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001《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五华区龙翔小学 吴卓颖

崔峦老师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堂要摒弃花花绿绿的外表,扎实有效地落实课时目标。本着这一思想,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在执教后,我对今天的课进行深刻反思。我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追求教学扎实有效

第一课时教学应当如何上呢?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高林生老师以及不少前辈都反复强调:第一课时,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学写好生字新词,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所以,对五年级学生而言,第一课时的总体目标是:

1、扎实有效地读通、读顺课文。

2、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抓住重点留下悬念。

这节课中,为充分体现第一课时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一)检查预习,落实初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入手,因为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所以在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同桌听写的方式检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诞”字有同学写错,于是进行指导。这样可以使老师的点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接下来我设计了,“你通过预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谈迁?” 同时引导学生读相应的段落。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及时地了解学生预习时对文本的阅读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通过检查,我知道孩子们对谈迁已经有了初步的解,但在读课文时没有读好长句,个别句子加字或减字。这时,我找准了学生学习起点,随机引导孩子读长句,注意换气停顿。对读错的句子,老师正音后全班再读一读。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朴素,但都旨在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将生字词读准。语文实践证明了学生只有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文本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如果这个环节不踩实,之后的教学都是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形同虚设。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读通、读准、读顺”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之一。有层次、有梯度、有实效的初读,为学生对文本深入的钻研做了很好的铺垫,真正实现了“书不读熟不开讲”的阅读理念。

…… …… 余下全文

篇二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蒋乔小学 徐宏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备课过程中我是从整体出发,抓住关键地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探索,这也是也对文本进行重新梳理。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出示文中重点句子: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抓住这句话中的“原先”,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原先的《国榷》是什么样子的?以此为切入口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然后抓住关键句中的“新写”,问:你从新写二字中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新写呢?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感悟厄运。 最后抓住关键句中的“更加翔实、精彩”,问:你又从更加翔实、精彩中想到了什么?生:为了更加翔实、精彩,谈迁是怎么做的呢?感悟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对文本读得较少感悟不深,所以学生交流不够充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处理好“读”的问题,因为这是感悟文本的基础。

2008.12

…… …… 余下全文

篇三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以读为本 收放结合

----《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类文章。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和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折服在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依据课标要求以及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在本课时教学中,我确定的主要采用了以读感悟、以读促思的教学策略对第三和四自然段进行了学习,引导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积累和发展语言,培养语感。

一、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逐句让学生反复读,目的就是要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促思,并刻意追求达到熟读成诵的这样一种教学境界,这样一种教学效果。另外,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刻意引导学生要懂得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学习第一个句子。学生读了之后体会到了雪峰的特点是又多又高,我就让学生找出表现这一特点的词语。即一座座表示雪峰很多,插入云宵说明它很高,第二个是描写湖泊的句子,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个特殊的比喻,彩带般的沟谷,学生可能会把本体和喻体混淆,因为用了一个般字就把喻体置前,把喻体放到本体前面去了,对学生来说像这样的比喻句是第一次出现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比喻句。学生可能不好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又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个般字该作何解释,作者为什么把沟谷比作了彩带呢。

2、学习有关瀑布的句子,有好几个词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比如“高低错落”、“白练腾空”等词语,它是第一次出现的,应该说这几个四字词比较抽象,所以在这里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懂词意,否则学生将难以理解文本所描绘的画面。虽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当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这方面的学习指导,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它也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与学文全盘剥离,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瀑布的美和它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让学生划出好词好句,并要求课后抄到笔记本上,读读背背,目的就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服务,刻意达到积累与运用的目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表现了他毫不屈服、持之以恒的精神。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究竟该怎么上,一直是很有争议的,拿到教材,我首先给整堂课定位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眼“厄运”来读悟,采用“关键句突破法”让学生扣住“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来体会其“厄运”,发散交流,自读自悟,反复的读悟为第二课时谈迁的重新振作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更反衬出人物的信念的坚定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导师夏校长就一堂课的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意见,使原本比较模糊的教学霍然清晰了:这是一堂智慧型、研读型的课,由课题突破,适时抓住题眼自然过渡,在读每一自然的同时,要适时概括自然段段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理解词语和感悟人物的步骤上要更清晰些、沉稳些。结合导师的意见和小组成员的讨论,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具体有这样几个不足之处:

