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杨楼镇中心小学

一、教材分析

《军神》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和老一辈革命家坚强的革命意志,并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军神》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

四、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册教材也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中强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军神》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 …… 余下全文

篇二 :军神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

东沟小学 崔建林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到位的,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课文中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与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不多,也会直接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此,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历史资料,课上,让学生到讲台上介绍自己查询到的相关资料,并且让孩子们看了刘伯承眼睛手术的相关视频资料,这样就让学生适时地了解了课文发生的时代背景,也易于课堂教学。下面我简单的从几个教学环节展开说明。

一、教学一开始我紧扣 “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这一问题情境,通过圈画、理解、感悟关键词语,领悟刘伯承勇敢、坚强、镇静的性格。让学生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相统

一。在此基础,我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此刻,无论是军神的光辉形象,还是文章撼动人心的语言文字都已深深刻入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在元帅人格魅力的熏陶下,情

感也得以升华。

二、细读课文,深入文本,体验人物的感受。“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通过多形式的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我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 …… 余下全文

篇三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

词语的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词语的理解的方式,在《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词语的理解中,还应该贯彻词不离句的原则,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这一点上,学生理解起来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更不要说通过词语体会词语所表达的人物的情感。今天在学习《军神》第一小节时,有两个词语需要学生理解:镇定,冷冷。在学习时,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很不到位,只能大概说出词语的意思,因此,有必要调整教学思路。在讲“镇定”一词时,采用如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词语的理解:1.词的字面意思;2.词在文中的意思;3.从课文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刘伯承十分镇定,进而理解受伤的程度;4.通过这个词,你能看出刘伯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这样做,学生对镇定一词的理解就更深入了。再如“冷冷”一词,如果只是让学生说说冷冷的意思,再让学生用“冷冷”的语气读,我想,学生们不一定能够读出来,学生读不出来,也就意味着对于“冷冷”一词还没有真正理解。此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环节:1.理解词的字面意思;2.在文中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个词,你发现什么;3.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碰到过“冷冷”的情景吗,自己说一说当时自己的感受。这样做,学生对“冷冷”一词的理解会更深入,就不会流于表面。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根本目标,最终的目标是学生在今后的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有这样,学生才算是真正会学习。对于词的理解是这样,对于其他内容的理解也应该是这样。

…… …… 余下全文

篇四 :军神教学反思

新视域下阅读教学的朝向

——《军神》一课的磨课感悟

不知何时,我们的母语教学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情智”“诗意”“智慧”“精致”??按常理,这样的品牌教学会成为一种引领,一种趋势,然而,在这个多元的语文时代,一线的语文教师却依然困顿迷茫、无所适从,尤其面对占比较大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内容丰富,语文教师常会面对这样一个考验:一篇新课文就是一个新的开始。想要减轻这一重负,我们必须找到阅读教学的正确朝向。经历了课文《军神》的研磨,我深深感受到阅读教学也一样有章可循。

一. 得意,一次精神的洗礼

《军神》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及情绪变化的词句,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无论是课文的主人公刘伯承还是课文本身,都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要将高大的军神形象真真切切地带到三年级学生面前,不是一件容易事。教师必须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分两步来实施。

【课堂教学片段(一)】品读文字 感受坚强

(通过问题“刘伯承‘神’在哪儿?”引导学生找到三个相关语句:

A. 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B. 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

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C. 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师:你从这些句子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刘伯承的“神”呢?请小朋友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边读边思考,等会儿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告诉大家。

生:(边读边思考)

师:先把你感受最深的这个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

生:读句子: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谈感受:年轻人太疼痛了,痛得把床单都抓破了。

师:是啊,没有打麻药就接受手术,他痛得抓破了床单,痛得——(引说)汗如雨下。(“汗如雨下”变成红色字体。)

…… …… 余下全文

篇五 :《军神》反思

《军神》课后反思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军神”,全面认识被堪称为“军神”的刘伯承。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神态描写,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了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承元帅形象,如何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到位的,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读课文感悟“神”

1.从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中感悟。这篇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的同时,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麻醉药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又对他非常佩服。这些神情的变化,充分的感情朗读,并想想、议议: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从刘伯承治眼的表现中感悟。教学时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刘伯承手术时表现的相关词句:(1)刘伯承不愿意使用麻醉剂。(2)手术时,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雨如下。(3)手术结束后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在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一般的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悟到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烈痛苦,体现出他坚强的意志。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情得到升华。

二、结合经验体会“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肯定遇到过生病或受伤的现象,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刘伯承在医治过程中没有使用麻醉剂进行对比,从而体验到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三、课件渲染升华“神”

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但却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很远,学生很难体会到刘伯承这种坚毅顽强的意志。为此,我选取于课文有关的刘伯承手术的视频片断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播放,在播放录像后开始师

…… …… 余下全文

篇六 :军神 反思

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课上完了,我上的是三年级《军神》一课,下面

是我上完之后的一些感受。

《军神》教学反思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要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作适当的取舍。教师在教学中要清晰地认识到:本课我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我该在什么地方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重点抓住刘伯承的表现,从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等方面来让学生感受他钢铁般的意志力,理解为什么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弱化了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这条线。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在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神”字,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心中的“神”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说,发言非常积极。板书“军神”之后,让他们根据预习说出军神是指刘伯承,然后让孩子们来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刘伯承。刚开始的环节,我给更多的孩子以发言的机会,并且主要挑那些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目的就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上课踊跃发言,这就把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二、亲近文本,大胆质疑

