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摘抄及感想

摘抄的文字:

1.每个人青春年少的时候,也许都有过一个阶段,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自己。当你再老一些,你甚至不希望任何人了解你,好像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张爱玲《谢谢你离开我》 注:当我发现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时,但却总发现自己是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似乎没有人了解自己,总是一个人在喧闹中悄悄的失落。虽然我还没有老,似乎不能够完全体会老了之后的思想变化,但至少,在我慢慢的成长过程中,我能体会到:我不是为他人而活的,所以不必期待他人对我们自身的了解。

2.God gives every bird its food,but he doesn’t throw it into its nest .Wherever you want to go ,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it’s truly up to you.

注:上帝给了每只鸟儿食物,但他没有将食物扔到他们的巢里。当我在《美丽英文》里看到这句话时,第一反应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生活中无论做什么,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尝试,但重点是在于你有没有把握抓住这次机会,有没有为之奋斗,关键在于:你是否决定真正要去尝试?所以,我们不能总抱怨是生活的不公,没有给我们机会等,也许,我们只是在为自己的懦弱胆

怯找借口,决心不够,仅此而已。

3.Many milionaires have been bankrupt ,down and out .With the memory of what onces was,they come back because they remember how they climbed inch by inch life is a cinch.

注:No matter how far one falls down,they can always climb back up to where they were and beyond .Many things are just easy for stuff to get in ours way to success,but the failure experience can give us experience what be useful for the success.It also tell us the important of efforts in step by step.

…… …… 余下全文

篇二 :200字摘抄加感悟赏析

最痛苦的不是做摘抄,最痛苦的是还要写赏析,这是作为学生都有的痛的领悟_(:з)∠)_

刚好翻到以前一本摘抄本,想想反正不用了发上来造福大众,做如此好事只希望大家保佑我好人一生平安【滚

我高中语文老师不喜欢我们像做阅读理解一样评论摘抄段落,希望我们多写点自己的感悟,所以下面以感悟为主。顺说,当年正处于装逼文艺期,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嫌弃……

1、摘自:《天池》

好段:从第一眼瞥见天池到和她告别,我一直沉默不语。我不愿用一点声音,来弹破这宁静。天池一日我的心情是宁静的,这是我最珍爱的心境。山光湖色随着日影的移动而变幻。午餐后,睡了一会儿,一阵冷气袭来,就像全身浴在冰山雪水之中。我悄悄起来,不愿惊醒别人,独自走到廊上,再次仔细观察天池:雪峰与杉林,白与黑相映,格外分明,雪山后涌起的白云给强烈阳光照得白银一样刺眼。

感悟:大自然的美,是最为纯粹而净澈的美,你必不愿用一点尘世的芜杂和纷扰去破坏它。只有静下心来慢慢欣赏体味,才会发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丽,相互映衬,每一处都好像经过精心调配,却又那么自然那么恰到好处,连心灵也被荡涤。

2、摘自:《向日葵与蒲公英》

好段:它的颜色是太阳赋予的灿烂的金黄,明媚而不妖艳;它的头颅是追求托起的尊严,高贵而不傲慢;它的身躯是信念挺起的脊梁,用纤细的身躯支撑起沉甸甸的硕果。它不为月亮的皎洁清高而动摇,不为浩瀚天宇的熠熠星辉而迷乱,更不为太阳的遥不可及而放弃。它该知道它永远得不到太阳,但它不会因此而低头,因为太阳是它追求的信念。也许,这未必会给它累累硕果,但太阳就是向日葵一生的方向。

感悟:我们活着是为了自己的追求与信念,也许我们普通,但我们可以活得自我,坚定而执着地朝人生的方向前行,这就是最真实美丽的人生。

3、摘自:《乡愁里的肖邦》

好段:经过多年的风雨磨砺,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曾在生命中抚慰过我们的精神驿站,那些曾温暖和光明过我们的贫寒童年的火光,却在不经意间,渐渐地离我们远了,模糊了——譬如母亲、譬如童年的老屋、隔壁家羊角辫摇摇摆摆的阿娇……一种难以驱遣的巨大空虚和孤寂袭来,泪水顿时涌上来。这时,我们患了一种蔓延了几个世纪的病——乡愁。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中摘抄有感

