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那些我记忆中的纳粹

那些我记忆中的纳粹

斯世似空蝉,人间有变迁。樱花开复谢,顷刻散如烟。

多年了,我一直固执的喜欢德国。具体表现为:看世界杯欧洲杯,一定支持德国队;看赛车,支持德国选手;买电器手机,尽量买西门子的。对此不可理喻的种种家人早已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见怪不怪。于我,这种喜欢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虽然我那还有冲动和热诚的年纪,已经随上一个世纪一同远去。

一 记忆

很多年前,我还没有上中学,偶然无意和发小在当时的中央2套看了一部老电影《坦克大决战》。电视台播出此等老片当然是为了反法西斯教育,我们两个却深深的被电影中的那位德国上校马丁海瑟勒吸引,由此产生记忆的,不光是作为该电影插曲的那首《德国装甲兵之歌》,还有此后将近10年对于德国一切的狂热喜爱。

那个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百度图库,没有酷六优酷。我们疯狂的买着每一期的《世界军事》,追着CCTV1的每一期《军事天地》,收集着种种虎式坦克的车模。只为了一件事,喜欢我们喜欢的。没有人在宿命里安排,只是我们的记忆中不知道不觉记取了那些历史烟尘中的面容。

二 名将

他是军事天才,为胜利而生。

说这句话的人是安东尼斯库,而这句话中的“他”,是指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三大名将。 他,也是我的偶像。

曼帅出身军事名门,学成于柏林军事学院,战略、战役、战术,进攻、防御,野战、攻坚,步兵、炮兵、装甲兵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他的名字永远与战史上最成功的战例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曼施坦因计划"。这是速胜法国的基础。第三帝国由此走上巅峰。成为野战部队主官后,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措,胆战心惊。战役组织方面,仅仅克里米亚战役,就足以使任何一个军事家扬名千古,而这并非他的全部。哈尔科夫反击战,将一场大败后的撤退转换为大胜,使德国的失败延迟了两年;基辅战役苏军获胜,斯大林刚刚发表胜利在望宣言,就又被回敬了一个日托米尔反击,巴尔克和曼陀菲尔大胜的背后就是他的身影。如他少年时所愿,他与他所崇拜的沙恩霍斯特、克 劳塞 维 茨、格奈森瑙、毛奇、史里芬一样,成为德国总参谋部精英、传奇和不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 余下全文

篇二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崛起如何变为灾难

Zwlzwlzwl9

19xx年4月30日,56岁的希特勒自杀。5月7日,存在了十二年四个月的第三帝国,签下了无条件投降书。5月8日午夜,鏖战了五年八个月零七天的欧洲迎来了和平。炮火和轰炸停止了,但欧洲已是断垣残壁。这对六十年后热爱自由和和平的人来说,依然是一场挥之不去的梦魇。

“阿道夫·希特勒是世界历史上可怕的人物。”一位当代的德国历史学家如是说。然而纳粹德国给世界带来六十年前的那场浩劫,却不仅仅是因为希特勒品性的缘故。

19xx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从在野党一跃而成了德国主要的执政党。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是在危机中执掌大权的。19xx年9月1日入侵波兰的时候,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可以说,刚刚上台的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凋敝的德国。可等到战后,纳粹德国的名将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依然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获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其中一项就是“失业现象消灭了”。如果不因人废言,平心而论,这位战犯的话并不是简单的自吹自擂。希特勒的执政经历表明,独裁统治可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面目可狰。

19xx年希特勒刚上台时,德国经济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失业人数高达600万,如果加上400万临时工,算上家属,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19xx年2月1日,也就是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这不仅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似的政治口号。事实上,通过纳粹当局的努力,到19xx年德国失业率仅1.3%,而同时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比利时为8.7%,荷兰为9.9%。用纳粹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

…… …… 余下全文

篇三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勋章

纳粹政权的特点是政治上控制社会的一切方面——(一体化,

Gleichschaltung),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北欧白种人)、社会和文化的纯净。纳粹党通过迫害被认为是不纯的事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特别针对少数人群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治敌人。这一时期的政治反对派,参见德国抵抗运动。

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后几年中达到了高峰。大约六百万犹太人、一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各样的其他人被有组织地杀害。这种灭绝种族的罪行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为“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纳粹委婉的在德语中称其为“最终解决方案”(Endlösung,一般将犹太人杀死就叫“最终解决”)。

