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曹刿论战有感

读《曹刿论战》有感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称道。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另一个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人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才能得以实施吗?今日我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仰慕万分: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平民曹刿得以参加论战;二赞他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刺耳言辞仍能唯才是用;三赞他不高高在上,甘当配角,能让人“凿旗”;四赞他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五赞他善于总结经验。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愿今朝众多的“曹刿”能呼吁更多的“鲁庄公”,让更多的千里马能驰骋于祖国广袤大地。

感悟一:曹刿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但当国家有难时没有因为自己地位俾下就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而是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枕。这种“位俾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教育、一种激励,我们应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则。

感悟二:缺点再多的人也必定有其可取之处。鲁庄公虽然愚钝、平庸,但他能积极纳谏,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 …… 余下全文

篇二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内容主题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编辑本段本文重点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与鲁庄王的愚昧形成对比。

编辑本段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曹刿论战》)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 (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三 :曹刿论战习题集

《曹刿论战》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原《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开创了历史文学的先河,对后代传记文学,特别的司马迁的《史记》有很大的影响。《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二、 基础知识

1、 生字难字(略)

2、 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肉食者:指有权位的贵族。

间:参与。

鄙:鄙陋,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占有。

对:回答。

牺牲:指猪牛羊等,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信:信实。这里指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实情。

忠:尽心竭力。

属:类。

以:凭借。(可以一战)

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为一乘。这里是动词,坐战车的意思。 鼓:击鼓进军。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前的横木。

既:已经。

故:原因,缘故。

作:振作。

盈:充满。

测:推测。

伏:埋伏。

靡:倒下。

伐:攻打。

谋:谋划。

以:把。(必以分人)

遂:于是,就。

克:战胜,攻下。

3、 通假

徧:徧通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 成语

一鼓作气: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三、 结构

全文共分三段,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原因,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部分,叙述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着重记叙了长勺之战中,鲁军的进攻及曹刿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第三部分,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

…… …… 余下全文

篇四 :曹刿论战

第六单元 遥忆圣哲先贤

21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

曹刿论战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曹刿论战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曹刿论战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曹刿论战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曹刿论战

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 …… 余下全文

篇五 :曹刿论战整理

曹 刿 论 战

1.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语句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僻的分析,其原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 曹刿认为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追击的有利时机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明。(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6. 通过战前的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意在说明什么?(通过第一段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意在强调什么?)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7. 文章开篇,乡人和曹刿对“齐师伐我”这件事情的态度怎样?运用了怎样的写法?突出曹刿什么品质?乡人对国事漠不关心,曹刿积极参与到国事之中。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曹刿的爱国热情和高度责任感。

8.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请写出。我们常用它比喻什么?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9. 鲁庄公形象的塑造对于表现曹刿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将鲁庄公与曹刿对比,用鲁庄公的政治上无能和军事上的无知来衬托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用鲁庄公的鄙衬托出曹刿的远谋。

10. 一介草民的曹刿,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指挥打胜了一场决定国家生死的战役,曹刿的这一行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我们要学习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11. 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弱胜强的战例?请举出两例。赤壁之战: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官渡之战:曹操懂得用人,接纳许攸等人意见。

12. 曹刿是长勺之战的关键人物,但鲁庄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后世君主读这段史书,应从鲁庄公身上汲取的经验与教训分别是什么?教训:如果没有深谋远虑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和判断。经验: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课后反思】曹刿论战_语文_初中_崔薇_3705230064

《曹刿论战》课后反思

教学方法上以自学互助为主,借课本剧表演深入。本文所设计的的教学方法主要想体现“自学互助”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多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学间互助交流合作为主要形式,从诵读到理解,从词句的记忆到文意的理解,都是如此。两位同学课本剧的表演主要是在对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有了一定了解感悟后,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深入一步。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中没有丢掉“朗读”这个基本的教学手段。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示范诵读,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朗读是眼、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书面语言的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原作的一种手段。学生合作探究式的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收到多种功效,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对于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指导不够细致,背诵的引导还嫌粗略。要想在一节课完成所有环节,就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样课堂才会显得轻松,效果才会更好。

1

…… …… 余下全文

篇七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简答题)

曹刿论战 左丘明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僱,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①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要攻打我国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接见。

②他的同乡说:“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③曹刿说:“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鲁庄公。

④曹刿问:“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它来分给别人(朝中大臣)。”

⑤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⑥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制品等,我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

⑦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信服,神是不会赐福的。”

⑧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判断。”

⑨曹刿说:“这是职分的事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国的军队击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

?齐军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可以。”

…… …… 余下全文

篇八 :21 曹刿论战 导学案配答案

第六单元 遥忆圣哲先贤

21 曹刿论战

21曹刿论战导学案配答案

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

21曹刿论战导学案配答案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21曹刿论战导学案配答案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理结构

一、新课导入

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 ....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