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备课研修

2013-01-06 09:45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想

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

一、导学

1、导入

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旅”有“旅居”的意思。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与“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与“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对应。

3、整体感知

(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最后,老师给出诗句的参考译文。)

(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及反思-王应召

旅夜书怀

汝州市实验中学 王应召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诗歌意境型的基本方法。

2.掌握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分析诗歌意境型和表现手法的基本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分析诗歌意境型和表现手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思想、方法

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景设问

1.解题 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明确: 羁旅行役诗

2.背景介绍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书写自己的情怀。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逝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互动释疑

(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思考1: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1)描绘画面

首联写孤弱的小草在无边的风中飘摇不定。一条孤舟竖着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

(2)概括画面氛围特点

描绘了一幅孤独冷寂的画面。

(3)感情

诗人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孤寂悲凉之情,和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悲

(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2:

颔联是怎样写景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1)颔联写景远近结合,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 …… 余下全文

篇三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2、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对重要诗句的理解,鉴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 典诗歌具有的精炼含蓄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古典诗歌的语言既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又含有一种朦胧的情感美感。美则美矣,却给我们理解诗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那么,读懂诗歌的方法在我们的学习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三、知人论世,了解杜甫(多媒体展示写作背景,找学生朗读)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四、分析诗题,宏观把握

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题目包含了哪些信息呢?请结合注释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那么,这两个基本内容相对应的分别是诗中的哪些诗句?

前四句写旅途之夜的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情。

…… …… 余下全文

篇四 :【河东教育】20xx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背景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诵读提示: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缓慢、低沉的

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析。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三、诗歌内容分析:

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

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2、 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 …… 余下全文

篇五 :旅夜书怀教案3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2.掌握融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

缘景明情,乐景衬哀情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探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诗人杜甫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在45至48岁期间遭受安史之乱,期间颠沛流离,又身陷囹圄。为房上疏,险遭杀身之祸。最后漂泊西南,寓居成都,生活窘困,经常受冻挨饿。凡此种种,就使杜甫长期情志挹郁,备受屈辱;又饥寒交迫,后天失养,因而他原本健康的身体逐渐被疾病占领,以致恶性循怀,每况愈下,最终难登寿域之城。而其诗风也较前期为之一变,更加沉郁顿挫,浑厚凝重。

今天我们学习的《旅夜抒怀》就是作者后期的作品。

二、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诵读,整体感知

1.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整体感知

“旅夜”什么意思?(旅居的夜晚)

诗中对应的诗句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书怀”什么意思?(抒发感情)

诗中对应的诗句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 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

四、悟读,诗情画境

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用现代散文串通全诗。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2013--20xx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

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又接近了尾声,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本学期重点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古诗的理解对学生来说难度在于:一是诗歌创作的时代久远,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古诗中的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三是古诗中某些词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偏差较大,需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时代背景来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应分三步走:

一、课前预习,自学清障

针对古诗的上述特点,课前可布置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除学习上的“拦路虎”。预习需完成的任务:(1)了解诗人的生活朝代、生平事迹、历史背景;(2)利用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意思;(3)读通诗歌,大致了解诗意;(4)试译全诗,运用勾画圈点读书法和生疑发问读书法找出问题;(5)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归纳诗歌主旨,找“诗眼”,找艺术手法。通过预习,学生基本扫除了学习障碍,变过去的被动听取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教师组织分组式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彼此的预习成果,互相弥补预习漏洞,解决一些问题,交流思想打开思路。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点拨教学。

二、授之以渔,指导点拨

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授之以渔,“渔”即学法,译诗有“释、留、补、调”四步法。释:解释难解字词;留:保留字词愿意;补:把诗意跳跃、压缩、省略的地方连缀起来,引申出来,补充完整;调:遇到诗中词序变换的地方,译时把它们的位置进行调换。理解诗意有“分、释、理、连”四步法。分:将诗句划分成一个个词或词组;释:解释字词;理:解释诗句意思;连:说说整首诗的诗意。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具体步骤应该是:挖掘教材,钻研学法——精心讲授,渗透学法——回顾过程,揭示学法——自学实践,运用学法。

如高二选修中杜甫的《登岳阳楼》,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一步,请学生介绍杜甫及本诗写作背景;第二步,初读全诗,交给学生古诗“释、留、补、调”四步法,指导学生释词句,说诗意;第三步,激疑品词,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宽阔宏伟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第四步,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反复吟咏,感受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第五步,回顾学习过程,揭示学法----知作者→解题意→译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 …… 余下全文

篇七 :旅夜书怀说课

《旅夜书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旅夜书怀》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收录了《诗经》、陶潜、李白、杜甫等不同人物不同风格的诗篇。本单元的鉴赏指导要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要求学生阅读这些诗作,能够从中感受到淳朴的浪漫情怀、静穆素朴的感情,体验到诗人的狂放精神、忧患意识,领略到作家的讽喻之意和爱国热情。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旅夜书怀》之前,本单元已经鉴赏了《诗经·静女》、陶潜的《归园田居(其一)》和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学生懂得了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有助于学习杜甫的这篇《旅夜书怀》。

羁旅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而杜甫又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这一题材扩展和深化,写出了新的意味、创造了新的形象,因此,把握这些意象和语词就可以对羁旅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二、说学情分析

1、作为高职一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能力。因此在这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和了解。所以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加深理解认识。

3、作为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勇于表现等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环节,安排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中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能感受作品形象、品味诗歌语言、把握作者情感”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漂泊情感的语词表达2.漂泊情感的意象表现3.漂泊情感的内容表述;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这一要求,结合单元指导与提示,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升把握意象、品味语言的诗歌鉴赏能力2.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提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能够深刻理解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人生境遇。

…… …… 余下全文

篇八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西 峡 一 高 教 学 设 计

设计教师   王建文     20##年11月16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