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1]

读《论语》,品千年经典精华

知 孔 子,悟圣洁美好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论语〉十二章》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知晓学生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严重不足,所照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

2、要上好这节公开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学法和教法

1、根据学生学情,我们在预习课上应指导学生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章语录的意思。为将来继续学习古文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3.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1)班 刘义义 110502010010

文言文的教学,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对于本文的教学,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想要质量与效率并行,不光是有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就能做到的,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教学问题,课后我总结起来,具有以下几点反思:

1、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文言文的学习,相对于小说、记叙文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而,在教学时,多以故事的形式去讲解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十二章里,有些是学生在小学或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很多学生都能背诵,可以从这些入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翻译文本的同时注意心灵的感悟。

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将文言文翻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做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注重心灵的感悟,让学生从文言语句中感受古代文言的魅力,从而体会其中渗透出来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言文,有形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很多时候,文言文是学生自己读懂并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教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积累知识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4、因材施教不是一句口号。

尤其是这样的文言文,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教学,讲多了差生不能接受,讲深了学生不能理解,最后一团雾水,老师费了力没取得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大忌。

总的来说,本课的课时安排是2课时,但实际花了3课时,并不是因为乱了教学计划,而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对文言的认识比较浅薄,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慢慢引导,在理解翻译方面就花了一个多课时,教会学生去体会具体的含义并非易事,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更难了,因为论语里的有些章节不单单是知识的讲解,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论语十二章》。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课 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

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正式

《〈论语〉十二章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知晓学生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严重不足,所照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

3、要上好这节公开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3.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

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3)情感目标:

a.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学法和教法

教法;

1、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论语》十二章作业设计

论语十二章作业设计

论语十二章作业设计

论语十二章作业设计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作业设计

6.连一连: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相近的句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感叹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要有坚定的志向,还要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类文阅读?活用(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①②③友便佞,损矣。”(《季氏》)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bià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案

【课标和中考说明】

1、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论语》十二章_导学案

第10课 《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学习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作家作品,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2.理解1、2章文意,并背过。

【自主预习】

一、资料阅读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他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宋代的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论语》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课文所选十二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

二、自读课文

1.借助注释,为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 )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

吾日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不逾矩( ) ....

…… …… 余下全文

篇八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答案+过关,三合一

NO.10 桂凤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上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时: 3课时

班级:七()班 小组: 组内学号: 姓名: 学号:

10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导学过程:【知识链接】走近作者、作品

孔子,名丘,字_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

人 入仕。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

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中庸》、《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环节一:问题预习——我学习,我快乐。(10分钟)(独学)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2、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三省吾身( ) 诲女知之乎( ) ....

内自省也( ) 其恕乎( ) 愠( ) 罔( ) 殆( ) .....

环节二:交流展示——我展示,我自信(30分钟)(对学)

3、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 ..

(3)人不知而不愠( ) (4)吾日三省 吾身( ).( )

(5)与朋友交而不信( ) (6)传不习乎( ) ..

(7)三十而立( ) (8)四十而不惑( ) ..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