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语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感悟

1.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2.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运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四)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试卷命题上的“打混仗”局面应当停止,面面俱到、主次莫辨的大拼盘式的命题格局必须抛弃;再也不能用众多细枝末节,零零碎碎的考顶来冲淡对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培养。

…… …… 余下全文

篇二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范红梅)

教 学 感 悟

南八家中心校

范 红 梅 20xx年6月4日

教 学 感 悟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

因此,新课程中的教学,我们首先就应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如何体现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时,我特别引导这生感受文中语言的幽默感和杨氏之子的机智。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还排演了课本剧,学生表演得有模有样,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学习《伯牙绝弦》时,课前我请学生收集了关的的在班级里讲一讲,为学习课文作引子,激发学生兴趣。上课时播放了乐曲“高山流水”,用音乐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想象伯牙和子期相识并体会他们真挚的友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学完课文后的感受。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兴趣,陶冶了情操。总之,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恰当而富有启发性地提问,创造条件给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在学 习中感受美、感觉情感,这样学生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阜南五小 锁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张玉平 2011/3/29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文性、实践性了,因此工具性是语文的生命。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才是语文课育人的最大价值所在。

那怎样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要注重语文的多元影响和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 于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教师要做为一个鼓励者、欣赏者,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们更要适当 的引导。二是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并不是完全通过书本来实现的,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而这实践靠得是“练”,因此语文课离不开“训练”,教师的“训”与学生“练”,的结合,就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而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科学地“训”,学生如何自主有效地“练”。三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一般是先感知客观事物,然后是对语言及其所反映的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品词、品句、品读的训练,应突出“以读为本”的特点。良好的语感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因此要从整体入手,从文字的意蕴进行感受、体现和领悟,从而完整地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继而以声传情,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的语文课就能上出“语文味”。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语文教学感悟

语 文 教 学 感 悟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有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则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学得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一直是多年来探讨的中心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抓好备课

(一)、解读教材、教参

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仔细解读教材、教参。现在很多老师关注的是“怎们教”,实际上语文首先的问题是“教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研究“怎么教”很有可能就南辕北辙。

1、读懂教材

每教一篇新的课文之前,我们总会给学生布置预习课文的作业,诸如:读课文、查字典、提问题等。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否也能静下心来读读课文呢?当我们读第一遍的时候,会发现并圈出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以及他们不理解的词句;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会从学生的视角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发现文章的写作结构;读第三遍的时候,可以找到适合学生积累的好词佳句和优秀语段。教师可以尝试说一说主要内容等。其实,我们才开始说的时候,可能也有些难度。通过教师自己的尝试,了解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不会说,有了这个估计,就可以采用适当的教法、学法。

1

2、读厚教材

在解读教材中,教师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及教材文字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事件和教材相关材料等。如教学苏教版十一册《詹天佑》一文以前,了解了时代背景——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詹天佑那种不怕困难、爱国的精神。如教学苏教版教材《林冲棒打红教头》一文以前,可以查找与《水浒传》相关的知识,四大名著相关的知识。在拓展阅读中,一方面增长自己的知识,加深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做准备。

3、读透教材

“读透”教材,在这里指的是对教材主旨的把握。

首先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想通过一篇文章表达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价值认同。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借以表达自我的一个载体,所以,仔细揣摩语言文字,通过那些语言文字的“脉搏”感受到作者的“心跳”。我们在读第四、五遍课文时应该能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接着尝试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比如《负荆请罪》一文,我们体会到廉颇小心眼、嫉妒心强的一面,同时,也可以从好的一面理解,它具有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这是我们在解读教材时需要做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语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感悟】牵手“新语文主题阅读”,用语文滋养孩子的心灵

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答,教室里掌声如涛,气氛如浪,老师声情并茂的引导,学生神态自如的讲解,让传统的课堂彻底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用激情、智慧、和谐生成的高效课堂,这就是我第一次听随外七年级语文组贾老师主讲的《寻找春天的足迹》的主题阅读最深切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一直都期待的理想课堂吗,在这样的课堂里,洋溢着幸福的感觉,因为上这样的课的确就是一种享受。

