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家长要反思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要反思对孩子的教育 “这些都是浮在厚厚冰层上的表面现象”。谈到一些高三学生到现在仍然不思进取,人生设计咨询专家徐小平认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上去了下去了”,背后必然存在种种问题和背景。

记者向徐小平转述了两个读者反映的问题:一个家长抱怨,他的孩子痴迷于收集耐克鞋,而抵制学习;另外一家的孩子沉湎于游戏而反感高考。徐小平认为,耐克鞋与学习,游戏与高考并不天然冲突,这个冲突里面蕴含着更加深沉的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只有否定这个问题,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徐小平说,家长将表面的一块冰拿给教育专家或让他信任的人解决,而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以前十七八年漫长的教育过程中,你要教会他把握量入为出、看菜吃饭的常识;你也要帮助他理解后果与责任的问题,以及自身整体的健康问题。家庭教育是道德品质理想教育的综合体,你想仅靠一个行为一种思维是没法解决问题的。

“无数家长反映的子女问题,其实是家长本身长期实施思想野蛮、精神暴力、人格虐待造成的!”徐小平发挥了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长。他举了自己17岁的大儿子的例子,有一次孩子打游戏与徐小平发生了剧烈冲突,一时赌气,儿子竟然想拒绝参加几天后的一个重要考试。后来儿子参加了考试,但效果很不理想。“我为此一直在忏悔,认为当时如果我更加理性冷静地处理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徐小平说,“可很多中国家长是不知反思不知忏悔的,很多接受我咨询的学生,他们身上的问题,往往是家长长期实行?精神专制?——比如不准谈恋爱,不准自由选专业、改专业、换工作,不准有自己的思想、爱好、追求等等的结果。”

徐小平认为,家长对孩子身上显露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应该像发现宝藏一样珍惜,像提炼黄金一样去引导。比如,这个学生酷爱耐克鞋,说明他崇拜姚明热爱刘翔,表明他热爱体育渴望生命。适当引导,孩子这种对运动的热爱,就会转化成他上进的动力。徐小平再以儿子为例,孩子想学吹萨克斯管,母亲花了一万元,还四处求人托关系找到专业人士教他。可万事俱备后,儿子变卦,不想学萨克斯管了想改学吉他。母亲大怒,责怪孩子不珍惜自己的心血和付出。而最终徐小平出面,答应孩子的要求改学吉他。“他现在可以用8小时学会一个曲子,可以自弹自唱让女孩流泪。假如当时我们逼迫他死学萨克斯管,可能 1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切不可先对孩子失去信心,即便是灰心,也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家长要一直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的!

要经常鼓励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如"你怎么这么笨呀!" "这么简单的题也能错" "你看***考的多好!"类似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到"我为什么会怎么笨......这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当然称赞是要适当的,否则小孩子会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感觉,对今后与其他人的相处是一大弊端,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受点委屈,在家受委屈总比在外受委屈强。

马虎是学习中的一大忌,会的题做错那就是不会,这话可以这样想,但最好不要对小孩子说,他们理解不到这种程度,不妨换个语气,如"这道题既然会就要把它做对,要不然老师以为你不会呢! "要抓住重点,小学生在意的是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也可以采取惩罚措施,如马虎一道题罚做5道,再马虎再罚,让他不敢马虎。

有些孩子总拿马虎当借口,有时,他根本不会做这道题,可他却说成是马虎了,这样大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让他有这样的习惯,马虎就是不会,要证明自己会,就别马虎!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适应学习学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学习环境,你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几道题40分钟做完,做完后就可以玩半个小时,半小时的诱惑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小的吧!之后再学40分钟,再玩半小时,反正时间多的是,这样总比一坐坐几个小时强迫其学习来得好! 但是事先要和他讲明,严密选择学40分钟,玩30分钟.如果在40分钟内学完该时段所学科目,如20分钟就学完,而且做的很不错,那就玩50分钟,把剩余时间都用在玩上,家长千万不要吝惜玩的时间,我认为对于小学生,玩应该是第一位,学习是其次!玩的时间要和学习的时间差不多!

可以不必在学生身边看着他学习,给他40分钟让其自己想,不管会不会,都只有40分钟,之后再帮他检查,给他讲他不会的. 不要一发现他做错就给他纠正,让他独立做完,自己先检查,认为无误后,再给家长看.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家长应对孩子,沉默的反思

家长应对孩子沉默的反思

近来空间来了很多未成年的孩子,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很多让人痛心的事,他们身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个别还有厌世的感觉,正值豆蔻年华的他们为何要有这种心里呢,不得不令人去反思,难道是孩子错了吗?他们天生就是这种心理吗?这么大的压力究竟是谁给的?让一颗幼小的心灵承受这么大的负担,花还没有开就面临凋零,还没有走入社会就厌倦了。

小时候他们都是快乐的孩子,他们充满了天真和幻想,他们真诚,善良,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处处都是阳光。但从打上学开始,很多孩子逐渐的失去了自由,他们没有休息日,替代的是那些所谓在家长眼里,能够成龙成凤的琴棋书画,在家长眼里只有这些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因为望子成龙,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违背常理的言论,“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饭吃,你会被社会淘汰,哪里都不会要你”这种言论无疑就是给孩子的一记打击,使他们对社会充满了排斥和敌意,那种原始的真善美已经不重要了,在他们幼稚的心灵上过早地就刻上了两个字,名和利。

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此之作和剥削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用自私的心理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压制了孩子天真的习性,用一种捆绑的方式把孩子的命运攥在自己的手里,总觉得有了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可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能否承受我们给的巨大压力?在我们的压迫下孩子的心理会不会扭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究竟能接受多少,能够承受多久?我们有没有听到孩子来自心灵的呐喊?

