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

用孔子的智慧来生活

《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

黄 芳

最近阅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这本书,读后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作了经典的诠释。全书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七个方面,立足于今天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世,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代社会的又一次激活。全书语言保持了于丹一贯的风格,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彻。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迷茫和失落,《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让每一个人活得自在一些。下面结合自身情况从几个方面谈谈体会:

一、用“乐之者”的境界享受工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丹

教授解释说,对你的职业、行业,你有了解,你能掌握技能,这算“知之者”,这是第一级;你真正热爱它,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你愿意废寝忘食,把自己连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也都投入进去,这叫“好之者”,这是更高一个层次,处在这个层次的人固然在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投入未免太过沉重;最高的境界,叫“乐之者”,就是在这样的事业投入过程之中,你感觉到生命被提升的大欢乐,你不仅创造事业,而且创造自己,你的心是舒展的,是被成全的,你享受这个过程。

我的职业态度就是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转变。我从事的是财务工作,刚进入这个行业时我具有文凭和资格证,是“知之者”。出于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我对工作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这时的我是“好之者”。处于这个阶段时,我尽自己的所能勤奋努力地完成工作,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我天天和数字打交道,非常的繁琐、枯燥。每天几乎是一到办公室坐下来就直至下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要加班加点地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像个陀螺一样旋转不停。并且财务工作属于后勤性质的工种,不像业务部门那么容易出成绩,我内心一度曾感到十分压抑。当在《论语感悟》中读到“乐在其中,生命在这个职业中的穿越是莫大的享受,在终极穿越的过程中不仅是这个行业成全了我,而且由于我自己的心智成全了这个行业,在这种相互成全中,我获得莫大的享受与欢乐。”这些话时,我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热爱这份工作,将快乐充盈于工作的时时刻刻,得到的也许不是一份薪水,不是一个业绩,不是一个表扬,而是一种生命的大欢欣。我转变了思想观念,认识到财务工作虽然属于后勤性工种不容易出大成绩但是却是非常重要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于丹 读书感悟

百善孝为先

读于丹《<论语>感悟》--孝敬之道有感

于丹教授用诙谐幽默、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世之道透彻而又入木三分作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解析和经典的诠释。对于《论语》以前我只是片面、部分的了解罢了,觉得这些之乎者矣的文言文是那么地深奥难懂、枯燥乏味。可当我读完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后,她的一番独到的见解,使我真正体会到《论语》中所蕴含的“朴素和温暖”。同时,对她的聪明和睿智由衷地发出赞叹。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看完后发人深省,我对于书中的“孝敬之道”感触颇深甚多。于丹教授咬文嚼字地把《论语》中的孝道分析地淋漓尽致,她用细腻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之基本—孝道,虽然从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吹捧的话语,但却能给予人以心如暖炉、爱如茉莉的美好情感。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在当今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我们又能为父母尽多少的孝道呢?我不禁沉思着??

书中所例举的“苹果树与小男孩的故事”诠释了父母无私而又伟大的爱。看到这里,我的心头一阵酸痛,这就是我真实的写照啊!“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也许只有当自己身为人母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父母亲是多么地不容易呀!论语中的“父母之命,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俱。”一句深深的打动了我,它教育我们,一定要将父母的生日铭记在心。喜的是,父母高寿,得享天年,做儿女的有机会就应该多孝敬他们;但惧的是父母年事又高了一岁,我们做儿女的还有多少时间与机会,能够陪伴在他们身边尽孝呢?是啊,父母亲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地为子女奉献着,无论什么时候始终都用宽容的心去理解孩子,用他们一生的爱去牵挂孩

子。而我们做子女的能做的就是—不管再忙都得抽时间好好地多陪陪父母,以孝为行,以敬为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么催人泪下的一句诗,多么令人回味的道理啊!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牢记这句话:“父母之命,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俱”,记住这句话,也许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父母就快乐了,我们自己的心也得到安慰了。让我们祝福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亲都能幸福安康!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于丹《论语》心得与感悟”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与感悟”体会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两千五百年来,穿越历史的长河,以她简洁、朴素的智慧,影响、感悟着中国历朝历代的人们,今天也在影响着我们。

回过头细细想想,上学期间我们就断断续续接触过孔子《论语》中只言片语,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十而立”等等,囫囵吞枣不甚理解。古诗词学的不是太好,总觉得《论语》读起来很难让人理解,感觉有点苦涩、难懂,所以一直都没有深入、系统地去学习。

适逢公司推荐学习于丹教授《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论语〉感悟》这两本书,被于丹教授白话诠释孔子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思想、智慧所感动,读完《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论语〉感悟》这两本书,对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及智慧之道、学习之道、孝敬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有一个彻头彻尾的领悟和心灵的震撼,收获颇丰,更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当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