20xx年10月对语文组来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日子,在熊校长的倡导下,随外语文组也开始尝试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开篇所见的课堂情境就是七年级语文组展示的第一节语文主题阅读课。虽然是第一次,但却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感受到了它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在“主题阅读”的课堂上,我们听不到老师繁琐的讲解,琐碎的提问,听到最多的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看到最多的是学生专注的自学。有主题的阅读与随意读、不求甚解的读有天壤之别。看到课堂上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老师们欣喜不已。的确,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和“单元主题教学法”在潜移默化中如春风化雨般对学生进行着心灵与思想的塑造。我想,这也正是“主题阅读”能够成为“深度读”和“心灵阅读”的根本所在。

新语文主题阅读发起人李希贵曾说过:“主题是一根藤,以藤串瓜,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们的目标定位高一点。我们倡导简单教语文,简单学语文,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生命。” 主题阅读中主题和课文如同“藤和瓜”的关系,单元主题是藤,课文是瓜,顺藤摸瓜,自然之道。它倡导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迹教育,在教学中增加了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培养孩子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目前,我们尝试的最多的是主题式批注阅读,它是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情形进行画、注、批,遇到精彩处,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鸣,或是与自己的看法相悖,都让学生自觉地画上一些记号,注上一些想法,批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相互交流时,大家都可以把其他同学精彩的赏析或感悟记下来学习和借鉴,这样读书,眼到、心到、情到,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有层次的对话。其实,在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有太多的困惑。总觉得七年级的孩子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似乎都不允许我放手让孩子们自主阅读,总觉得他们有太多困难。担心他们会盲目地读文章,时间浪费了,成效也不高,因此在最初的教学中,我本着半自主半讲授的模式。第一周试行的时候,孩子们阅读的速度很慢,总有一部分学生对所选的主题阅读文章难以理解,课堂气氛异常沉闷。课下和学生交流了之后,才发现学生还是平时阅读量太少,对一篇陌生课文不能很快的摸清脉络,更不用说领会主题思想了。于是我又把主题式批注阅读的方法结合具体篇目再次跟学生讲了一遍,通过第二周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的可塑性还是非常强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他们能主动的查字典,优美的词句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圈点品评的较好了,甚至还有部分孩子能围绕一些句子谈自己不同的见解了,这些都让我欣喜不已。作为七年级的一名实验老师,尝试了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后,我的感慨颇多,语文主题阅读的改革,势在必行。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乳山市实验中学 丁进涛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认真反思了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最好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感悟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中感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引下,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己任,以读、写为主要手段,重视学生切切实实地从语言文字中用心、用情去体验,产生内在独特的感受,不但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而且很好地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 字音教学:充分利用自学,加强音感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容易读、容易记。因为学生平时就在母语环境中生活,口语中就有相当的词汇量。将它们迁移到书面语言中来,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

中国的文字,有些极富感情色彩和形象感,在让学生读时,要有所强调,不应当在识字时读音的抑扬顿挫毫不讲究,到读课文时才要求有感情,这中间的落差太大了。譬如"波浪"一词,让学生学习时,就应当通过手势来示范。读出小波浪的感觉,轻轻的,细细的,微波涟漪;读出大波浪的感觉,是重重的,响响的,波涛汹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加强了字与音的联系,在读出字音的时候,心里会有情感,脑中会产生形象。 识字教学,在字音方面要强调自学,即在教师未上课前让学生自己读书,在读课文时,自己解决生字的读音,并把句子读通。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发现共同性问题时可以及时纠正或指导。

二、字形教学:想象结合书写,加强形感

汉字是书写汉语的符号体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我们要重视通过及时地书写结合想象促使学生在识字中动脑、动口、动手,增强

识字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

1、会意字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法。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各个构件义之和。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让学生了解各个构件意义,再将这些意义连缀起来,理解该字的意义,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掌握该字的形体。 例如,教"拿"字时,我问学生:"我手里拿着什么?"学生回答:"粉笔。""你手里拿着什么?""书。""拿书拿粉笔的拿字怎么写呢?"我边做拿粉笔的动作边问:"大家看,我用什么拿粉笔?"用手。""拿时要把手怎么样?""合起来。""'合'起'手'来就拿到了东西,所以'拿'字的上面是'合',下面是'手'。""它是什么结构?部首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用"拿"组词并造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