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9的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荷花池小学 谭成龙

《9的分与合》这节课的知识点是9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9。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辨证的,是对立统一的。9的分与合中,教材是要学生独立用圆片摆一摆,把9个圆片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然后根据每种分法 得出9的不同组成,并由一种说法联想到另一种说法。与前面的教学内容相比,9的分与合提高了教学要求。首先,教材不出范例,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获取知识。其次,要求学生有序的进行9的分与合,并且要求通过一幅图想到两种说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开始通过“对口令”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我在本课就安排了“对口令”,“拍手游戏”,“找好朋友”的游戏,让学生人人参与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乐趣,增进学习的自信心。

9的分与合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寓学生的自主探索于数学活动之中。全课在展开阶段,通过操作学具小组合作活动,自主的探索、发现9的分与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合作意识。这一阶段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的构建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构成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地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得出9的组成的各种说法是本课的重点,有序的掌握“9的分与合”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是本课的关键,因此巩固阶段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采用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9、拍手游戏、找朋友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灵活的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收到的效果也将会更加精彩。

…… …… 余下全文

篇二 :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因为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两个课时的分与合了,所以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开始检查一下大家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点,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演示6、7的分与合,同时也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在复习的基础上,一起探究8的分与合。首先,拿出准备好的8个小圆片,请学生上来按要求分一分,感受有序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感知数学活动。在学生边分边说的同时,记下分的结果,并及时强调,当8的分法结束以后,带领大家齐读一遍,以加强记忆。当探究完8的分与合后顺势启发学生9的分与合该如何思考,当学生思考到一定的程度,拿出准备好的9根小棒,请同学按照要求分一分,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进一步调动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总结本节课的所有知识。

本节课遗憾的是:巩固练习题太少了,可能新知没能得到及时的强化;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调控他们;学生太小,语速稍快,他们可能有时没反应过来;应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而不只是一小部分。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考,多钻研,有所进步,让学生爱上数学。

…… …… 余下全文

篇三 :《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教材的安排要求逐步提高,从无序地分到有序地分,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水平。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的有效性,发现一个数的不同分法蕴涵的规律,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每次移动一个”,按顺序填出分的结果。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方法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数的分与合,在今天这节课中体现出来,特别是探索9的分与合可以放手了,为学习10的分与合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练习,采用“对口令”的方式进行,学生开始时会反应比较慢,也有回答错误的,但通过不断练习,学生会掌握地越来越好。开始学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记忆,慢慢地再进行“对口令”的问答。

…… …… 余下全文

篇四 :《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教材的安排要求逐步提高,从无序地分到有序地分,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水平。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分的过程的有效性,发现一个数的不同分法蕴涵的规律,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每次移动一个”,按顺序填出分的结果。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方法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数的分与合,在今天这节课中体现出来,特别是探索9的分与合可以放手了,为学习10的分与合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练习,采用“对口令”的方式进行,学生开始时会反应比较慢,也有回答错误的,但通过不断练习,学生会掌握地越来越好。开始学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记忆,慢慢地再进行“对口令”的问答。

…… …… 余下全文

篇五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赖自伦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凑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猴妈妈带猴宝宝到果园里收果,请学生帮忙分9只猴宝宝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学习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 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每串智慧珠有几个,并同时板书“10的分与合”。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实际操作,启发学生学会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归纳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说看到了10的这五种分法,还能想到什么?我根据学生说

出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另外五种分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方法从大到小的顺序;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智慧闯关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智慧闯关游戏活动,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五关闯关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唱儿歌谁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戏、芝麻开门、开火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反面达到双重升华。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它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在学习10以内数分与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第二,它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学生习惯于从“分”与“合”的角度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例如: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9可以分成10和9等等,这些都是“分”与“合”的思想。第三,它为进一步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铺垫。进位加中需要将一个加数“分一分”再和另一个加数“合一合”凑成十,退位减法中需要将被减数或者减数“分一分”再进行计算。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计算直接得出分与合的结果。但是他们大都是对计算结果的提取,如果提及方法或过程他们则难以完满回答。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习2、3、4、5各数的分与合。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初步形成探究数的分与合的方法,将对下面学习6-10各数的分与合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朦胧的认识(在幼儿园学过),但不是太清晰,而且学生没有有序、成对的意识,所以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帮助学生形成成对、有

序的意识。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2、3、4、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

这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学知识的迁移,从5分成1和4想到5分成4和1。对于难点的把握我觉得到位了,我认为所有的分与合不一定要借助学具,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成对的意识。举个例子,看到5可以分成4和1,就应该想到5也可以分成1和4,而在这个时候,前面5分成4和1,可以借助圆片来摆,5也可以分成1和4,就不需要学生摆圆片,这是借助学生的推想,属于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思维的深度提高了,如果再让学生借助小圆片来摆,有把他拉到了形象思维阶段,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像2和3的分与合,可以尝试让学生看图写出分与合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七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是在学生学习了2—9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并熟练掌握10的组成。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例如:教学一开始创设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摸珠子,我来猜剩下几颗珠子,经过这样一猜一摸,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提起,在教学10的分法的有序性时,我在珠子图上画一画、涂一涂,示范、引导给大家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剩下的珠子怎么涂,再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在后面的巩固游戏活动中,也是采用了先引后放的教学策略。

在学法上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开放式探索出10根小棒的不同分法,让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本组其中一种分法,让小组长汇报小组内同学的每一种分法,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让学生从听众变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给学生创造充分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说中理解,说中感悟,品尝成功的快乐。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为了更好的理解10的分与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节课中动口说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上台展示10的某一种分法时,要边摆边说;组长汇报时,要说说组里其他同学的每种摆法分法;学完10的有序分法后,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10的每种分法,让

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10的分与合,更好的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最后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例如:拍手游戏、开火车、找朋友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的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与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重升华。

…… …… 余下全文

篇八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10的分与合”。在上课前我反复读了教材,领会到:这一内容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紧跟教材的要求。课始,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出:

1.有5串珠子,每串都有10颗。

2.主题图旁边的玉米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吗?

“有序”一词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我不放心地问:你能理解有序的意思吗?一直提问了4个孩子,才有一个小女生说“就是1、2、3、4、5、那样的。”(孩子们的词汇有限)我赶紧跟上:说的真好,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刚才这个女生说的1、2、3??就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完成了两件事,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涂、填。我认为孩子们有了8、9分与合的教学基础,会很快的完成两个问题。在不停地巡视中发现:竟然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按要求来完成。我快速地思考着:问题出在哪儿呢?

盯着黑板上的主题图想到:孩子们得到的两点如果分开教学会不会好一些?于是让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指着第一行的珠子图问:“这一行有10颗珠子,有几颗涂上了红色?几颗没有涂色?”“把10颗珠子中的一颗涂色,9颗没有涂色就是把10分成了几和几?”孩子们齐答:“把10分成了1和9。”“如果第二行涂色你准备怎样涂?”“涂2颗”“分成了几和几?”“第三行呢?”“涂3颗”“你能完成吗?”“能!”很快,孩子们就完成了涂色和填空。

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算是失败了。还得一步一步地引导完成。究其原因: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一直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学习和作业,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所谓“习惯”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目前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在老师和家长长期引导的习惯中走出来。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的是:孩子们在入学前早就接触过10以内数的分与合,所有区域、所有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是相同的。在“10的分与合”这个知识点上应该能独立完成所要求的两点。课堂现实告诉我:虽然都是6岁的孩子却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还没有达到脱离引导的习惯。如果这节课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一味地按照教参的要求进行教学,例题下面的练习是不能完成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