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中国近现代史简介

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xx年

中国现代史:19xx年~至今

(二)近现代史可以分为三大时期:

? 1.1840~1919.5.4:

?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救亡图存)

? 2.1919.5.4~1949.10.1:

?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走向解放)

? 3.1949.10.1~21世纪初:

? 走向辉煌的六十年(奔向富强)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1、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完成两大历史任务

?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 中国近现代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 中国近现代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一个极度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第一、中国怎样选择了马列主义

第二、中国怎样选择了中国共 产 党

第三、中国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救民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二是中国共 产 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确立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后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

三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共 产 党几代领导人的郑重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1. 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云南发现距今有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化石;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化石及其遗址,是最为典型和完整的人类学资料。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的领导者洪秀全发动并领导了这场农民运动。运动中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形成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局面。“天京事变”后,这场农民运动由盛转衰;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 评价: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因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影响,农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其提出的方案和

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林则徐、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思想,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使中国开始了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工业化)的第一步。

评价:地主阶级是以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他们选择了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清政府腐败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总结

网络1101 蒋志颖 111406112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的时候,我完全颠覆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没想到历史课也可以如此有趣。于是,我着迷了……

一开始,老师就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他让我们报名制作《历史上的明天》。这是以一种PPT的形式在每次正式上课前向全班的同学展示历史上的明天,内容可以介绍这一天历史上所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也可以就其中某一件事进行深入的探讨。形式多样,以小组形式参加,每组不超过三人。幸运的是,我同室友也参与到了其中。我们俩制作的是历史上的4月x日。刚开始时,虽然也找了很多资料,可是却找不到一个共同的主题,不知从何下手。后来,我们又将所有的资料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这一遍思路变得清晰了起来,最终我们以艺术为主线,选取了安徒生、张大千、中央戏剧学院这三个典型来进行介绍。因为主题是艺术,又结合当前流行潮流,我们为PPT取名为《那些年的4月x日》。整个PPT是以电影的形式做的,加入了片头和片尾,理所当然,片尾就是用与题目相关的《那些年》作为片尾曲的。当然在演讲的时候,也加入了新意,我们拉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当客串,为大家进行演讲。对于参加制作《历史上的明天》这个作品,我发现历史的内容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就算是一模一样的内容,也有我们探究不完的奥秘,值得再花双倍的时间去钻研、 探索。同时,这也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当然,在这其中团队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略的。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亲身参与了这次的活动,使得我以后每次上星期二的《中国近现代史》课之前,都对即将要上演的《历史上的明天》充满了期待。我期待别人要演讲的内容,我期待别人演讲的形式,我更期待别人所想到的种种新意……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

20xx-20xx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高分子10-2 任课教师:闫亚平 姓名:黄敏 学号:10014010219 成 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

在我上中学时就学过中国近现代史,但是那时的课本只是叙述故事般的讲述历史事实,我当时只是把这些历史事实当做故事来学习、背诵。自己根本没往历史深处思考这些历史事实,而这学期的近现代史学习则让自己把更多的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相结合,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认识跟启发。我认为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中国人民在段屈辱的历史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它见证了封建帝国专制的衰败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是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所以我督促自己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以便保持更加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让我第一次深刻的懂了学习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学习近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xx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xx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xx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xx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悟

可以说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对文明生活方式的探索,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总结历史规律。在漫漫探索旅途中,学会了各种生存技能,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使我们在探索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的漫长时间里,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创生了许多学科,这些学科涵盖了人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我认为与那些技术类的学科相比,人文类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比技术类的更重要,更能够发人深思。通过对人文类的学科的学习使我们更好的认识了历史规律,在为人处世的方面也能给我们很大借鉴。在这里就谈谈我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时的感悟及心得。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从18xx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提供了机会。以至于在今后几十年里对外来侵略势力的战争中屡战屡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民族自尊受到严重践踏。可见,腐败无能、软弱透顶、闭关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根源。这段屈辱的历史时刻告诫着每个中国人落后必然挨打,激励着每个中国人必须自强不息,维护民族尊严。

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尤其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由于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和剥削,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 产 党诞生后,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从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到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 产 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19到1949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从中我认识到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 …… 余下全文

篇六 :20xx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20xx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20xx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板块综合中国近代史大总结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的领导者洪秀全发动并领导了这场农民运动。运动中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形成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局面。“天京事变”后,这场农民运动由盛转衰;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 评价: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因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影响,农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其提出的方

案和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林则徐、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思想,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使中国开始了思想的近代化。

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工业化)的第一步。

评价:地主阶级是以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他们选择了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清政府腐败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建设总结

以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改革“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

历史系 赵立彬、何文平、邱捷、吴义雄、曹天忠、谷小水

摘要 历史学本身是一门面对现实、充满生机的学问,历史学收集材料、判别真伪、归纳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近年来,历史系中国近代史课程以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专业理论,培养学术史观念,加强阅读原始资料的训练,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加强讨论式教学,激发创新思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持续上升,毕业生能适应继续深造或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

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本科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我们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将1840-19xx年的“中国近代史”课程与1919-19xx年的“中国现代史”课程统筹起来建设(在学术界这两门课程统称为“中国近代史”),继承传统,重视实践,大胆创新,发挥师生积极性,取得良好效果。

一、 基本理念

历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如何在新时期焕发生机,是当前所有大学历史系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无论从大学的价值还是从社会的需要来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学科必须存在和发展,历史学的本科教育也不可放弃或削弱。 历年来,我们系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历史学硕士的有较高比例,也有一定数量去报考相关专业(如中文、法律、人类学),另一些则到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就业。我们认为,我们的毕业生必须在历史学专业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但这种训练不能理解为单纯的钻故纸堆,更不是死记硬背某些现成的资料和结论。历史学本身是一门面对现实、充满生机

的学问,历史学收集材料、判别真伪、归纳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专业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再在社会实践方面予以适当的训练,具有较广阔的视野和严密思考的能力,既了解过去,也了解现在,那么,无论他作为史学研究的后备军,还是到社会上从事其他工作,都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山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建设总结

以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改革“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

历史系 赵立彬、何文平、邱捷、吴义雄、曹天忠、谷小水

摘要 历史学本身是一门面对现实、充满生机的学问,历史学收集材料、判别真伪、归纳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近年来,历史系中国近代史课程以专门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专业理论,培养学术史观念,加强阅读原始资料的训练,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加强讨论式教学,激发创新思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持续上升,毕业生能适应继续深造或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

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本科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我们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将1840-19xx年的“中国近代史”课程与1919-19xx年的“中国现代史”课程统筹起来建设(在学术界这两门课程统称为“中国近代史”),继承传统,重视实践,大胆创新,发挥师生积极性,取得良好效果。

一、 基本理念

历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如何在新时期焕发生机,是当前所有大学历史系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无论从大学的价值还是从社会的需要来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学科必须存在和发展,历史学的本科教育也不可放弃或削弱。

历年来,我们系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历史学硕士的有较高比例,也有一定数量去报考相关专业(如中文、法律、人类学),另一些则到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就业。我们认为,我们的毕业生必须在历史学专业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但这种训练不能理解为单纯的钻故纸堆,更不是死记硬背某些现成的资料和结论。历史学本身是一门面对现实、充满生机的学问,历史学收集材料、判别真伪、归纳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专业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再在社会实践方面予以适当的训练,具有较广阔的视野和严密思考的能力,既了解过去,也了解现在,那么,无论他作为史学研究的后备军,还是到社会上从事其他工作,都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