一些孩子在这种压制之下渐渐失去天真的活力,他们不爱说话了,不爱笑了,喜欢独处,他们与正常孩子格格不入,自尊心特别强,容易受伤,这种转变不是你的孩子懂事了,就知道学习了,而是对世道充满了厌倦,是一种自闭症的前兆,已经脱离交往的群体,就是将来真的有了很高的学历,也不一定能够成就大事,因为在某些方面已经失去了沟通的能力。

也有一些孩子在压力下选择了逃避,他们对自己自暴自弃,觉得我学的不咋好将来也没啥出息了,他们自卑,出现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家里他们依旧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可在外面他们放浪,不管天地,一步一步的在往下坡路走去,这种种之过难道都是孩子的错吗?难道他们生下来就注定了是坏孩子吗?还是他们太缺少心灵上的关爱呢?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研究

家庭教育问题的初探

重庆市渝北区古路中心小学校 撰稿人:周丽洪 联系电话:136xxxxxxxx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所有的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好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共同的心愿。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子女早成才、快成才。但是不少家长往往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超越了孩子的发展水平,在教育方法上违背了教育规律。“重智育、轻能力”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容量大、发展迅速的社会,传统不变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新时代的孩子,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许多心理学家和一线教师的研究表明,造成孩子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性格问题:孩子注意力散漫、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等;学习态度问题: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家庭环境问题:双亲的放任或干涉、经济贫困家庭等;学校教育的问题:学校的设施、教师的计划和教学法等;学习活动方面的问题:儿童必须习得的知识技能等基础学历的不足或欠缺等。但是,日本教育专家左野良五郎认为,这一切都是问题的外化,而问题的根源则在于家长的教育态度。

作为新时期的家长,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特别是不能受到自己从小受到的传统的教育的影响。必须与孩子平等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孩子,进而更加合理的引导孩子成长。春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一季。植物生长,万象更新,桃红柳绿,春风化雨,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说的是,像春风和时雨一样,化育万物。比喻完美的教育能使人潜移默化,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润物无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若想获得家庭教育的成功,首当其冲的是更新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因而家长需要学习,需要与子女一道成长。特别是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家长,家长的素质相对较弱,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急待提高。通过对家长的培训教育,让家长接受新家教观念、家教知识、家教方法等,学习如何正确家教,学习怎样做一个新世纪的新父母、好父母,来促进家庭、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促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文明社区的全面建成。 因此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时所先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家长课堂:孩子不自觉读书 父母需反思

家长课堂:孩子不自觉读书 父母需反思

羊城晚报

超过半数的少儿,每周阅读“不超过两个小时”。是少还是多?从舆论来看,摇头的人很多,大家觉得少了,专家们还站出来指点应该怎样怎样提高孩子们的读书时间和读什么样的书。(8月12日羊城晚报)

但从个人感觉来说,我倒觉得现在小孩子读的书很不少,和二三十年前相比,那简直是读得太多了。现在人到中年的父母,想想小时候,应该大多会比自己的儿女读少了吧?所以我倒觉得,不是今天的少年读少了,而是成人们觉得他们读少了。

就算每周阅读“不到两个小时”是少了吧,那么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讲清楚。

首先,今天中国的少儿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吗?多乎哉不多也!凡是有孩子上中小学的父母,想必都有切肤之感:孩子们从离开教室那一刻开始,父母和孩子的脑子里,就不断地闪着“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之余,不少父母还要如押解犯人一般,把孩子押向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可是一天就二十四个小时,少儿总不能真的“三更灯火五更鸡”吧。所以,没时间读。

其次,少儿阅读时间固然不尽如人意,但成人们又如何?我们不要忘记“言传身教”这几个字。要求每个大人成为少儿的模范,那要求实在太高。但如果一个社会满眼所见,是成人们的眼球整天被吸在手机上,不是游戏就是满足于流言蜚语,连书是什么样子可能已经忘记,这个社会的孩子们又怎么能高度自觉地来看书呢?当然,有人说中国的很多父母,自己什么都不会,偏偏希望孩子什么都会,所以他们不在乎自己看不看书,反正要求孩子看书。 还有,就是少儿们在读书,也有父母和专家对他们所读书的内容感到有些不满。比如,抱怨他们不看经典不看名著,只看漫画只看无厘头。这个,只能用代沟二字来含糊解答了。什么是经典?这个不仅有大人和少儿的差别,也有时代的变迁。《红楼梦》曾被我们的祖先斥责为不正经的书,但现在奉为经典。《哆啦A梦》这样的书,照很多人看来,无厘头,但它也悄然成为世界儿童经典,无论是电视还是书籍。大人为孩子量身定做的经典,未必真的合身,可能还不如市场给孩子们提供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一位家长对培养教育孩子的经验之谈(李)