一、差一个思维高度。解读教材时总会被陷于某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容易忽略从孩子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常常是“想当然”,如学生在理解了“20多年”这一个数字蕴含的含意后,我采用的是让学生再次沉下心读读句子,读出数字后面的意义,将其它一系列的数字的理解和感悟抛给了这样一个“形式”,想当然的理解为学生应该是“同理可得”的,思维的训练仅仅流于一个形式,缺乏深度。

二、少一些识字空间。由于是第一课时,学生刚刚走进文本,还没有好好的去认真的读文,就被我带到了“厄运”的随课文理解之中,重视了句子感悟的同时,忽略了对词语的朗读和理解。因此,在教后的

修改中,我安排了归类识字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词串中了解谈迁其人、《国榷》其书,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 …… 余下全文

篇五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课后练习的第4题是:“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了许多数字。默读课文,找几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道题显示了教学本篇课文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提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即通过相关数字,体会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等数字,我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20多年”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风霜雨雪、酸甜苦辣!“6次”修改,意味着谈迁不知查阅了多少史料,不知亲自考察了多少地方,反复查证,反复修改,这“6”字包含了多少艰辛和心血啊!从中学生感受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再如第四自然段中写到“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我让学生思考:从“104”、“428万4千”中,你又有什么感悟呢?通过交流,他们知道了这是谈迁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用生命铸就而成的,是对谈迁奋斗一生的最好回报。读着这些数字,我们不禁对谈迁肃然起敬。

…… …… 余下全文

篇六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说实话,这一课对我来说是篇新课文,从来没教过,也没听过。刚一确定这一课时,我心里还真是没有一点底儿,不知道从何入手。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设计好了教案。上课之前,我反复地熟悉教案,修改细节,想在上课时有一个完美的展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 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

教学堵塞主要过程我主要安排四个环节:一、通过数字体会编年史《国搉》诞生的艰辛。二、经历大喜大悲,感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揭示文章主题。三、再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搉》感受不畏艰辛,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坚强的毅力。四、最后一段总结升华,进而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达到教育的效果。 在这其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那个,但由于本人在引导方法上考虑不足,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指导学生对“一百多里”“20多年”等数字进行理解时,学生的感悟都说得很多,而我的总结却显得过于简单,过于肤浅。

课堂,千变万化,很多情况有时是我们不能提前预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机应变,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要立即作出反映和决策,也是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现。我自愧在此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同时也激励我多学习、多实践,以后能够有所进步。

…… …… 余下全文

篇七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李 银 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讲述了元末明初的史学家谈迁从小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国榷》,二十余载成巨制;遭受厄运:一夕之间化云烟;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使他重新编写国榷,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细节入手,比如上课时我直接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厄运”在文中指什么?面对厄运他是怎么做的?在分析到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时,引导学生谈一谈谈迁是如何写《国榷》这本书。此时出示句子:有一次 ,为了抄一点史料,他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让学生分析句中的“一点”说明什么?有的学生说:“说明数量少。”有的学生说,说明内容少。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就是为了这一点,谈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你觉得值吗?谈迁为什么偏偏心甘情愿地去做呢?通过一步步地分析,学生知道了谈迁为了撰写一部翔实可靠的明史,吃得苦,受得累,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谈迁的信念是何等的坚定 。这样就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谈迁的坚定信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注意到了数字的教学。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20多年”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风霜雨雪、酸甜苦辣!“6次”修改,意味着谈迁不知查阅了多少史料,不知亲自考察了多少地方,反复查证,反复修改,这些醒目的数字中包含了谈迁多少艰辛和心血啊!等等,从而进一步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上完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学生们的积极配合,让我感觉到好轻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椎》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服,持之以恒的精神。文章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课文的难度。

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我主要安排了如下四部分:一、复习词语,二、解读一组数学,体会一部奇书诞生的艰辛。在揭题之后,我就给学生出示了第一自然段的几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几组数字,并引导学生将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比如:在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400多万等,我让学生说出,读懂了什么?让他们在数学中感受《国椎》完成不易,从中感受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在此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领到接近生活的感受中。三、进一段心路,大喜之后大悲,在学生感受到《国椎》被偷,领悟“厄运”,点明课题。我用自读自悟的方面,让学生在读中悟,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关注一个场景,感受一种信念的坚定与力量。第三自然是领悟人物感情精髓的重点段落,谈迁的信念是什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又指什么?在谈迁重写《国榷》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谈迁的行动中感受谈迁的“打不垮”,在反复引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成更加合理的教学结构,如在理解终日奔波这个词语中,我创设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多方面形象地理解词句,感受人物的情怀。

以上是我对《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之后的一点思考,当然,时间上把握不合理和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还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