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二十四孝感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 题目:关于《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的感悟

学 院:文学院

专 业:中文系

年级(班):11级03班

学 号:110307

姓 名:刘赓

指导教师:苏萍

20xx年6月 8 日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二十四孝感悟

二十四孝感悟

二十四孝感悟

二十四孝感悟

说明:本表另行装订成册。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

孝心孝道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

□张艳花

孝是什么?孝是宽容:宽容老人总也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宽容老人的唠叨;宽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孝是报答: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是父亲生日时的一瓶好酒;是久病床前的送汤喂药。孝是耐心的陪伴:耐心听取老人的话;耐心向老人解释做工作;耐心说服老人。孝是善意的欺骗:百余元的衣服不妨告诉老人只花了几十元。孝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闲暇之余,翻阅朋友的空间时偶然看见《二十四孝图》这本书,看后感受颇深!《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纵观《二十四孝图》这本书,孝子们有为父母舍利的,有为父母舍身的,有为父母舍妻子、儿女的,可以说无一不能舍!甚至自己的生命。舍身、舍心,完全是无我的尽孝。

吴猛《恣蚊饱血》,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丁兰《刻木事亲》,郭巨《埋儿奉母》 …… 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侍奉父母的精神。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一个孝子该如何行孝呢?孔子从居、养、病、丧、葬、祭五个方面告诉我们具体的做法。 首先'居则致其敬'.'致'就是尽心尽力切实做到,而且做得圆满。就是说对父母要发自内心,完全真诚,没有丝毫保留。虚伪。对父母由衷的尊敬,这样的一种敬意就叫'致其敬'.二是:'养则致其乐'.孝亲有三个含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关键是要做到,让父母欢喜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烦恼。三是:'病则致其忧'.就是在父母生病时,做儿女的心中要忧心忡忡,问寒问暖,尽快为父母检查治疗,早日痊愈。四是:'丧则致其哀'.就是说如果父母过世了,做儿女的要知恩图报,尽其哀情,这是儿女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要注意节哀。五是:'祭则致其严'.是讲父母埋葬后,要定期的祭祀,庄严肃穆,恭敬,追忆感念父母祖先的恩德。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二十四孝图》,才明白有些内容是不人道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内容非但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还让人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恐惧。不禁试想在这样必须舍己的状态下,才能尽孝,正常人又怎能做到呢?这无非是封建制度下的愚民政策。它只会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这无非是便于统治,而不是尽孝。对这样的孝道加以宣扬,这不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人吃人的世界”?

我仿佛能想像到,在那时一个年幼的孩子听过《二十四孝图》,正睁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担心自己也有被埋掉的危险。可爱而又幼稚孩子的童心,竟被这故事吓到如此地步,这难道是封建统治者所始料不及的?我想这恐怕是他们所期望的。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封建孝道教育不过是将“肉麻当作有

趣”,我似乎感觉到先生嘴角的一丝冷笑了,他犀利的笔锋似乎在说:“这根本不顾儿童性命的‘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罢了!”

如果要细细分析《二十四孝图》中所谓的孝,我觉得“郭巨埋儿”的一段可以当作一个范例。“郭巨埋儿”的故事是说一个孝子郭巨,家里贫穷,生了儿子之后怕养不起老母,就要把亲生儿子埋掉。我想,那些把这个故事改编润色、一代代传下去奉为典范的人们,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

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

很多人认为,鲁迅这般话太过激,不过我认为这是一篇掷地有声的批判封建意识的宣战书。并且关于老莱子稍近人情的记载以及刘向《孝子传》说郭家要埋郭巨时掘得黄金一釜,郭巨并未被活埋的记载,说明《二十四孝图》是那些儒者编了来骗人的,是用来摧残儿童心灵的。

不过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因为本来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度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一)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二)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 …… 余下全文

篇六 :我看《二十四孝图》

我看《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宣扬孝道的书,看后总觉得这本书在很大一部分内容中不仅未揭示出孝道之本质,反而歪曲了中国的孝道的内质。例如是郭巨埋儿奉母,王祥卧冰求鲤和老莱子戏彩娱亲及唐夫人乳姑不殆这四个故事,可以说是这册书画的糟粕。