一位家长对培养教育孩子的经验之谈

孩子成才教育专栏 2009-07-23 14:27:32 阅读32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做父母的很容易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这样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和教育孩子呢?下面就我个人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向大家简

单的谈一下:一、智力方面:

孩子在学龄前,父母充当了第一任老师,担负起了开发孩子智力的主要职责。现在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一会让孩子学这,一会让孩子学那,孩子若是有兴趣还好,若是没有

兴趣则适得其反,有的孩子因此而产生了厌学和逆反心理。

我在教育孩子时,首先注意了有意识的去引导,在孩子一岁左右时,就给他买一些看图识字、宝宝画册等,教他从书本上去认识动物、汽车、建筑、水果、蔬菜、大自然等等,并讲一些很简单的故事给他听;当孩子两、三岁时,就根据平时对孩子的观察,给他买一些他比较有兴趣的儿童画报、连环画、幼儿数学、积木等;在给他讲故事的同时,鼓励他给我讲,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口语表达力,又培养了他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在学幼儿数学时,我就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有意识的让孩子吃饭时摆碗筷、吃水果时分水果,并数出碗筷及水果的个数;摆积木时,让他随意去摆,摆好后适度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充分发挥他自己的想象力,然后问他摆的是什么呀、用了几块积木呀、用的都是什么颜色呀、什么形状的。通过这

些诱导,使孩子对数和形等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

由于引导的比较得法,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为了满足他的求知欲,我及时教他查字典的方法,很快象一些儿童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三百六十五夜》等,他都能自己看了,并且掌握了许多知识。大家知道,孩子在刚认识事物时,对什么都好奇,特别喜欢问“为什么”?而且是一连串的刨根问底,有时问的我也答不上来,但我从未因此嫌他啰嗦而去斥责他,而是真诚的向孩子承认妈妈也有许多知识需要学,在学习方面,做家长的不要怕在孩子面前丢脸;记得那时候,他就经常提问题让我们来回答,如果答不上来他可得意了。另外,100以内的加减法他也能熟练的进行计算。到上小学前,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外,其它三部《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儿童版,他都仔细的阅读

…… …… 余下全文

篇八 :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如何对待?

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该如何对待?

期末考试就要开始了,现在各大中小学都在紧张的备战考试,考试完了,又是一轮的评分。家长们对孩子的评价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高峰。在如何对待孩子考试的成绩这件事上,我相信也有很多的家长会十分矛盾。孩子考得差,不知道如何是好,孩子考得好,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也有家长专门发邮件问我该如何处理的,我相信脑子里有这样矛盾的家长也不在少数,这次就集中说一下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这个问题吧。

大家都清楚,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家长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态度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心,而父母的关心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一些家长在遇到孩子学习成绩差的时候,很容易生气,甚至是打骂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会十分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考试考的差了,本来他自己就会有一些小小的情绪,如果家长这时候勃然大怒,一定会很伤害孩子。如何对待考的差的孩子,我以前的很多博文里面都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就是家长需要和孩子坐下来好好分析分析问题,并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取的进步。

那么,如果对待孩子考到高分呢?都说现在流行赏识教育,孩子取的了高分,家长应该表现出十分夸张的欣喜,带孩子去买这买那作为奖励。其实,这些也大可不必。那是不是就代表着,孩子取的高分之后,家长就十分平淡的不怎么搭理他呢?自然也不是的。有一位家长就在给我的邮件里说,孩子考了100分,但 1

是她由于看了一些文章说不需要表现出很在乎的样子,所以对孩子表示的比较冷漠,最后孩子居然哭了,说在学校里,老师没有夸奖他,到了家里,家长也没有表示出开心的样子,他觉得大家都不重视他,最后考了100分,居然还哭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小小的“悲剧”。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高分,在学校老师可能忘记表扬孩子,但是到了家里,父母必须做出一些“表示”。我以前也曾经说过,学习兴趣的最大动力就是成就感,而孩子取得了100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感,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忘记给予孩子成就感,那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孩子呢,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高分,但是没有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示,孩子会以为大家都不关注他,取得了高分都不开心,说明根本就不关心他。家长在遇到孩子高分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出开心的样子,物质奖励什么的也未尝不可,但是不能一直用这招,否则会养成孩子崇尚物质的心里。在孩子取得高分的时候,家长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学习进步,并一起好好的开心一下,但是也需要适当的告诉孩子,学习是孩子的义务,考的好是需要表扬,但是这也是应该的,下次要继续保持才可以让自己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完整,学起来更加的轻松。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