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童谣童画》教学反思

《童谣童画》教学反思

在选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便对这课进行了解和研究。在把这堂课定位为“欣赏课”后,便进行初步的设计。《童谣童画》是小学美术五年级的课程,这个年级段的学生能够运用一些造型方式来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但是也会有学生,对表现缺乏信心。

在教学准备中,我选择了两幅童画做详细讲解,以此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解读童谣与童画之间的联系,从而创作出以童谣为素材的童画。在教学设计中,我试图将童谣和童画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等理论性的知识穿插进课堂教学内。使学生能够通过这堂课了解什么是童谣,童谣和童画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点都在我的课上能够完整的呈现出来。在上课的过程中,整体的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显得有些平淡,缺少高潮部分;在最后学生创作时,我发现了课堂最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将童谣用童画的形式诠释出来,这也是这堂课最大的难点。在这个问题上,课后我做了反思,认为应该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比如:

1.在导入时,用了《数蛤蟆》接龙来导入童谣的主体,原本的设计是想以游戏的形式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但是由于数蛤蟆接龙游戏本身存在着数学难度,使之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如果把《数蛤蟆》接龙换成儿歌《数蛤蟆》来带入主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

2.在开始的时候,老师提问:童谣是什么?这个问题改为直接由老师讲解,而不是作为问题来呈现。对于五年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难度偏大。在总结童 1

谣的特点的时候,如果把直接呈现教师总结,改为引导学生来总结更佳。这样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也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

3.联系上面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之后,在讲解“童谣童画的相通之处”时,可以由教师直接出示“文学之美、韵律之美、色彩之美”,调整为,先出示“文学之美、韵律之美”之后,提问学生:“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童谣,还能体现出另外一种什么形式的美?”由学生来回答出“色彩之美”更能够让学生重视在童画中色彩的重要性。

…… …… 余下全文

篇二 :《儿歌和童话故事》教学反思

《儿歌和童话故事》教学反思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绘画创作课。既然是配画就不能随心所欲展开创作,必须在理解儿歌和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展开创作。而要配好这些画,又岂是件易事,它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一次全面考试,也是学生综合素养集中体现,这里基本涉及到学生所有学过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的设计,概括提炼,多样的绘画手法……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想这节课最重要要达到什么目的?是锻炼学生由抽象文字而产生艺术形象,然后用美术形式加以表现的学习过程。这就算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特别是不光把儿歌故事中的情景描绘出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艺术美感。

在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表现在独创能力较弱,过度依赖参考作品,美术基本功欠扎实,头脑中的形象储备不足,所以创作起来有点困难。还有一个就是作业时间问题,一节课内要好创作好这样的作业,还要点评分析,着实相当困难,有个疑问:像公开课一定要所谓的结构完整吗?如果把这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注重引领感受,第二课时注重实践分析,是否可行。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平时的绘画课学得扎实,而不是每一幅画都是半途而废,我想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善。学生的习惯很重要。我在教学中,感觉学生难得不是不会想像,他们很会想像,之所以出现像陈老师所说的那种学生过度依赖范本,而不肯动脑,其实学生是不肯动脑考虑怎样构图、怎样创造新形象、怎样组织画面。因为学生自己的创作,完全是有学生自己从头到尾自己构思、组织画面、构图、着色、使画面逐步调整完美,符合美术的审美要素。一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会有很多,不过有些问题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解决,这正是困惑所在。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五年级计算机童谣童画教学设计

我的童谣创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 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32到35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教学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PPT)这些图片美吗?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学会弄这么美得字呢?接下来啊,老师就教你们怎样把字变漂亮。

二、新授

(1) 文字变形

老师先来介绍两种创建艺术字的方法,①选中要设置的文字,然后在文档的最下面一行,也就是绘图那一行找到插入艺术字,进行设置。②选中要设置的文字,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字体,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对话框中设置文字。

刚刚老师已经介绍了两种创建艺术字的方法,接下来,老师演示一遍,同学们仔细看,我们把题目“蜜蜂开店”用第一种方法来设置。首先......(设置艺术字有两种方法:①选中要设置的文字,然后在文档的最下面一行,也就是绘图那一行找到插入艺术字,就是一个斜着的大写A,点击A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在里面选择你喜欢的款式,确定。然后编辑艺术字文字的大小和字体点击确定,漂亮的艺术字就出来了。②选中要设置的文字,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字体,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及文字效果。)看,“蜜蜂要开店”,多漂亮的艺术字啊!如果有同学认为这种方法还是不能让你喜欢,没关系,接下来,老师再介绍设置艺术字的第二种方法。首先......

