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

护垭中心学校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认为教师在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师生对话交流,在交流对话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就我在《三峡》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反思。

一、教训――倡导探究性学习,一定可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我第一次执教《三峡》时(一班),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

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 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学生对问题感兴趣,讨论热烈,查阅资料积极,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课后细思,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课堂教学反思

民乐四中 鲁志元

《三峡》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郦道元为《水经注》所作的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进一步体会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感受大自然的美。《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注重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基于上述依据,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是本文怎样抓住特征写景的。

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一、遵循新课标理念,结合文本特点,对课堂设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传统文言文教学过分重视文言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本来意蕴丰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词、句的理解和落实,这显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以往讲授《三峡》,自己都是安排的两课时,本次因课堂性质特殊,便“逼”着自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课前准备时与学生自然聊天,结合国庆旅游打算指出游览自然山水的益处,自然导入《三峡》的学习,把学生引入课文优美的意境,接着简明进行文学常识的介绍后便进入了课文的学习。首先,通过配乐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读准字音,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指名学生仿读,其他同学评点。紧接着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自行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及时组织小组交流,质疑释疑,疏通文意。三遍朗读中,学生大多对文章有了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数同学都能流畅自如地朗读课文了。这时,组织班内交流:你有什么困惑或收获?通过生生问答,教师明确,引导学生学习重要的文言词语。在通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三峡的美丽神奇的景象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到这里,实际上学生对文本已经深入其中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四 :教学设计与反思(巴东三峡)

篇五 :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的教材,这是一篇阅读文言文,作者以极其精炼、优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示了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根据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我精心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1)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由衷赞叹之情。(2)是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充分感受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根据课标对文言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我直接确立的教学目标是:(3)落实实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最后我又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即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我觉的我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是完全按照课标的三个维度精心构思的,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情况来看,尤其是从知识扎实的落实,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的熏陶渐染,更使我感到我还是上了一节比较成功的一课。授完这节课很长时间了,在我的耳畔还一直回荡着气吞山河的长江之歌,在我的眼前还一直浮现着一幅幅雄伟壮丽的三峡美景,我的情感和思绪还一直沉醉在和谐、融洽,充满激情的课堂里,学生们一双双主动求知的双眼,师生之间热情的交往,情感的互动,更使我深刻地感觉到在课改精神的感召下,我正一步步向新型的人民教师过渡。 一: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在朗读的教学环节中,我没有从理论上枯燥地去讲解如何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而是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去朗读、去感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们的朗读激情和朗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生们的朗读水平也自然而然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美妙的旋律,深情的朗读,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到了三峡之美,初步享受到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在落实实词和疏通文意方面,我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发挥了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我在课堂上只是检查预习和解决疑难问题而已。通过学生们自信流利的回答,我感到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是牢固的,是扎实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三峡教学设计

滁州市语文优质课评比材料

《三峡》教学设计

定远中学 郭沪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三峡美》,听了这首歌是不是很想去三峡看看,今天咱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去感受她的美!(板书:三峡 郦道元)

明确: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作家、作品

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本文选自《水经注》,该书既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课件展示)

二、初读感知美

1、识记字词(课件展示,学生将注音标在课文中或在注释中划上。)

阙(quē)处 重岩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绿潭 飞漱(shù)

三峡教学设计

(yǎn) 属(zhǔ)引

2、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和节奏。)

3、指导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

1

滁州市语文优质课评比材料

(课件展示一些停顿例句,提醒学生注意。)

三、通读理解美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个别朗读,作简单评价。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3、结合注释试译课文,找四个学生一人一段接力译。

四、品读寻找美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第二篇,所选取的四篇文章全部是写景散文,编者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写景散文教学来引导学生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见《语文教学参考书˙七上》)。

《三峡》是一篇上乘的山水小品文,作者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文辞兼美:语言凝练生动,布局匠心独运。但该文章生词僻句语法现象也比较多,也是一篇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参考》中要求两节课时完成教学。如何在一节课里涉及相应教学目标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虽是云大附中的学生,但他们也才刚入学不到两个月,对文言文的

学习概念比较模糊,相应的知识积淀也比较少。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只学过两篇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和《幼时记趣》。但前者非常短小,且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接触;后者文意简单有趣,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三峡》全文不算太长,但难词难句多,句式复杂,所以设计本课教学目标不能贪多,争取一课一得。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结合单元提示"要善于从美的事物

中发现美(学会观察捕捉),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尝试抒写)"我将本课教学内容定在让学生感受景美和体会文美上。

四、教学设想

《参考》对本课的教学建议是: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现象,代之以学生自读、辅以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到阅读文言文的门径。

于是,我放弃了传统疏通文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注重诵读和整体感知,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感知蕴含在文本中的美。在本课中,希望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三峡的景物之美,寻找景物特点的同时感知文章层次,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对文言文原句进行扩充,借助想象描绘画面,体会文字之美。"(一)朗读,识文——(二)朗读,寻景——(三)朗读,绘峡"这样的基本教学脉络也就定了下来。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教学反思

《三峡》这一课文章的结尾很感性,或者说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些语言即使倒背如流,在学生心中也只是蜻蜓点水,那浅浅的涟漪更是转瞬即逝。

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放弃了对最后一句的理解体会,而是把作者的写作背景引进课堂,结合“哀转久绝”这句话来体会。学生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心绪、秋季的清幽寂静,仿佛身临其境。再一次拿起书诵读三峡的时候,我听到了孩子们轻柔婉转的声音。虽然没有踊跃的发言,没有激荡人心的豪言壮语,但我真切感受到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孩子们把那一溪活水引来的震撼写在了心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