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生物化学论文埃博拉病毒

生物化学论文——了解埃博拉病毒

这学期的生物化学课,给了我对化学理解方面新的认识。而谈起生物化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危害人类安全的生化武器,抗日期间,日军就曾用无辜的中国人民做生化武器研究实验,使无辜的中国人民成为牺牲品。众所周知生化武器大多指病毒,此次论文中我将阐述的是今年肆虐非洲,令人色变的病毒——埃博拉病毒。

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xx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埃博拉病毒每个病原体是由链状的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粒子构成。3'端没有多聚腺苷酸化,5'端也没有加帽(capping)。基因组编码七个结构蛋白和一个非结构蛋白。基因顺序是:3'端一NP—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两端的非编码区含有重要的信号以调节病毒的转录 、复制 和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如果缺少相应的蛋白,单基因组本身并不具备感染性,其中一种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基因组转录成信使RNA所必须的酶,它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也有重要作用。其所编译的蛋白中,NP是核衣壳蛋白,VP30和VP35是病毒结构蛋白,VP35具有抗I型干扰素作用,GP是跨膜糖蛋白,与病毒的入侵过程及细胞毒性有关,VP24和VP40与病毒的成熟释放有关,前者是小型膜蛋白,后者是病毒基质蛋白。以上蛋白有助于埃博拉病毒感染宿主并完成在速度体内的繁殖。

…… …… 余下全文

篇二 :科学家对埃博拉病毒迷雾重重

科学家对埃博拉病毒迷雾重重

日前,美国科学家们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国家医学院研讨会上称,政府官员表示对研究人员了解埃博拉病毒的关键信息抱有信心,但是如何防止埃博拉疫情在美国爆发的很多关键问题仍没有答案。

他们强调,几乎所有未知事物都有实际的影响,因此基于弱科学制定政策将是愚蠢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出血热专家施亚瑞克指出,病毒学家认为埃博拉病毒通过体液传播,出现症状的患者携带病毒的体液经由他人的眼镜、鼻子或嘴里的黏膜进入血液系统,但穿越完好皮肤的可能性并未被排除。

西非人民用以防范埃博拉的漂白剂或洗手液是否会让皮肤更容易被病毒穿透?这个问题必须要提出。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未表现出症状的患者是否会传播埃博拉病毒。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共健康官员数月来一直说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犹他大学儿科传染病负责人帕维亚博士表示,这种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传播仍有存在的可能性。

帕维亚称,专家也不清楚病毒感染量是否与进入身体的方式有关。

从感染埃博拉病毒到显示出症状的时间是否与通过何种体液感染有关也是个未知数。如果有关,那么通过唾液而非血液感染埃博拉的患者体内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可能比官员们一直说的21天潜伏期上限更长。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专家提醒科学认识埃博拉病毒需警惕 莫恐慌(回应)

专家提醒科学认识埃博拉病毒

需警惕 莫恐慌(回应)

《 人民日报 》( 20xx年x月x日04 版)

埃博拉疫情最近受到大家的关注,虽然我国国内尚未出现病例,但存在发生输入性病例的风险。那么,什么是埃博拉病毒,传染源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传播?个人如何做好防护?8月x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第46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董小平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李德新研究员和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向妮娟副研究员,就公众疑问作了回答,并呼吁大家“需警惕,莫恐慌”。 埃博拉病毒难消灭吗

回应:干燥条件下其抵抗力弱;对热非常敏感,煮沸5分钟可使其灭亡,日常消毒剂也可灭活

“埃博拉疫情从19xx年首次发生以后,先后暴发了十几次,都集中在非洲。”董小平研究员介绍说,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比较稳定,培养液中在4摄氏度下可以存放5周时间,在干燥条件下它的抵抗力就弱了。如果患者尸体不火化不立即掩埋,病毒就会存活比较长的时间。埃博拉病毒对热非常敏感,60摄氏度加热一小时就可以让它灭亡,煮沸5分钟也可以灭亡。很多日常使用的消毒剂,比如含氯的消毒剂、脂溶剂、酚类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还有紫外线等,都能灭活。

董小平说,埃博拉病毒是人兽共患病毒。从目前来看,它的自然宿主可能是非洲果蝠,这种蝙蝠以植物为食物,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往往不会死。它的终末宿主主要包括人类、灵长类动物包括大猩猩、黑猩猩、各种各样的猴子。非洲羚羊、豪猪体内也有感染,但是它们的感染机会比灵长类动物低得多。

我国会大范围传播吗

回应:传入风险存在,大范围流行风险很低;公众需重视,但没必要恐慌

董小平表示,埃博拉病毒传播的方式目前看来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接触死掉的动物尸体,包括血液和其他的体液、呕吐物、排泄物等,接触发病期间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床单、衣服等用品,也容易造成感染。

李德新说,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源比较局限,容易识别。如果做好隔离,就能够有效地切断它的传播途径。然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埃博拉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还是存在的,但在我国造成大范围流行的风险却非常低。

…… …… 余下全文

篇四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有高达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区死亡率19xx年88%、19xx年100%、19xx年59%、19xx年81%、19xx年73%、20xx年至20xx年80%,20xx年则是90%,xx年平均为83%。