摘抄有感。

一:

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

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

——崇尚简单 国风

简单,是一个让我不敢奢求

的词语。

孩子是简单的。因为他们纯真,

他们对于生活有一种

无畏的无知,一种歇

斯底里的对生活的爱。当瞻瞻底下的两个蒲扇被当

做脚踏车,当阿宝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

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简单的人性,人类最最自然的本心。

布达拉宫脚下的虔诚的牧民、求佛者们是简单的,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了信仰。信仰对于他们来说即是天,即是地。他们“简单衣食之后,就不再蝇食狗苟;而是慢悠悠地转山;慢悠悠地放牧;慢悠悠地喝茶。”静静地,简单地,不带有一丝污垢地终其一生,化为一颗纯净剔透的舍利子。

高中摘抄有感

高中摘抄有感

而今的社会充满了尔虞我诈。简单还是存在的,但就像狂风巨浪中的一艘船,岌岌可危。“有两个杠杆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一个是个人利益,另一个是恐惧。”利益使人疯狂,恐惧使人不敢懈怠。“这个世界原本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人们恐惧利益分配偏向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可是利益分配的天平不会永远平衡,这就导致了社会的简单在部分人的不正之念下,消逝竟尽。

二:

悲剧

鸡的悲剧在于服从,更在于服从中的麻木。

鸡是悲剧的。她的祖先历经了一个缓慢的过程:恐龙→飞鸟→#7@j→家鸡。最终被人类驯服的她依旧在不断改变:四肢变短;肥肉增多;越来越不对自己下的蛋负责;越来越“享受”生活。她们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兽→畜的过程。这说明安逸无忧的生活使她们毫无反抗之意并毫无反抗之力的沉沦,以至于在生命的终结一刀下,都懒得发出一声哀鸣。 牲畜的行为本质上总与人类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历史总是呈螺旋形的上升。我们似乎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

捞出一些这些鸡的影子。强大如满清,一个可以称为帝国的国家。地大物博,兵强马盛,它具有一切保卫国家的物质,人力,财力条件。但有意思的是,对于欧洲列强来说,他们对于这个神奇的东方国家是有些不屑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到了那时的中国人骨子里的麻木,对于国土、文化和主权的保护欲不强。列强以低价优质布料占领了中国市场,平民当然是开心的,因为他们看到了眼前的利益,然后顺从于列强。而满清政府呢,他们看到的是人民表面上的安逸,便再也不管背后的暗流涌动。列强在驯服了中国市场后,便露出了丑恶嘴脸。对此,满清政府和多数人采取服从政策。麻木和冰冷。

…… …… 余下全文

篇四 :高中摘抄加感悟

积累的重要 王羲之经过了“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积累,才写出了笔走龙蛇的《兰亭阁序》;李时珍经过亲尝白草的积累,才编成了祖国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马克思经过了二十年的资料收集整理思考,才写出了享誉全球的《资本论》;歌德经过了六十载的“笔耕”,才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经过量的积累,就妄想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常常忽视积累的重要,整天做着白日梦,妄想天上掉馅饼。例如有些同学,平时不肯吃苦,不做努力,却幻想考试的时候一鸣惊人,天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积累,好像无数的细沙与石子,没有它们的存在哪有万丈高楼的耸立;积累,好像涓涓不息的溪流,没有它们的汇聚,哪有大江大河的奔腾咆哮;积累也好像一个个的文字符号,没有它们的组合,哪有鸿篇巨制的诞生。积累是源泉,积累是力量,只有踏踏实实的积累,才有后来实实在在的收获。只有点点滴滴的努力,才有后来轰轰烈烈的成功。积累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毅力。古今中外,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无不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先积累后创造的过程。

感恩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

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有了报恩之心,就会把成就归功于大家,失误归过于自己;就会把组织的优点告诉大家,把组织的不足告诉领导。而牺牲精神便会凝聚在我们体内,当需要舍弃个人英雄主义时,我们坦然面对;在组织困难的时候,甘愿做出自我利益的牺牲;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甘愿不计利益提供帮助。

…… …… 余下全文

篇五 :摘抄感悟

“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气是无烟的火炮,财是惹祸的根苗。”

养生之道是:运气养生修性,打拳灵活手脚,动静结合。

摘抄感悟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读书笔记-《菩提树》

Reading notes - " bodhi tree "

[摘录]

[excerpt.