这样,艺术字就设置好了。接下来同学们用刚才老师的那两种方法,完成任务一。 ......(中途老师巡查,提醒学生重点步骤,如果有实在不会的再演示第二次。)

(2)修改设置好的美术字。

…… …… 余下全文

篇四 :《童谣童画》教案

寄情话中画

--五年级《童谣童画》教案

一、设计思路:

现代的儿童对于那些传统童谣已经开始变得陌生,更多的则是沉溺于网络、游戏等。所以,本节课我将童谣与童画相融合,让同学们在话中画的艺术世界里感受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童谣的历史,分析童谣的特点,认识童谣与童画之间的联系。

2、方法与过程:互相探讨学生们从家庭、同学之间或网络等来源所得之的童谣,童谣童画之间的关系,如何用不同的工具来表现童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童谣童画的认识,使同学们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开拓学生们的创作思维。

三、教学重点:

了解童谣童画之后,能用不同工具材料来表现童谣童画。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童谣的理解程度以及正确的技法表现。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视频《小白兔》,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与感受。

师:同学们喜欢的话,可以跟着一起念(可以使同学们在跟读中回忆起童谣并且可以增加同学们对童谣的兴趣)

(2)提问:我们如何将童谣用我们手中的画笔给展现出来呢?

(3)出示《小白兔》范画作品,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童谣和童画有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就是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示课题:《童谣童画》。(板书)

2、PPT展示,介绍下国外童谣童画

((1)樱花啊,樱花啊.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快来呀,快来呀,同去看樱花——日本《樱花》(2)老国王科尔是一个快乐的老灵魂,是一个快乐的老灵魂他;他呼吁他的烟斗,他呼吁他的碗,他呼吁他的小提琴手三!《老国王科尔》)

3、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幅作品《纺线车》,谁知道这是什么绘画形式?(剪纸)请举手发言!

…… …… 余下全文

篇五 :童谣童画教案

童谣童画

一、教学内容: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第八页,第三课《童谣童画》

二、教材分析: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教材选取了我国众多优秀的民间童谣中的9首,并提供了与之对应的童画作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范本。提问部分则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童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本课教学极具开放性,在作画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即可。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 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 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加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五、教学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六、教学措施: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本课目的将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表现,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来感知童谣,将童谣进行夸张、联想、拟人化等艺术加工。引导学生理解童谣的含义并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童谣。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写实、夸张、联想等方法表现童谣的内容。我还选择用剪纸、布贴、刮画、线描、色彩等不同手法表现的范作进行欣赏,以开拓学生思路。那琅琅上口的童谣就成为孩子们想象的源泉,既培养了他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造型·表现才能。把美术置于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六 :童谣童画

童谣童画

童谣童画

课后反思: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了解的童谣很少,这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学生会不记得以前学过的童谣,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准备童谣,导致学生在作业时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发挥 ,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在备课时要考虑的更周到些,要更多的去了解学生。二是如何调动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的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增加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可以在作画上色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 …… 余下全文

篇七 :《童谣童画》

《童谣童画》

教学内容: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 第三课 《童谣童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教学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要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教学措施:

1、小组内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色彩的运用、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自己运用的方法是否恰当。)

全体学生已举手表决的方法给他们评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 (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有雨,雨止沃官。新官上任,旧官请进。)

1、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首儿歌读一边遍。这是一首童谣,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年纪是常常边玩边唱的一首童谣。是这样玩的,几个伙伴并排坐在一起,同时深出一只脚,有一个人站着,一边念这首童谣,一边用脚点同伴的脚,当念到最后一个字“进”的时候,点到哪一个人,就有这个人站起来 边念边点,而刚才点的那个就坐到这个新的空位子上去。就这样互相轮流着玩。同学们,你能说说老师当时和他的伙伴们玩这个游戏是的情景吗?如果要我们为这个童谣配一幅童画,你能吗?你所画的将是怎样的一幅画呢?

…… …… 余下全文

篇八 :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多怪自己少怪学生

湖滨镇柳白小学王大国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精心备好课,上课时先提问题:小红今年12岁,奶奶今年60岁,小红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红已经过了12个生日,可奶奶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我刚说完,聪明的学生白文义立马

站起来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这样就把我精心设计好的情境打乱了,我压住怒气,对白文义面无表情的说坐下。然后继续按照自己备的课一步步上下去。结果是平平淡淡,平时积极的白文义也不再举手发言。课后,我在办公室里说,“唉,这样的学生是聪明却也搅了我精心备的课”。只认为是白文义的不错,破坏了我精心备的课。

一次去滨州听课,同样是《年、月、日》这课的教学,课的开头设计跟我的差不多。教师提问: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10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14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儿?教师说完,有一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我坐着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他课外读过这类知识。于是教师接着说:“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叫我和这个同学,当你们学习的小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新授课来,也使教师自己走出了困境,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做出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句话真是好,让我受益非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