19xx年x月x日首次于扎伊尔北边城镇爆发,首位个案纪录为44岁教师Mabalo Lokela,当时他的高烧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并且接受奎宁注射治疗,这位病人每日回医院就诊观察,一周后却恶化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伴随呼吸困难,并开始自口、鼻、直肠等多处开始出血,于9月x日过世,病程仅约2周。

不久之后,更多病患带着相似的症状就医,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疲倦、恶心、晕眩等。这些常发展成带血腹泻、严重呕吐和多发性出血,初期传染可能肇因于重复使用用过却未消毒之针筒,后续传染主要则是照顾病患时,在没有适当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受到病毒侵袭或传统埋葬前置作业的清洗过程。 苏丹埃博拉病毒

苏丹埃博拉病毒在19xx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研究人员指出,这名工人应该是在工厂中或附近接触到到带原生物宿主,但在检测过工厂附近的动物及昆虫后仍一无所获,带原宿主至今仍是未知。

第二个病例是一位住在苏丹的夜店负责人,当地医院用尽所有的方法治疗他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宣告不治。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并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导致病毒传遍医院发生大爆发。

最近的爆发发生于20xx年x月。20xx年x月,苏丹Yambio县回报20个病例,并有五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在几天后确认这些病例为苏丹埃博拉,邻近国家如乌干达、刚果皆增加边界的守卫,以控制疫情。19xx年苏丹埃博拉的平均死亡率为53%,19xx年为68%,20xx年至20xx年间为53%,平均死亡率为53.76%。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在19xx年x月x日,二只黑猩猩尸体在森林里被发现。检验人员发现在心脏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已液化(通常尸体中的血液在死亡十几小时之后就应该完全凝固),内脏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组织显示,此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19xx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 19xx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捕食且带有病毒的疣猴。

…… …… 余下全文

篇五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V)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19xx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 …… 余下全文

篇六 :埃博拉病毒

品种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在19xx年x月x日,二只黑猩猩尸体在森林里被发现。检验人员发现在心脏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已液化(通常尸体中的血液在死亡十几小时之后就应该完全凝固),内脏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组织显示,此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19xx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 19xx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捕食且带有病毒的疣猴。

执行尸体检验的其中一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现了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并在一星期后被送到瑞士治疗。两个星期后出院,在感染病毒之后的第六个星期完全康复

传播方式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并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透过空气传播病毒。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

直至现在,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疾病的仅有措施是:禁止共用针头,在没有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所有医护人员和访问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措施。

…… …… 余下全文

篇七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作业

11临本急诊 蒋智良 110112156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新发传染性疾病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的病原体,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形态多样, 多呈长丝状或杆状。病毒颗粒长300~ 1500nm, 平均1000nm, 直径约为70~ 90nm, 有一个螺旋状的核衣壳, 外有包膜, 膜外还有一层约10nm 长的突起。EBOV导致的出血热于19xx年首次在扎伊尔报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EBOV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有包膜,根据发现地点的不同分为5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la-Zaire,ZEBOV)、埃博拉-苏丹型(Ebola-Sudan,SEBOV)、埃博拉-莱斯顿型(Ebola-Reston,REBOV)、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la-Ivory Coast,CEBOV)和埃博拉-本迪布焦型(Ebola-Bundibugyo,BEBOV)。不同亚型的毒力各不相同,对人类毒力的强弱顺序为:ZEBOV>SEBOV>BEBOV>CEBOV>REBOV。其中ZEBOV、SEBOV、BEBOV、CEBOV对人类有致病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肌肉酸痛、头痛、有出血趋势和偶尔的休克症状,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出疹、肾和肝功能受损;而REBOV仅在非人灵长类中引发疾病和死亡,其临床症状与人类相似,表现为发热、昏昏欲睡、体重下降、出现斑丘疹、外周淋巴结肿大、频死前体温骤然下降和病毒血症等,人类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从而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埃博拉病毒能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中引起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病死率可高达90%。目前还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有效的疫苗或者是治疗手段。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级别为最高的P4级。

…… …… 余下全文

篇八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1.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非洲中部等地流行,在亚洲是极为罕见的。在很多国家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埃博拉病毒属于生物安全等级4级(最高生物安全等级)的病原体,极度危险,因而受到极为严格控制、管理,因此泄漏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综上所述,你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几率几乎为0。

2.埃博拉病毒感染后,潜伏期是很短的,而且一旦发病,患者最快可在24小时内死亡,主要原因为中风、心肌梗塞、出血过多等,且没有任何特效药(包括利巴韦林和干扰素)可以医治。

埃博拉病毒治不了吗?

答:是的。对于埃博拉病毒,人类目前没有效果肯定的疫苗(虽然据说美国研制出来了,但其真实性难以考证),现用的抗病毒药物对它也是无效的,包括利巴韦林和干扰素。对于感染者的治疗,目前人类能做的也只是辅助性的治疗,比如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等。但基本上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能不能活下去,目前只能看这个人的造化了,也许他会成为极少数的幸运儿,但绝大多数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是否真的存在?

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xx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xx年x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 EBV属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其分子量为4.2?06,根据病毒抗原不同分为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莱斯顿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亚型EBV的毒力不同,扎伊尔亚型毒力最强,引起人类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苏丹亚型次之,莱斯顿亚型仅在非人类灵长类中引起发病和死亡,尚未见引起人类致病的报告。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