮风挡雨,你使我认识到这不正如以后将要面对的生活吗?失败了绝不只是哭哭就够了,而是需要重新接受挑战,只有敢于挑战,敢于努力,敢于挥洒辛勤的汗水,才能雨过天晴迎来彩虹。

字,就像心,心倾斜了,路便迷失了,人的重心和方向也就偏离了,执拗的我曾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书法的练习曾一度使人的心静下来,字如其人,一个字写不好,于是不断的继续练习回头重新审视。这就像回顾过去,审视自我,重新认识自己,

让人生的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多一些清醒,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前进,少一些羁绊;多一些稳定,少一些草率。

有时,一路走来,只顾着急速前进,却忘了自己早已筋疲力尽,在最不愿意的时候无奈地停息,于是在忙碌之中我们需要快乐、喜悦来拓展生活的宽度,增添生活的厚度,这是一种填充我们心房的美,如果没有了这种美我们的快乐便难以表达,没有了属于我们的自信,留下的只是形式上的微笑,我们难以笑得轻松自如。虽然我现在已不是小孩,但是六一我们是多么的期待你,你伴我走过了朝气蓬勃的年少。我昂首挺胸信步走来,一路体验着艺术带给我的快乐。

风吹、草动,风扬起发丝,现在,总让我们难以把握,也最容易让我们失控,我们满眼触及的是世界的种种新奇有趣,却忘了它带给我们背后的痛苦。随着我们不断的成长,这些历练我们的生活实践已离我们渐渐远去,剩下的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把这些成长的积累运用于生活之上,以至于不便迷失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八 :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黄济阁

近年来我在书法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总体还是向二王脉络上的古今大家汲取营养,并努力寻求变化、彰显个性。获奖作品是在距截稿时间尚早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写成的。字体较大,姿态多变;线条沉着,收放有度;用墨上借用了“一笔书”和水破墨的方法,墨色丰富;章法上在不平衡中达到了和谐自然。

余国联

我的书法初学小楷、篆刻,加入中国书协后,主攻篆书。在石鼓文、袁安碑和清篆基础上,取法秦汉铜铭、魏晋砖文,体势化圆为方,又广泛汲取古今篆刻和古隶之营养,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渐成自家面目。 “书印合一,诸体兼融”是我的书法艺术追求。

九届国展获奖后,我尝试探索隶书与篆书风格统一,篆刻与篆书风格一致,行楷与篆书风格协调。作品以篆书为主体,行楷、隶书和篆刻有机融合,形式上力求富有新意——十届国展获奖作品《百家姓》就是这样的一件尝试之作。

感谢各位评委对我的厚爱和肯定,感谢历年来各位师长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亲友和读者。

叶华洲

书,刚柔相济,阴阳互生。欲识阴阳之变幻,当察阴阳之极地。所以,我笔下常常追求两种不同的书写体系,一种是以魏碑为基调的楷书,求其方峻峭拔、雄强劲健;一种是以晋唐为主线的行草书,求其清逸萧散、奇趣俊朗。二十余年来,我游走在碑与帖的两极。“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碑与帖的相与摩荡、互为生发,使手底略得朴厚质实兼之肆意灵动之风。阴阳之极地皆注笔端,极难互溶一体,好在我亦常常痴迷于褚遂良。其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笔触纤毫毕现,深合魏晋遗法,成为了我两个书写体系间的极好纽带。

这幅行书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的。简而言之:晋韵为宗、宋意为养、褚法为“眼”,写心为本。

李建水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会通过和谐统一的章法、浓淡谐调的墨色、匀称俊美的结构、遒劲生动的笔力来焕发起高雅的情趣,彰显美学意味的艺术渲染力。对此,我向往不已。然而,每每陈纸抚案,多有笔尽意未及之惑。继而旁试他法,或雅或俗,或正或野,唯利实现书法作品的视觉冲击和意境渲染,我皆受为所用。这也许应了法无定法,艺无止境的真谛。十届国展自己幸运获奖,唯有感恩所有在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给过自己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人们。书法艺术是我的梦想,为臻艺术之佳境,我常常以书画启蒙老师南海岩先生在我毕业留念册上的留言激励自己——“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最终目标是否达到,而在于为达到目标的奋斗之中。”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