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黄河船夫曲教学反思

唱歌课《黄河船夫曲》教学反思

淄川区昆仑中学—谷迎迎

今天在进行《黄河船夫曲》教学的时候,有许多学生都哈哈大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都说唱的声音好笑,心里感到很无奈。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耳边响起的基本都是一些流行音乐,对于民歌接触太少,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

于是我在这方面给学生讲了一些有关民歌的知识,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首先介绍本曲的作者,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主要作品、对新中国音乐发展的贡献。让学生知道民歌就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民歌又分为山歌、小调、号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民歌形式往往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

具体欣赏教学顺序为:先介绍,而后听音乐,再介绍(结合听后介绍),再听,反复进行。这样,同学们从顺序来说有了初步记忆,对各部分音乐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印象。让学生对所听的印象自己描述,加深对音乐欣赏后的理解,在学生发言时,对描述恰当的较好地方加以肯定,引导学生热情发言。老师认为恰到好处时,再让大家重听,见同学们在音音乐的进行中,露出一种严肃的神态,在音乐起伏的感召下,步入意境,随音乐节奏同学们身体前后晃动,捕捉到了船夫们拉船的形象,同学们的表情也好象自己在与惊涛骇浪进行搏斗,音乐课上显露出一幅惊心动魄的船夫拉纤的场面。这就是生活中的情

景与想象中的情景的交融,使学生被美好的音乐声音所陶醉了。音乐也把同学们带入了与大自然斗争的意境。我关掉录放机,问:“同学们,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我好象看到了滚滚黄河水似野马奔腾,从西向东奔流,拉纤的船工,光着脊梁和脚丫,满身汗水湿透了裤衩,胸前横着拉纤的弓,弯着腰,唱着拉纤的劳动号子,拼命用力……”总之,由于生活实践给脑的印象不同,在音乐欣赏曲的刺激下,脑中潜在的印象吻合了音乐所描绘的形象,使同学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这就是音乐感受技能的培养和音乐形象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的美好情感,也就用音乐的丰富想象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教材分析黄河船夫曲

[教材分析]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音乐采用劳动歌曲体裁形式,

通过塑造船夫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赞扬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勇于

教学目标]

特点与风格。

(1 )知识目标:通过歌曲的欣赏和学习,能了解陕西地区音乐的

 (2 )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歌曲。

 (3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欣赏和学习,能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力求准确有韵味的演唱歌曲,在参与活动中更好的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图片导入,河的各种图片,启发引导学生了解、认识黄河。

 引出《黄河船夫曲》

二、展示学习目标:(同上)

教师指出重难点。

三、初听歌曲

1让学生聆听歌曲后,思考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各有什么特?

旋律   高亢、悠扬   节奏

宽广、有力

情绪

自由、舒畅

2、介绍民歌特点

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

、号子

----

节奏鲜明,音调粗狂,与劳动紧密结合,

即兴编词,一领众和。

2

、山歌

----

节奏舒展自由,音调悠长高亢

4

3

、小调

----

节奏规整,曲调流畅,细腻

3

、介绍《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

天.惊涛拍岸,

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

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4

、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词和旋律。

四、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

2

、学生学唱歌曲数遍(教师伴奏)

3

、学生跟着视频伴唱歌曲。

五、创编活动

☆一组唱;

☆二组喊;

☆三组拍手;

☆四组表演动作;

…… …… 余下全文

篇三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四 :《黄河船夫曲》教案03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黄河船夫曲》具有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

2.能根据歌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对比划分乐段

3.掌握歌曲每段所表现的情绪

4.知道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及《黄河船夫曲》这部作品

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黄河船夫曲》所表现的情绪及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船夫曲》具有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根据《黄河船夫曲》中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对比划分歌曲段落。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前提测评

(1)师生交谈。

(2)看黄河上最著名的壶口瀑布的图片。

3、导学达标

(1)整曲欣赏

①体会歌曲情绪。

②介绍歌曲的作者。

③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2)整曲欣赏

①感受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在歌曲中是怎样变化的

②划分歌曲乐段;

(3)分段欣赏

①第一乐段:

a.观看被改编为各种各样文艺形式的《黄河船夫曲》的第一乐段;

b.用口风琴吹奏主题旋律,用鼓伴奏;

c.用划船的律动感受音乐的节奏;

d.掌握歌曲表现的情绪,知道歌曲所具有的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 ② 第二乐段:

a.哼唱旋律;

b.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c.讨论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③第三乐段:

讨论歌曲的情绪,引出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4)认定目标

①出示目标;