我让孩子们找出文中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后,抓住“嚷”让孩子们先练习朗读,然后根据这句话里的关键词质疑,总结出主要问题: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然后带着问题再次走近文本,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因为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复述文章,而前提是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孩子们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概括《军神》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鉴于三年级小孩子的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我通过填空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概括文章大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孩子们还是不能很好地填空,有重点地概括文章大意。

四、抓住重点,感悟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我让孩子们交流自己感

受最深的句子,等孩子们谈完之后,每一部分我重点抓一个关键词。手术前,我抓刘伯承“平静地回答”,手术中抓刘伯承的动作“攥”,手术后我抓“七十二刀”。手术前,刘伯承拒绝麻醉,当沃克医生用教训的口吻告诉他让他听医生的话时,他却很平静地说出了自己拒绝麻醉的理由,这里能感受到刘伯承的勇敢,然后通过让孩子们平静地朗读来体会。讲到手术中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然后抓关键词“紧紧、攥住、青筋暴起、崭新、居然”等来体会刘伯承的疼痛,抓“一声不哼”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接着引导孩子们读出坚强的语气。因为男孩子的声音比较亮,所以这一部分我注重男孩子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刘伯承的疼痛,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手术后这一环节,我主要抓“七十二刀”,自己有感情地进行引读(手术开始了,第一刀,剧烈的疼痛让刘伯承咬紧牙关,他——一声不哼;第二刀,难以忍受的疼痛让他双手紧紧攥住身下的白垫单,他——一声不哼;第三刀,钻心的疼痛使他手臂上青筋暴起,他——还是——一声不哼,第4刀,5刀,6刀……一直到72刀,他仍然——一声不哼)让孩子们体会三个多小时里刘伯承是多么的坚强。在这里,我让孩子说出自己想对刘伯承说的话。孩子们说得都非常好,因为他们已经深深地被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了。这时,再引出沃克医生的话,并让孩子们谈谈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最后,抓住沃克医生的这段话,让孩子们读出敬佩、崇敬、赞美的语气,从而再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课题。

…… …… 余下全文

篇七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了《军神》一课,它讲的是刘伯承年轻时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去一个德国人的诊所求治,因怕损坏脑神经而坚决不用麻醉药做手术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刘伯承作为一个军人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导入之后我先简单介绍了课文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回答刘拍承负伤后的发生了什么事。根据本课内容学生进行复述课文。找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高度评价的两句话,然后提出问题:沃克医生为什么说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是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接下来,通过读课文,找答案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求治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部分。我重点抓住刘伯承在这三个部分中不寻常的表现,抓住描写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词语进行分析,并指导朗读。当学生能读出感情的时候,我想,他们就能够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到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了。同时也注意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并与刘伯承的表现相比较。总的来说整体效果比较好。尤其是到后半部分,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朗读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评价时,学生已能读出深刻的感情。 不过这节课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虽然在教学设计时思路比较清晰,但在实际操作中个别地方还是感觉一点乱,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指导朗读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弱项,这节课上我希望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从内心去体会“军神”这个称号的深刻含义,所以在朗读上下了不少功夫。虽然基本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但是我觉得自己在指导朗读上还是做的不够好,还需在这一方面再多下功夫。

3、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给学生再插入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了,比如:关于刘伯承的其他故事,其他革命英雄的故事等。虽然也推荐让学生课后查找,但学生也不一定能认真完成,所以我想,还需要拿出一定的课堂时间来和学生共同学习几个这样的小故事或者共读相关的书籍。

…… …… 余下全文

篇八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

反思主题:指导学生从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刘伯承的疼痛,但对于刘伯承的语言描写拓展不够!

《军神》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及情绪变化的词句,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无论是课文的主人公还是课文本身,都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要将高大的军神形象带到三年级学生面前,让他们体会人物品质,并不容易。

所以我指导孩子们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课文中找不到一个“痛”字,如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是教学的难点。我抓住关键词语“微微颤抖”“擦着汗”“担心”等词语引领孩子领会,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担心得双手微微颤抖,紧张得汗流满面,都是因为这场手术的特殊性,都是因为他生怕刘伯承承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可事实是刘伯承仍然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然后通过反复引读,让学生感受到写沃克医生的紧张、担心。其实就是从侧面烘托出了刘伯承坚忍不拔、坚强如钢的精神品质。

但是对于刘伯承在手术结束后可能和医生怎么交谈,我只是泛泛的指导孩子想象后回答,他们答得很简单,大多表现了对刘伯承的敬佩与赞美,其他的描述并不多。我没有对孩子的对答加以规整,他们也没能很好地联系课文描述。本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的机会,但是稍纵即逝!在这个环节,应该将学生们零星的回答整合起来,引导孩子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充分讨论,说后写成文加深印象。

课堂上是需要灵活掌控的,教师是需要提前做充分预设的!能兼顾孩子的听、说、读、写、练的能力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的,而对于“说”这一能力的要求则更高!上好课还要多锤炼,继续前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