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7少年闰土 教学反思

17、少年闰土 教学反思

中宁县第一小学 宋昭君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接着,我引导到闰土说的四件稀奇事,从四件事情中再次感受到闰土的形象。这时,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勇敢机智”的闰土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都是闰土独特的生活经历,正因为有了这样与“我”不同的生活经历,才会有他独特的外貌。说明人物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有时是会体现在人物的外貌上的。

这时我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以及生活经历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

极性自然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把课文中“我”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我”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接受这一课外作业。

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 …… 余下全文

篇二 :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马村小学 刘凡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反思

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根据有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热身,缓解紧张气氛,激情进入课堂。

一、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一曲热情洋溢的舞蹈,展示了同学们的朝气与活力。你们是新时代的宠儿,你们健康、聪明、活泼、天真、可爱。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少年,他和你们年龄相仿,也同你们一样聪明,活泼,可爱、并且还多了几分勇敢。你们想认识他吗?那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闰土

【板书:少年闰土】

二、介绍背景,了解作者

提到闰土,我想到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我们本文的作者。也就是说,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五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和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请同学们把课下收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拿出来,向小组长汇报,小组长选出本组比较优秀的一位来前面展示,并向大家汇报。 是啊,鲁迅原名周树人,19xx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1919

年鲁迅先生自北京回老家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的破落景象和农民痛苦的生活情况,感触很深。于19xx年1月,他以这次回家的见闻为索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就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节选来的。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我”写的,“我”的思想感情就是鲁迅的思想感情。但是这是文学作品,人物是典型化的,小说中的“我”就是课文中提到的“少爷”,而不能说“我”就是鲁迅先生自己。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入课本时加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17《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成功和缺憾都是收获

——教学《少年闰土》心得

甲路小学 曾宪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学则须疑。疑点往往是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关键的地方抓住一些疑难问题,深入思考,就会使读书不断得到深入。因此,在阅读课文时,如果能于无疑处生疑,于是疑处质疑问难,并进行分析和解决疑难,就能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同时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结合我们语文组的微型课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我设计我的教学:首先,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学生纷纷发言:“闰土长得是什么样的?”课文中写了“我”和闰土的几件事”?课题为什么不用《我和闰土》?闰土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之后,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再次引导学生提问。①抓住课文的重点的问句未提问。②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提问。③利用标点符号的发问。④结合课文后的习题来提问。学生在充分的预习后,纷纷提了问题。特别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不由地生成了“质疑”。课上我们让学生尝试背诵《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时,一生将“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背诵成反从他的胯下溜走了”学生很快的发现他背错了,于是另一生马上质疑“这里能不能用”“溜”代替“逃”字?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的

眼前马上一亮,这就是学生的一种质疑能力的体现。这近两个月以来,我对他们的质疑能力的培养,总算有了收获。

但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缺憾:课上第一节课时,学生的自主性体现的不够,学生的朗读不够。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致使课堂的效果不好。组长的组织能力不够。而这些不足都是我今后的教学路上的进攻方向。

无论是成功的课,还是缺憾的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收获。因为我们都是在不但的取其长,补其短的过程中学习,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五 :少年闰土 教学反思

《17 少年闰土》教案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一文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教学时我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比较有效。

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后,小组进行讨论:“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他是一个住在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他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但很健康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壮、可爱的农村孩子。学生认识到: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接着我出示两段人物描写,学生非常感兴趣。然后我再顺势布置作业,用15分钟的时间描写我班的一同学,字数在100字左右,然后做猜一猜他描写的是谁的游戏,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

…… …… 余下全文

篇六 :少年闰土的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的教学反思

茅坪小学 许忠露

《少年闰土》是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忆—相识—相见—相别)把课文分成五部分,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刻画出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教学这节课时,我抓住闰土外貌描写和“我”与闰土的四件事来教学。在教学时采用谈话导入,教学生字词时,因为五年级已经有识字能力所以我选择重点词语教学,分析“猬、谓”两个形近字,学生能够掌握。

在闰土外貌描写时,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观察图中闰土的外貌,再来看文中的描写,加深印象。

在教学“我”与闰土的四件事,让学生读中归纳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在这几件事里,哪件是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畅谈,在这里学生大部分是说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所以,我重点教学看瓜刺猹。让他们看图填空再看看对话,并指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对话。而雪地捕鸟就没时间讲。我想,在前面我的生字教学在节减些留出一点时间来交流一下雪地捕鸟会更好一些。

我想,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情纳入即兴创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标设定的要求。我想,这样的课堂才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在整堂中,激情还是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少,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篇一: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他的怀念之情。在课堂上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对这篇课文充满了热情,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这时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可谓点到了节骨眼上,教学也实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说,我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难懂之处,需要教师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又指什么?学生联系语境,在解题中逐渐明白其中之意。再通过读的点拨:将“啊!”与后面“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内容,整句朗读,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

小组展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交流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

篇二: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这一文是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作者采取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海边的健康少年。

…… …… 余下全文

篇八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焦村中心学校 徐艳

本学期我与“少年闰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就《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先后上了三次公开课,通过一次次揣摩、修改,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逐步深入,每堂课都是一次新的体验。

三堂课的共同点是抓住文中人物外貌描写的片段,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第一堂课是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出文中两段人物描写,再由这两段人物描写引出鲁迅在其他作品中对杨二嫂、祥林嫂、藤野先生、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从而概括人物描写的手法,激发学生阅读其他作品的兴趣。通过这节课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所了解,但由于出示的补充材料学生不熟悉再加上时间有限,只是匆匆走了个过场,使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通过本堂课使我认识到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目标明确,有重点!

第二堂课则是抛开了课本,重点阅读《故乡》中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由学生设想三十年后再见闰土的场景,引出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感受作者通过人物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在一次次对比中学生触动较大,再由此阅读祥林嫂、杨二嫂、孔乙己的外貌描写片段,来猜想他们的经历、性格。设计这堂课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通过这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及时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料,将课内外结合落到实处,并进一步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其次,以中年闰土为圆心,

去认识鲁迅笔下更多的典型人物,猜想他们的性格或命运,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本节课较上节课,目标更加明确了,但是对通过人物外貌描写感受人物性格这一难点没有很好地突破,如何突破难点是我下一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堂课则直接引出文中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引导学生概括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紧接着出示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回顾描写外貌的方法,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人物性格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再次出现其他外貌描写来猜想人物性格,最后的小练笔让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仿写中。这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是一堂有实效的语文课。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