②整曲欣赏,检验目标完成情况。

(5)达标测评

① 趣味抢答,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②奖励学生用点歌的方式欣赏冼星海其它的音乐作品。

教具准备:口风琴、鼓、《黄河船夫曲》的歌谱、三角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 …… 余下全文

篇五 :嘀格调教学反思五上

《嘀格调》教学反思

这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一位名师的教学设计,下面谈一谈我对这堂课的感受,石老师的课上得好,让我大开眼界。他抓住了湘西的民族情调,把学生带入了山青水秀、具有民族特色的湘西。学生学习兴趣高,他们在接受音乐知识的同时很快的掌握了《嘀格调》。学生接受快是与老师精心安排课堂、情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有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小学生要带着唱一、二遍会唱的更精彩。

石老师这堂课以欣赏《爱我中华》开始,营造了一个欢快的音乐情境。由“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自然引入民歌《嘀格调》的欣赏和学唱。在湘西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展示和介绍中了解歌曲旋律、介绍《嘀格调》的乐理特色、体会湘西土家族的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唱和练习唱。基本完成了学唱任务。

本节课我收获到:

1、能把枯燥的理论融入丰富的课堂中。如:民歌的特点,五调式的特点,师生一起在旋律中找出五个音,顺理成章地总结出五调式的特点。

2、情境教学。教师成功地设计了两处情境演唱,都很成功。

3、演唱提高了难度,二声部轮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很喜欢听音乐课,听音乐课就是一种享受。想提一点看法的是:在教唱上,老师要注意有重点地带一带,先要让学生唱得清晰,才有可能唱得明亮,唱得优美。设计学生练唱上,要注意让个别学生来演唱,让唱得好的学生带动全班。同时这也是日常教学中发现培养“特色”学生的一种方式。

《刮地风》教学反思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因此在《刮地风》一课中,让学生走进西部、了解西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土高原,这一带有着独特的民间音乐风格,不论是喜、怒、哀、乐哪种情感,都有西部劳动人民抒发它们的歌声,她是黄土地的母语,更是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七年级 音乐教案 上册 4单元 1课时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

第一课时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唱、视唱、演唱、欣赏、讨论、分析

情感与价值态度观:学唱了《黄河船夫曲》,知道陕西民歌豪放、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初步感受陕西和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并由此认识到风格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1.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民歌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听辩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优盘 、教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

黄河船夫的身影,凝聚着华夏五千年不怕乌云压顶、不怕浪涛如山、一路咆哮、拥抱大海的民族精神!黄河船夫曲是中华民族创作史上的一个经典。用交响大合唱的形式 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悠久

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幅原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生活在各地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音乐知识:

什么是民歌?

—— 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2 黄河简介:

黄河起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大海。黄河上中游河水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李白就有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1 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2 歌曲表达什么?赞美什么?

…… …… 余下全文

篇七 :第九周、《母亲河——黄河》

母亲河——黄河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的:

1、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造成的艺术效果。

2、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造成的艺术效果。

2、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课时:一课时

教学法:讨论法、启发提问法、跟唱法等

教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为什么?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二、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

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 的作用。

三、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

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 …… 余下全文

篇八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课 型:欣赏与合唱

授 课 人:赵永玫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作基础,同

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明快简练,使这部具有交响诗、史诗性的大合唱,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有又群众性的特点。可以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有八个乐章的大型声乐名曲:包括《黄河船夫曲》(齐唱与合唱)、《黄河颂》(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朗诵歌曲)、《黄水谣》(齐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轮唱)、《怒吼把黄河》(合唱)。

教学要求:

1、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及事迹,和这部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意义。

2、通过对《保卫黄河》中轮唱的练习,进一步感受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斗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气势。

教学重点:通过对轮唱的感受,体会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大歌片、钢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黄河、远望黄河、感受黄河的雄伟与磅礴

1、走进黄河:《黄河船头曲》(齐唱与合唱)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到过黄河吗?你们渡过黄河吗?你们真正地感受过黄河的雄伟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昆仑山下浩浩荡荡地奔向黄河。五千年来她奔流不息。人们常把黄河比作母亲。黄河两岸的人民在她的哺育下生活得非常幸福。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中华大地时,她却经历了一场劫难。那是一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日子。人们流离失所,四处逃亡。

正是这个时候,我们的爱国音乐家冼星海在外留学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来到延安,用自己的音乐投入到了革命斗争当中。《黄河大合唱》诞生了,让我们在他的音乐里感受黄河的伟大,了解黄河的历史!(聆听《黄河船夫曲》)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