纳粹党组织了一个混杂各种职能的“精英组织”——党卫队

(Schutzstaffel,缩写SS,其标志为两个闪电型的字母S) ,其中包含准宗教职能、情报机构职能、准警察职能和一支武装力量(称作“武装党卫队”等。这支部队原本由经过严格挑选具有雅利安血统的人组成(但後期随著局势恶化而成分混杂),号称纳粹武装力量中的精英,在战争後期常常充当战场消防员的角色。

二战末期,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兼元首,海军部部长,作战部部长。最后邓尼茨向盟军投降。第三帝国时代终结。

纳粹的意义

纳粹党(

第三帝国国旗的标准尺寸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NSDAP),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简称。纳粹主义,Nazismus,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民族社会主义。意思比较明确,如何理解呢?迪特尔·拉甫的《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中的介绍比较好。

(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日本竟有纳粹“粉丝”

希特勒在日本竟有“粉丝”

希特勒当年万万不会想到,在死后近70年,日本竟有人要当他的粉丝,续他的香火。

据报道,20日,一伙日本右翼分子高举象征纳粹的万字旗在东京市中心游行,高呼“纪念希特勒诞辰125周年”、“应重新验证河野谈话并重新评价纳粹德国”等口号。有人还在集会叫嚷:“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纪念曾和日本建立军事同盟的纳粹德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法西斯最坏,希特勒最恶,已为全人类认同。极少数人即使有异议,也只能憋在肚子里,不敢公开声张。在日本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这一幕,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战后日本没有对侵略罪行和法西斯主义进行过清算。这些年,美化侵略战争、否定东京审判之风,呈越刮越大之势。这帮人在东京街头的丑恶表演,可以说是在日本社会整体右倾化、右翼分子横行的政治气候下,从有毒土壤中长出的毒瘤。

这种明目张胆为希特勒祝寿的怪事,绝不会在德国发生。德国法律明文规定,任何美化纳粹和希特勒的言行都是违法的,严重的要大牢伺候。在法西斯主义主要发源地,法西斯早已成过街老鼠,希特勒也早

就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而在日本,崇拜希特勒、颂扬法西斯可以理直气壮,因为日本没有法律规定这是违法行为。何况,既然首相、内阁大臣、国会议员可以堂而皇之地去靖国神社对甲级战犯——法西斯头子顶礼膜拜,那伙人为希特勒祝寿也不过是“上行下效”,小菜一碟。对比日本和德国,会让人更明白一个道理: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当然,公开称颂希特勒的人在日本还是极少数。但在这次的游行人群中,有70多岁的老人,更多的是20来岁的青年,表明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代代相传,如今尤烈。见微知著,其危害性不可低估。

日本这帮人闹得也正是时候,这可让在访的奥巴马就近看看他所袒护的安倍领导下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听听日本有些人对战后安排的翻案声和复仇声。不过,奥巴马只顾眼前利害,一心想着日本对美国“重返亚太”大有用处,让他听进有益的提醒和劝告,把眼光放远点,怕是很难。

…… …… 余下全文

篇五 :德国纳粹时期的“黑色教育”

德国的教育之所以特别重视人的尊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民主的意识,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摈弃暴力,这跟德国经历了“黑色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如今在德国,维护人的尊严已成为全体国民自觉自愿奉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德国宪法的第一条就是:“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尊重和保护它是国家全部权力的职责。”

第二条是:“为此,德国人民确认不容侵犯和不可转让的人权是每个人类集团、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基础。”

恰恰是德国,在这一点上有着极为惨痛的经历和教训。那就是希特勒的纳粹统治。在纳粹党极权统治下的德国教育被称为“黑色教育”。

黑色教育

在纳粹之前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学校已经开始用民主的方式教学。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1767-1835)认为,人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国家的义务就是保障个体的自由。因此洪堡主张国家必须保证教育的自由和独立性,限制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干预,这样才能培养出好的国民,提升国民整体的素质。

在魏玛共和国(1919-1933)时期,德国教育的目的不是煽动公众,所有赞扬战争的教科书一律被清除。那个时期,每个学校建立学生家长的咨询委员会,家长、学生和老师对于教学内容有共同决定权。学校教育的宗旨是:以德国人民精神和民族间的和解为前提的道德教育;培养国家公民意识的政治教育;促进个人潜力发挥的能力教育。教育法规定,在一个公众学校的课堂里不能伤害到别人不同的思想。每个毕业生由学校赠送一部宪法。