1艰难的跋涉在浩瀚的沙漠中;

1 difficult trek in the vast desert;

2成功与失败只差一步,要成功就需承受各种失败,能战胜自我,战胜胆怯?? 2 success and failure is only a step, to be successful is to bear all kinds of failure, can overcome the self, to overcome the fear ... ...

[概述]

Summary.

这篇文章论述了“我”家巷口路边的一棵菩提树,夏天的时候是其最繁茂的季节,但,不知怎的,那树却突然枯死了。原来,它是被一根铁丝杀死的,因为在它幼小时,为了保护它而拴上的,岂料随着树的生长,人们竟忘了那一圈铁丝不再适用,就这样那树干枯了。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 I " alley of a roadside tree, the summer is the most exuberant season, but, somehow, the tree suddenly died. Originally, it was a wire to kill, because in it the hour, in order to protect it and tie, however, with the growth of the tree, people forgot that a loop of wire is no longer suitable, so the tree withered.

…… …… 余下全文

篇七 :摘抄及感悟

摘抄及感悟

1.生命应该用一个优美的圆来表示,起点和终点在最后关头完美衔接,生命的图画才完整。

感悟:生命犹如四季,有宜人的春季亦有刺骨的冬季,我们应怎样完美这个四季呢?大概只有善待每个季节;是起点也是终点,大概应善待每次起跑。

2.忍耐是不够的,还必须宽恕。宽恕是结束苦痛的最美丽的句号。 感悟:忍耐在别人是幸福,在自己是痛苦。忍耐让别人得到宽恕感,让自己身处囚笼的束缚。宽恕不同于忍耐,在让他人释放的同时也释放了自己,让苦痛结束,让美丽开始。

3.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感悟: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也许时而悲伤,也许时而遗憾,当你身处乌云的阴霾中,是否看到一丝阳光泻出的美丽?有人说“不要害怕阴影,那说明不远处有阳光。”生活也是如此,,顺着那缕阳光和美丽走下去,总会身处阳光下。

4.昨天是张被退回的支票,明天是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

感悟:有人爱说“想当初啊,我……”,有人爱说:“还是明天再……”,不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昨天和明天都无法利用,能利用的,只有今天,

只有眼前。

…… …… 余下全文

篇八 :摘抄感悟

:“你懂得胸怀天下却做不到卧薪尝胆,立志异常坚定却难逃现实诱惑,看得见远处的山却看不见脚下的路。有时把执迷不悟叫执着,有时把自我满足当自信,有时自以为是能够拯救别人拯救世界的万能上帝,到头来成了自身都难保的过河泥菩萨。有时是真正弱点百出还不以为意的“伪高手”,有时是地道地荒废机会还自鸣得意的可怜人。”

特别欣赏拥有好习惯的人,比说每天按时跑步,每晚坚持读书,或是每顿早餐都喝一杯牛奶,这种习惯可小可大,但它标明了一种清洁性的自律,也表达着对生活的一种偏执,它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但也因为此它使人的生命质地有了不同。如果还没有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那么先从坚持一个好习惯开始吧。

二战期间,

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

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

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小镇。

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涉,

互相鼓励和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

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

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

依靠鹿肉,又能度过几日了。

也许是因为战争的原因,

森林中的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

除了那只鹿,

他们再也没有看到任何动物,

仅剩下的一点鹿肉,

背在年龄较小的那位士兵身上。

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

经过一番激战,

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的时候,

只听一声枪响,

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

幸运的是仅仅肩膀受了伤。

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过来,

害怕得语无伦次,

抱着伙伴痛哭不止。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

两眼直直的。

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

身边的鹿肉也没有动。

谁也不知道,

他们那晚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事隔30年,

那位受伤的士兵说:

“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 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 在他抱住我的时候,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