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1

一、 赋得永久的悔

1、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

2、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胆俱裂,眼泪盈眶;

3、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道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4、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二、 爱情

1、蒙田说:“我承认,爱情之火更活跃,更激烈,更灼热??但爱情是一种朝三暮四、变化无常的感情,它狂热冲动,时高时低,忽冷忽热,把我们第于一发之上。而友谊是一种普遍和通用的热情??再者,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的欲望,越是躲避的东西越要追求??爱情一旦进入友谊阶段,也就是说,进入意愿相投的阶段,它就会衰弱和消逝。爱情是以身体的快感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复存在。”

2、总之我不才,窃自附于现实主义一派。我与蒙田也有不同之处:我认为,在爱情的某一个阶段上,可能有纯真之处。否则就无法解释日本青年恋人在相爱达到最高潮时有的就双双跳入火山口中,让他们的爱情永垂不朽。

3、这一首歌的最后两句诗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爱情既然这样神秘,相爱和结婚的机遇——用一个哲学的术语就是偶然性——又极其奇怪,极其突然,绝非我们个人所能掌握的。在困惑之余,东西方的哲人俊士束手无策,还是老百姓有办法,他们乞灵于神话。

三、 追梦

1、有谁没从童年经过的呢?只要不生下来就死去,总要经过童年的。

2、屋子里暗暗的,到处浮动着一片烟雾。窗子外面也只看到一条条的雨丝从灰暗的天空里牵下来。我自己仿佛到了一个童话的国里去。虽然虎文就坐在我靠近,但他的声音却从遥远渺冥的什么地方飘过来,一声声都滴到我灵府的深处,进而有的是神性的力量。

…… …… 余下全文

篇二 :季羡林谈人生

本书是谈人生问题的短文的汇集,是作者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

作者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是国际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等外国语言,被誉为国学大师、国宝等。20xx年7月11日,这位学富五车的学者逝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遗憾。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影响着很多人。

《季羡林论人生》简介:

此书是季羡林这位学术大师结合自身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总结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全书共分五卷,分别是:故乡明月、清塘荷韵、山中逸趣、人生感悟、阅尽沧桑。全书由数十篇散文和游记组成,可以说是一本季老先生的自传,表现了他文字表达的功底,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写出了一种睿智、淡然的人生态度。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

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摩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清塘荷韵》

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清塘荷韵》

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这真是多此一举,然而没有法子。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二月兰》

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我想得到答复。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我问苍松,苍松不语;我问翠柏,翠柏不答。我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这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二月兰》

…… …… 余下全文

篇四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的简介这样写道: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季羡林谈人生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本书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耄耋老人谈对人生的感悟。在这里,你的心灵将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似乎季老的每一本书都在谈论人生,无知的我总是想能收获到季老这位文学泰斗对生活几十年的感悟。但穆然在我放弃走捷径后,平心静气看书时却被这些小小的杂文紧紧的吸引住。这是我第一本季老的书,虽然季老已经去世。书中的季老活灵活现,一个倔强淡然的老头,满腹经纶般的在耳边潺潺细语,让你无法察觉他已经驾鹤西去。当我读着这些文字时,仿佛是一个邻居家的爷爷给我讲着他的人生故事,一句一句的听着,感受不到拗口难懂的词句,然而仔细琢磨,却是句句有深意。这些文字流淌在我的眼睛里,平淡朴实,让我内心平静。其实,又哪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呢,都是人之常情,然而我们却没能力总结出来,我带着一份憧憬,惊喜这些道理是可以这样讲。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些都是我爱的词句,它们真的是神奇的,那样简单,那样难以实现。而那些绮丽灿烂的句子像一阵凉咸的海风吹着我,似乎懂了,似乎又没懂。我知道那些道理只有我遇到了,才能真正懂得。

终究也只是别人的人生。

随手翻到一些书评,有人说道季老的个人光芒掩盖了自己的学术成就,不知道是好是坏。的确,我一开始也只知道季老学识渊博,却不真正清楚他到底做了些什么研究。他的书中也只是略提一二,他的研究领域并不是我们常人能涉及到的。会为他感到有些失落,更多的是他能给我们带来除了个人领域一些生活上的启示的欣喜,这是他个人光芒带给我们的,是更能让我们受用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和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

人生,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许哲学家们能讲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的精辟之论往往玄妙晦涩,离现实生活太远。而《季羡林谈人生》却不同,耄耋老人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话语中正平和,人人皆懂,却又时时让你感到“眼睛立即明亮,心头涣然冰释”。读这本书,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让你静静的反省,心境变得更加纯净而美好。

季老开篇便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只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仔细思索: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当然自杀除外,但人不能老处在被动和糊里糊涂之中,应该有所作为。季老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懂得如何寻找自我,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许不平凡些。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对社会、对他人、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才能像个“人样”地活出生活质量来。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虚怀若谷、谦虚做人的态度。尽管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要食人间烟火,都会有人情烦恼,都逃不脱“生、老、病、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最重要的是采取一个怎样的生活态度。有时生活就像参禅领悟,只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书中,先生对人生的“世态炎凉”、“走运与倒霉”、“缘分与命运”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析,让我们对做人与处事、迁就与适应、成功、毁誉、压力等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可领悟到另一思维方式,另一种生活智慧。