然而,到了纳粹时代,纳粹党的教育制度一步步取代了魏玛共和国的教育体制。学生家长咨询委员会在19xx年被废除,家长从此没有权利过问学校教学的内容。希特勒的独裁替代了人民自主权。“宣誓”曾是德国学校的传统。在魏玛共和国初期,誓言是:“我遵守和服从宪法。”

可在希特勒之后,誓言变成了:“我遵守和服从领袖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 19xx年5月,纳粹党建立了帝国宣传和人民启蒙运动部,它是纳粹党控制的关键的政府部门之一,主要通过书籍、报纸、广播和电影等当时已有的一切媒介,进行覆盖全社会每一角落的宣传,不断重复一些煽动感情、很容易让人记住的口号,以及与纳粹思想相配合的视觉形象、文字图像、声波等,让人们每时每刻都置身于这种宣传氛围之中,耳濡目染。

…… …… 余下全文

篇六 :希特勒:模仿者的禁区

希特勒:模仿者的禁区

导语:有报道称,某中国游客在德国参观二战铜像时,做出模仿希特勒致纳粹礼的姿势,此举当场惊动警察上前查问,经导游解释才得以解围。实际上,在西方,模仿希特勒纳粹礼等举动被法律明文禁止,此等举止实在是毫无常识的鲁莽行为。

纳粹礼是对希特勒个人崇拜的具体化,被战后德国明令禁止 在纳粹极权统治时代,希特勒利用其口才及一系列专门为其打造的文宣活动,成功塑造了其绝对领袖权威形象,而当时民众盛行的以纳粹举手礼表达忠于元首的问候方式,则被视为对其个人崇拜的具体化,成为纳粹主义的象征。战争结束后,该手势即被德国联邦刑法所明令禁止。

欧洲多国立法禁止颂扬纳粹思想,禁用纳粹礼等相关元素

战后,为防历史重演,欧洲多国立法严厉禁止任何公开否认、美化、颂扬及为纳粹辩护等行为。根据奥地利颁布的《禁止纳粹法》、《制服禁止法》及《徽章禁止法》等法,任何涉及纳粹的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包括行纳粹礼、使用纳粹标志等行为,严重者可判处5至10年,甚至20年最高有期徒刑。制定类似法律的还有德国、比利时、法国等11个国家。 德国刑法认定公开为希特勒辩护可处3年以下徒刑

为深刻反省纳粹德国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德国立法禁止任何纳粹党的复辟,将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刑法第130条规定,公开替希特勒辩护,颂扬纳粹暴政将被断定是对牺牲者尊严的侵犯,可被处以3年以下徒刑。而任何可能会隐射希特勒的元素,包括“向希特勒致敬”的字母缩写等都被禁止使用。

新纳粹组织的活跃让警方对公开场合的纳粹标志更加敏感

两德合并后,不少经历动荡的东德人开始倾向于极端民族主义,新纳粹组织的活动更加活跃。这些组织经常伺机制造排外暴力案件,进行集会游行。虽然德国法律严格禁止带有纳粹标志的一切活动,但在没有公开打出纳粹旗号或使用纳粹标志的情况下,集会则不在限制之内。这种背景下,若有人在公开场合使用纳粹标志或行纳粹礼,警察便会高度警惕,立即取缔相关活动。

…… …… 余下全文

篇七 :仇德问题的实质

对德国的侮辱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20xx年3月,塞浦路斯示威者举着将默克尔描绘成希特勒形象的漫画。几乎同时,在瓦伦西亚一年一度的火节庆典上,出现了一个装扮成邪恶女校长的“默克尔”,她将“灭绝女王安吉拉十诫”亲手交给西班牙政府首脑及各部部长。圣约瑟篝火的烈焰最终吞噬了默克尔的肖像。