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世界。其次,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一味地悲观、哭泣而不去面对现实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于丹教授书这两本书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即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现代人太需要心灵快乐的生活了。这无疑是给我们这些在尘世忙碌奔波的人们送来的一碗心灵鸡汤。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1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在电视上看百家讲坛,看于丹讲《论语》更是偶然,看过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个美女教授讲得太有水平了。正好校长给我们每位老师留了一项作业,就是在假期多读一些书,我便到学校的书架上找到了于丹《论语》这本书,拿到这本书,便顿时觉得爱不释手。假期中,有闲暇时便捧起书来读,读后有一下几点体会: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孝敬之道、心智慧之道、处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孝敬之道学习心得

孝敬之道学习心得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自古以来,孝敬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论是“卧冰求鲤”还是“黄香温席”都一次次的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而孝道流传在现在更是一种沉淀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古老传承。

《论语》中对孝的解释是“敬者为孝,顺者为孝” ,从我们呀呀学语到我们成家立业,一直都伴随着父母不停地叮嘱和悠长的牵挂。想想父母为我们做的,最后竟是无语凝噎。古代有为父母守孝三年的习俗,虽知道却一直不明白这守孝三年的含义,听于丹老师讲过后才明白,原来我们离开父母的怀抱需要三年。就像孔子对宰我的感慨一样“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很多时候比之父母,我们的所作所为何其惭愧。我们都知道,在动物界中一直有着“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现象,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万物之长的人呢。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叮咛和嘱托都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从来不放在心上。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因为我们是他的孩子,不管走到哪里,身上都有着他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 但是我们总是会忽略这种无私的爱,我们总是一次次的用自己的漂泊做理由。其实父母并不想阻挡我们远行的脚步,更多时候他们只是想知道我们是否安好。就像风筝,如果没有了线,是否可以飞得更远,是否可以飞得更高、、、

我们接受的文化程度,很多都是超过父母的,不管是现代科技,还是古代历史,我们都可以有板有眼的徐徐道来。但是,我们父母生活的年代,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并不能够使他们接受更高的教育,很多观念是跟不上的。但是,即使我们知道事情的结果,为什么一定要想父母执着于一个莫名的结果呢。或许这个结果对于我们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父母,却是执着了一生的信念。为什么,我们不能轻轻地笑一下,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呢?很多时候,父母要求的其实并不多,只是简简单单的儿孙绕膝,安享天伦。只是我们放下自己的身段,就可以给父母金钱买不到的快乐,于我们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论语》感言

《论语》感言

《论语》感言

——《论语》的主要思想及社会价值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是中国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石,它囊括了道德、仁爱、孝道、教育等诸多思想。其中的“道德”“仁”“礼”思想“教育”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它启迪着人们自觉修身道德达“仁”,完善自我,去追求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字:《论语》 道德 仁爱 孝道 教育 和谐 价值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五百多年已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读《论语》这部书,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是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而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

《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 论语》课程简介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 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我们今天已经远离了 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 在现代社会中, 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君臣关系的对应,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孝"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 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于丹<论语>感悟》从孝敬之道、智 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 10 个方面阐 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这七个方面,立足于今天 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世,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 代社会的又一次激活。 课程全文 我们说, 《论语》 里有很多智慧, 那么, 智慧在人心里是怎么酝酿起来的呢? 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后天的学习。每个人都有向学的心愿,但是,学习的质 量不同。什么人能真正学出效率呢?这里大有深意。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概念只是一字之遥。人有雄心是好事,有野心就不太 好。人有理想没有错,如果只停留在空想,那也就是空梦一场而已。怎样才能达 到一个理想的可行之境呢?那就要去学习。 孔子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有的时候,一帮人在一 起,群居终日,熙熙攘攘,挺热闹,大家可能也学一点东西,但是,你觉得,他 老是说不到点子上, 言不及义。 这些人还逞小聪明, 好行小慧, 就是那些小智慧, 小聪明,小技巧,都不是一种大的格局怀抱。你要想让他的生命境界再提升,再 开阔,能有一个很高的层次,那也真是太难了。 所以,不在乎人多,老在一起那儿说,议,就一定有大智慧。有时候,人如 果不反省,总在那儿议论,可能议论的东西,完全是无用信息。 苏格拉底,是个雄辩家,也是一个哲学家,有人向他学演讲的技巧。有一个 学生说:我的底子好。他从进了苏格拉底的家门,就开始滔滔不绝。我之所以有 勇气到您这儿来,是因为我天生就有语言的才能,我语言流利,思辩敏捷,我的 基础特别好。 苏格拉底看了看他说:你得交双份的学费!因为我在教会你怎么使用舌头之 前,还得先教会你怎么管住舌头。你以为,一个人滔滔不绝,就意味着一定有智 慧吗? 有一位哲人,素来沉默,一天他的朋友,飞奔着满脸神采飞扬地跑过来跟他 说, 我要告诉你一个特别大的消息。 哲人拦住他说: 你的任何消息在说出口以前, 得过三个筛子。第一,消息是真实的吗?那个朋友打了个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论语译注》有感

读《论语译注》有感

——孝敬之道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也许有点夸张。但论语的重要意义是不能忽视的。《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读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基本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孔子对“孝”的理解,对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不减当初。近年来,空巢老人等词汇的问世,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这一问题;还有文化名人于丹对论语的解读,也有“孝敬之道”这一篇节。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论语中孔子对“孝”的解读: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