…… …… 余下全文

篇六 :季羡林的文学人生路

季羡林之《我的文学人生路》

B12物流管理1班 1205112134 罗柳莹 怀着对季羡林大师的仰慕之情,看了来自季羡林大师散文原著的《我的文学人生路》。此书里面记载着涵盖了季羡林一生的生活感悟,文学人生历程。对于一个学界泰斗的文学积累过程很好奇。从此书里我也看到了季羡林是怎样用文字记录人生,感悟生命的,我喜欢季羡林大师这样的文字。

在他的笔下,有他的亲情友情之悟,有他对人生之沉思,也有他对外国风情和中国仿冒的倾情赞美和描述,更有她的小心思、小情怀:书品书趣和诗情艺境。我看一本书会重在想在我的思想与书中文字撞击时,能激发我一些什么感悟。因此,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当看到讲得很有道理和感触的东西,我会汲取里面的精华而融进我的思想中。 讲到关于缘分与命运,我赞同缘分一说,我本人也是信缘分的。多少人穿越茫茫人海才会相遇在一起,做成朋友或恋人,甚至是亲人和爱人。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走到了一起来了,没有错过。所以,面对我人生中来来往往的人。我除了会珍惜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意的还有是因为缘分而相识的朋友。比如全校七八千人,我却偏偏和六位女孩住到同个宿舍,或开学第一天随意挑选座位而巧合地成为了我的同桌的女孩,又如因同样的兴趣爱好而进入我们白云学院的民乐协会的同学们。谁说没有缘呢!因为相信缘分,我就会特别珍惜在一起的机会。因为相信缘,我更认同季羡林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

尤人”。所以,如今做什么事也好,我相信都应该“尽人事而知天命”了,不要太强求自己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要做什么。如果纠结在这里,我想我会一事无成。倘若有我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我一定不会做到像现在的我这样经历了高中的挫折后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心情的平衡。心中若有一杆称,就懂得如何让心情平静下来,又不至于丧失人生的目标。

当我看到‘人的关系’一说时,又有感触了。大学生活和舍友生活4年,长时间的接触交往,难免磕磕碰碰。其实,自己从小到大是第一次住宿,所以是刚开始学习如何和舍友相处,很多方面都还属于学习状态。因我从小被家人惯着,我自己本来就是个脾气不太好的人,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我都不太懂。但当进入大学后,和同学交流中慢慢发现确实不能因小失大,就算和同学有天大的矛盾,都要冷静看待的好,相互容忍就过去了。季羡林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烦恼”,“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又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所以面对生活的矛盾,多半起于私心杂念,双方中必须有一方要头脑冷静、容忍,消灭私心,才能解决矛盾,不至于因小失大。学习诸葛亮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想这是最完美的境界了吧!以此作为鞭策,也给生活中的自己一点启发,不要做苦恼之人,抓住幸福,保持快乐。学会融洽,学会与人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人生 季羡林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大四了,我即将离开学校,走进社会,但平日里我对生活、人生思考较少,心智似乎不太成熟。为此,我带着答疑解惑的想法,品读起《季羡林谈人生》来。

该文由数十篇短文组成,是季老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尽管季老是一代宗师,但他还是一口一个的“吾辈凡人老百姓”,何其谦虚。并且,他娓娓道出的感悟,都是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朴实无华启人心智。我感触最深的有三个话题。 一是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的。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挥霍无度,甚至纵情声色,飞扬跋扈, 昏昏沉沉, 浑浑噩噩, 等到钻入了骨灰盒, 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不走运时,则穷困潦倒, 终日为衣食奔波, 愁眉苦脸, 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 不愁衣食, 能够温饱, 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 被困于名利,同样是昏昏沉沉, 浑浑噩噩, 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但季老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所称的“中国的脊梁”该做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如今很多人,只看到“车与房”,是否目光短浅了些!

二是关于如何做人与处世。季老认为第一点是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他看到了现今环境污染严重,反复强调“天人合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第二点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季老只谈给出了两个字——“真”、“忍”。真,即待人要真情实意,不允许弄虚作假;忍,即相互容忍,彼此体谅。第三点是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说白了,内心矛盾是私心杂念过重,其实保持一颗平衡心,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是关于如何走向成功。季老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季老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遇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并且,季老也反复强调我们要珍惜时间,他引用宋代大儒朱子的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当下,多少正处于青春年华的人荒废学业,或沉迷于游戏,或纠葛于爱情,不思进取,蹉跎时光。殊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很早看过艺术人生参访季羡林老人的专题,知道他是位名人,但真正让我关注他,对他产生敬佩的是在去年暑假期间,我才真正的知道了他的许多故事,接触了他的一些文章,也拜读了他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譬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写道: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这说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他认为:不自作聪明,不把别人当傻瓜,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全社会就都是聪明人,没有傻瓜,全社会也就会安定团结。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有所作为”“承担责任”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读季羡林的文章,只需要一盏不必太过亮的台灯,或者来一杯茉莉花茶。和着灯光的宁静与茶的清新便可以深入文字的乾坤里独享乐趣。你会发现你的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全在这本书里,书里的故事不仅仅是季先生的,还是每一个人的。修身、哲学、寄情、旷达。也许你不爱读书,你不爱看故事、你不会轻易理解他人的历史足迹、你不愿意相信那些用冠冕堂皇的书面语变现的文艺。但是你不可以怀疑季老真诚的态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