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小班科学《美丽的菊花》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美丽的菊花》活动反思

菊花是秋天具有代表性的花,在小班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特征和秋天的花卉时,一般都会选择菊花来让幼儿认识。因此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我们便开设了《美丽的菊花》这样一个科学活动。

原教案中是通过让幼儿观赏园内的各种花卉来导入主题,引发幼儿兴趣的。鉴于我园现在这个季节没有所需的菊花,所以我们便用谈话导入进行了替换。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讲述直接点出有一种花喜欢在秋天开放,不仅开门见山,而且顺其自然。

环节二中由于没有找到原先设定好的实物菊花来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菊花的外形特征,所以我不得不选择了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图片来感知菊花。而在缺少了摸一摸和闻一闻这两个感知环节后,孩子们对于菊花的认识肯定就没那么全面了。再加上由于我在选择图片时更偏重了让幼儿了解菊花具有多种颜色和多种形态而忽略了菊花的重要组成部分根、茎、叶,特别是外面看得见的茎和叶,所以使得幼儿在活动过后仅仅只是了解到了菊花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和颜色,而不知道菊花的茎和叶长什么样。这是我前期准备的一个失误和考虑不周之处。

在欣赏完各种各样美丽的菊花并认识了菊花的基本特征后,为了激发幼儿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以及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菊花的认识,我还根据儿歌内容制作了一个PPT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快速记住儿歌。最后通过一个开放性的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该如何爱护菊花,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幼儿的爱菊之情。

回看整个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似乎并不高。因为活动的重点了解的菊花的重要特征中我漏掉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而至于目标一的“愿意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这一条也因为老师没有提供实物菊花供幼儿仔细观察而显得有些纸上谈兵。但是我也不否认孩子们在观看菊花图片时还是非常认真、仔细且具有想象力的。在被老师问道“菊花像什么”时,他们能说出“像馒头”、“像妈妈的卷头发”、“像刺猬”、“像棉花糖”等各种答案,从而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小班科学活动有用的肥皂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有用的肥皂活动反思

姜平花

教学活动要有好的效果,首先选材很重要,我选择《有用的肥皂》是因为肥皂小朋友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每天都需要用到,对孩子来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孩子会感到比较感兴趣。我们班的孩子的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征和用途,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我觉得幼儿能较好地进行观察,在活动中能积极参与,通过活动发现了肥皂的许多秘密。但是小朋友们的完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在表述发现的时候回答不是很完整。在以后开展这个活动时,我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小朋友特别是小班小朋友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是使小朋友们对活动更有兴趣。每次孩子们在洗手时都对肥皂非常感兴趣,对其涂涂抹抹,不舍放手。因此源于幼儿对肥皂的浓厚兴趣,我开展了本次活动《有用的肥皂》。活动旨在:1、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征及用途。2、养成幼儿用肥皂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中幼儿对“玩肥皂”极感兴趣,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里,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药味,搓在手上会起

很多的小泡沫,能除菌??玩玩乐乐中了解了肥皂的用途,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用肥皂洗手。

活动过程中发现:①个别幼儿只顾玩肥皂而忽视了探索肥皂的小秘密,对此,教老师应适时引导。②用肥皂水吹泡泡小朋友太兴奋,活动中,尽量引导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洒到地面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 余下全文

篇三 :小班科学《最大的动物和最小的动物》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最大的动物和最小的动物》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最大的动物和最小的动物》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主题《大大和小小》的所有课程安排就是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而制定的。

在科学活动《最大的动物和最小的动物》中活动目标是:1、通过比较火的最大和最小的概念。2、培养快速敏捷地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能力。我搜集了很多的动物图片,有大象、麻雀、犀牛、蜻蜓、鲸鱼等图片。活动开始导入,我以儿歌《大和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出示谜语“尖尖的嘴巴很怕猫”孩子们一下就猜出了鱼,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在最大和最小动物的图片展示中,孩子们被豆腐鲨、蓝鲸等动物给镇住了,他们说:啊,好大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动物!也因此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这些名字以前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疑激趣,以趣激学,层层深入,注意为幼儿营造一个激发他们探究欲望的。同时,我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时刻关注并参与幼儿的活动,根据幼儿的需要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通过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帮助幼儿梳理头脑中的信息,理清概念,明晰和构建科学知识与经验,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最大的鱼和最小的鸟、最小的鱼等,大和小存在于各种事物之中。丰富了幼儿知识与经验,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了幼儿的求异思维,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 …… 余下全文

篇四 :小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颜色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使幼儿兴奋、惊奇,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愿望。本次活动,努力创设了与活动相适应教学情景,引导幼儿初步探索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的变化。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认识并能够区分三原色,知道生活中颜色是三原色的物品有哪些。2.愿意动手尝试和探索颜色的变化,感知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有不同的变化。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一起尝试“会变的颜色”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在感知红、黄、蓝三原色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绿色、紫色、橙色,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活动开始以故事“变魔术”的形式将孩子带入神奇的颜色世界里,带着浓浓的兴趣教师进一步引领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变魔术了,顷刻间活动室里热闹了孩子们自发的告诉老师:“我变出黄色了、我变出红了、我变出蓝色了。”通过老师演示小魔术,更加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

在进一步认识三原色中,教师让变出相同颜色的幼儿抱一抱,再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老师及时总结孩子们找到的答案,进而提升到孩子们认识三原色的教育目标。

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个别孩子演示,我先请了两位幼儿上来调色,其他孩子观察。接着让全体幼儿操作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的变化,使幼儿能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培养幼儿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通过交流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同时,老师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幼儿,并让幼儿参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达到活动的整合。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孩子们认识到颜色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了只要有了三原色,就可以调出好多种颜色,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他们学会了仔细观察、探索。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好孩子们的教育者和引领者!