两个月后,葡萄牙举行类似游行,高举同样希特勒化的默克尔肖像,高声叫喊的示威者身着丧服,谴责德国领导人实习“屠杀穷人的政策”。

当然还有希腊,仇德现象在20xx年10月希腊近乎骚乱的活动中达到了高潮。全世界亲眼见证了纳粹和德国国旗一同飘扬,之后又在雅典卫城前同被付之一炬的奇异景象。 意大利右翼日报《伊尔乔尔纳莱》毫不犹豫地将20xx年8月3日的头版头条定为兴起的“第四帝国”。同样,北欧国家的阴谋论站点声称,德国热心支持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对抗俄罗斯总统普京是想重演希特勒对乌克兰的征服。

再有就是法国,大家似乎在比赛谁能在谴责可恨的“新德意志帝国”的战斗中拔得头筹。极右翼的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谴责默克尔带给欧洲人民的“痛苦”。同时极左翼党派的吕克·梅朗松大声反对默克尔的“紧缩”政策,并请她“别再说话”。

仇德问题最可怕的并非愚蠢,也不在于它预示着宏大的欧洲统一融合计划在我们眼前成了黄粱美梦。

不,今天仇德问题的实质恰恰背离了那些幕后操纵者的初衷,他们的所作所为绝非在反对初露端倪的真正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反而是为法西斯主义贡献和效忠。

这么说有几个理由。首先,通过将默克尔等同于希特勒的方式来反对德国社会、经济和外交政策是对希特勒的庸俗化。无论德国现行政策所引发的分歧多么合情合理,德国依然是欧洲大陆上最严格和模范的民主国家。说德国在任何方面类似于纳粹—这个在欧洲仍象征着毁灭民主(甚至是文明本身)的政权—是在为纳粹政权开脱,是在安抚和鼓励今天的新法西斯主义者,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回到公众辩论之中。

更有甚者(而且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正是那些最急于抹黑默克尔的人毫不犹豫地与维也纳新纳粹分子勾勾搭搭,比如雅典就与真正的极端主义党派领袖结成联盟。所谓德国“重新妖魔化”的叫嚣掩盖了法西斯党派的行踪—其中包括希腊金色黎明党和匈牙利比克党,还有斯洛伐克民族党,比利时法兰德斯利益党,保加利亚艾塔克党都在竭力争取在欧洲站稳脚跟。

…… …… 余下全文

篇八 :海森伯与纳粹的铀计划

海森伯与纳粹的铀计划

摘要:文章分析了海森伯在第H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科学活动及19xx年在哥本哈根与玻尔会见的背景,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海森伯是纳粹铀计划的负责人,但他实际k并未积极参与纳粹原子弹的研制. 关键词:海森伯,铀计划,玻尔

20xx年5月15日,一出名为“哥本哈根”的戏剧在纽约上演.全剧的演员只有三位,场景简单,但剧中所描写的19xx年海森伯在丹麦哥本哈根与玻尔的神秘会见,却引起了人们对这位德国物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简称二战时期)的历史问题的重新评价.

海森伯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由于在量子力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他荣获19xx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海森伯在二战时期的历史问题却给人们留下了一系列谜,以致对其产生过许多怀疑.在纳粹统治德国期间,许多著名的科学家要么拒绝为希特勒政权服务,要么离开德国,脱离希特勒政权,为什么海森怕却会一直留在德国并担任纳粹铀计划研究机构的科学负责人,甘心为希特勒制造原子弹呢?海森伯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成员,与玻尔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但为什么在19xx年的那次谈话后两人要陡然断交?海森伯曾经崇拜过爱因斯坦,但为什么在爱因斯坦去世后却要对他进行一些背离事实的批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l二战时期的海森伯

海森伯不是纳粹党成员,也不支持希特勒,19xx年纳粹政权上台时,海森伯正在莱比锡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随着希特勒反犹太人计划的建立和实施,一方面大批的犹太籍学生和物理学家被迫逃离德国,另一方面部分非犹太籍科学家包括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勒纳、斯塔克等开始与纳粹政权同流合污,环境对于从事现代物理学研究的科学家来说日趋恶化.19xx年,纳粹党卫军就开始注意到了海森伯,在他们的一份刊物里攻击海森伯是“白色犹太人”,是“爱因斯坦精神的德国代言人”,他教授的现代物理学是“犹太物理学”,威胁他是“国家的叛徒,应该关进集中营”.这些攻击使海森伯受到盖世太保长达一年的调查,虽然最后在盖世太保头目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的过问下海森怕被无罪释放,但这时他的心理已受到严重创伤.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