郭巨因为家贫,粮食不够分,竟然决定将自己三岁的儿子活埋了以节省粮食侍奉母亲,今天听起来,着实让人毛骨悚然。侍奉母亲固然是好,可若这代价是将自己三岁的活蹦乱跳的儿子埋掉,则让人不敢想象。就算埋了儿子养活了母亲,难道他的母亲愿意苟活吗?自己成了杀死孙子的罪源,我想,她不仅不会为活下来高兴,还恨不得马上死去以赎罪。幸亏郭巨挖出一堆金子,否则不仅做不到孝,还未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反倒违背了伦理。再仔细想想,家里吃饭的嘴太多了,凭什么就要在母亲和儿子间做选择?既然这么孝顺母亲,郭巨还不如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叫妻子代他侍奉母亲。但郭巨埋儿的行为居然感动了上天,天上掉下了金疙瘩!事实上,若不是古人总爱搞这种浪漫主义的美好结局,也许就是郭巨的母亲饿死了或者他的儿子被活生生地埋了。这样的故事读之让人脊背发凉,谁还会被郭巨的孝心感动呢?倒是很可能有想不劳而获者看了这样的故事便学着借孝之名,挖个坑看看能不能挖出金子来。

还有王祥的故事,这个苦命的孩子遭遇的是后妈,亲妈肯定病死饿死也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大冬天跑到河上用自己的身体化冰捞鱼。就算古代经济不发达,也无所谓商业,王祥买不到也买不起鱼,就算他 1

非得到河里捞鱼,后曾官至太尉的王祥应该很有智商吧?他难道想不到用石块砸开冰再捞鱼吗?他这样的行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作秀。而且,我想大概鱼还没求到,王祥就冻死了。搁现在,这就是一不叫人省心的孩子,妈妈病了还得担心王祥是不是被冻坏了,而且为了那两条鱼,得再花多少医药费啊!

让我觉得不堪入目的故事还有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者成天穿着五色彩衣,手里拿个拨浪鼓“咚咚咚”地摇着,让他的父母看到,他们的儿子还这么顽皮可爱,都忘了他已经七十了。老莱子摔倒了怕父母心疼,竟装作婴儿般啼哭起来。姑且不说婴儿啼哭的声音是怎么从他那苍老的喉咙里发出来的,就说他父母,八成是老眼昏花,老糊涂了,否则怎会看不清又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呢?老莱子也是,这样痴傻疯癫在别人看来就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嘛!而且,自己也是子孙满堂的人了,自己的孙子都不玩拨浪鼓了,自己还若三岁痴儿,这让儿孙辈情何以堪?煽情到了极点就无所谓真情了,只会让人反感。老了就老了,只要还耳聪目明健康硬朗,父母自是宽心,何苦扮一小儿做痴傻状呢?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二十四孝图诗解 4

二十四孝图诗解4

二十四孝图诗解(再续)

高智伟配诗

“诗言志”,近读二十四孝图,有感于心,遂作整理。每图配诗一首。

17 乳姑不怠

唐代博陵唐夫人,

乳姑不怠养婆母。

孙子官拜节度使,

孝敬祖母秉孝风。

二十四孝图诗解4

18 卧冰求鲤

山东琅琊有王祥,

继母使坏失父爱。

卧冰求鲤遗继母,

官至司空升太尉。

二十四孝图诗解4

19 恣蚊饱血

晋朝濮阳小吴猛, 家里贫穷没蚊帐。 八岁就懂孝父母, 恣蚊饱血孝家长。

二十四孝图诗解4

20 扼虎救父

随父割稻小杨香,

扼虎救父美名扬。

手无寸铁十四岁,

不顾生死孝心彰。

二十四孝图诗解4

21 哭竹生笋 少年父亡小孟宗, 母亲病重用笋汤。 适值严冬没鲜笋, 哭竹生笋不荒唐。

二十四孝图诗解4

22 尝粪忧心

南齐高士庾黔娄,

辞官返乡看父恙。

尝粪忧心遵医嘱,

守制三年流芳长。

二十四孝图诗解4

23 弃官寻母

弃官寻母 朱寿昌,

辞官千里 寻亲娘。

刺血书写 《金刚经》, 全家欢聚 幸福长。

二十四孝图诗解4

24 涤亲溺器

苏门学士黄庭坚,

侍奉母亲孝竭诚。

身居高位不用婢,

洗涤溺器自亲为。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

《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二十四孝图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

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

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

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

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

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

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

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

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

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

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作者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选文分析了“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