…… …… 余下全文

篇五 :小班科学活动《大的和小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大的和小的》教学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与探究欲望”。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开始不断接触大小不一的事物,但他们对于事物的大小关系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科学活动《大的和小的》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大小关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同时易于引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我认为此活动适合在小班开展。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能从三个同类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2.学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3.愿意用简单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操作。

二、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

活动难点:愿意用语言来表述。

三、活动准备:布口袋、幼儿画册(三)、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物品实物及图片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谁想来摸一摸里面装着什么?

(幼儿摸出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茶杯)

点评:用“神奇的口袋”的形式导入,充满了神秘感,让幼儿感觉到好奇,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2.区别大小,学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1)引导幼儿观察,区别大小。

师出示大茶杯和小茶杯,提问:看,它们是什么呀(茶杯)?它们一样吗?哪里不同? 师总结:(指着茶杯)“这是大茶杯,这是小茶杯”。

(2)幼儿学说“这是茶杯,这是小茶杯”。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要说完整哦。

请个别幼儿学说后,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这是茶杯,这是小茶杯”。

点评:教具的运用恰当与否也关系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恰当的教具应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本环节中,教具的选择很重要。应控制好物品的变量,选择形状颜色等特性相同或相似,大小不一的物品,避免给幼儿造成误导。

(3)在教室里找大小。(师事先要布置好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及图片)

…… …… 余下全文

篇六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可爱的金鱼”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可爱的金鱼”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可爱的金鱼”威信一幼 武爱萍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知道金鱼很漂亮、很可爱,可供人们观赏。

2、学会用相应的词汇来表达,如:游来游去、游上游下、鱼鳍等。

二、活动准备:每组一个鱼缸,里面装上各种颜色的金鱼,鱼食。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金鱼,引导幼儿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鱼缸里有什么?(金鱼)金鱼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金鱼的颜色、外形)

2、 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金鱼的品种很多:有红、白、黑等多种颜色。

(二)、教师边提问边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

1、金鱼的头上有什么?金鱼的身上有什么?(学习词汇:鱼鳍)

金鱼的身体后面有什么?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回答后,教师做小结:金鱼有头,头上有两只圆圆的大眼睛,眼睛是突出的,头上还有嘴;金鱼的身上有鱼鳍;身体后面有尾巴。

(三)、引导幼儿观察金鱼的生活习性:

1、金鱼爱吃什么?(鱼食、小虫)让幼儿给金鱼喂食并观察金鱼是怎样吃东西的,可让幼儿模仿做金鱼吃鱼食时嘴一张一合的样子。

2、金鱼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水里)它是怎样活动的?(在水里游来游去、游上游下的)

(四)、教幼儿念“小金鱼”的儿歌,巩固对小金鱼的认识:小金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来游去多自由,真象一群好朋友。

(五)、让幼儿边念儿歌边学小金鱼游水出活动室,课时结束。

…… …… 余下全文

篇七 :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小班科学活动《你会盖盖子吗》

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小班科

学活动《你会盖盖子吗》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摆弄各种盖子的已有经验,为了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废旧物品的利用,我曾经问班上的孩子:“你们觉得盖子有什么用呢?”由于孩子有了制作汽车的经验,很快回答我:“盖子可以用来做汽车的轮子。”当然,盖子本来的用处是为了盖盖子使瓶子里的物品不洒出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会盖盖子吗》,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常见的带盖的瓶子和盒子。让孩子在了解盖子的作用上,并能根据瓶子选择盖子。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螺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盖上瓶盖,获取拧(还是旋、按)等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大小不一样的、各种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饮料瓶、食品罐、药品罐、化妆品盒等

2.贴有饮料瓶及食品罐、化妆品罐、药品罐标志的大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一瓶饮料,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一)引导观察材料:这是什么呢?

(二)引导讨论瓶盖的作用:

提问:瓶盖有什么用呢?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二、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一)幼儿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

师:这些瓶罐都找不到盖子了,想请小朋友帮忙找到它们的盖子,小朋友自己选一个瓶子(罐子),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小朋友拿瓶子时不要争抢。

(二)师幼讨论:你给瓶子和罐子找到了盖子了吗?你怎么找到的?有没有什么困难吗?

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还要看瓶口这里有没有一圈一圈的螺纹。

三、引导幼儿发现盖瓶盖的方法(如拧、按等方法),并能在盖上盖子后检查盖子是否盖对、盖好了。

(一)操作前要求:请小朋友用旋或按得办法给瓶子盖上,盖好后检查是否盖对?

(二)操作后师幼讨论:你用什么方法给瓶子和罐子盖上瓶盖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小班科学活动喂小兔

小班科学活动喂小兔

学习活动:喂小兔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认识小兔的基本特征。

2. 喜欢和小兔做朋友并学会爱护小兔。

活动准备:

1. 自然角中饲养着小兔、小兔图片。

2. 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图片若干。

3. 画纸、印泥、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 猜谜激趣。

1. 听谜语“小兔”,看图片。

2. 根据藏在大树后面小兔的特征,猜猜它是谁,并学念谜语。

二. 可爱的小兔。

1. 跟老师一起观察自然角中的小兔,分辨其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等明显特征。

2. 在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等中挑选食物喂小兔,并轻轻地抚摸小兔。

三. 喂小兔。

1. 在画有小兔的纸上,用海绵或用手指(可用左手手指或右手手指分别尝试)印出萝卜、青菜等形状,喂小兔。

2. 用红、绿色手工纸撕撕贴贴,做成喂小兔吃的青菜和萝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