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西拉科学校:王延梅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文章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深意,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虽然有些文字有一定难度。但是由于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累,所以教学设计时,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上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现在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得当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趣味盎然的。 新课程改革以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师的一个目标性的提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我自认为对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还是比较值得一提的。

首先,我由历史和当代外交家谈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树立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意识。

接下来的“读——译”均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再有,本节课在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故事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本剧欣赏、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生在感悟唐雎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的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个外交官应具备哪些质 ? 降于天”以及与秦王同归于尽的想法是否值得提倡。由此学生又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唯一遗憾的是,时间分配欠合理化,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课本剧表演,借助课本剧领会言外之意,洞察人物心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更要加强课堂程序、时间分配等方面的训练,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机。

…… …… 余下全文

篇二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 …… 余下全文

篇三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黄集镇一中 宗俊波

教学设计时我想起了两个周恩来外交的小故事:国共两党在南京谈判时,有一次,国民党代表在谈判桌上大发谬论。共 产 党首席代表周恩来义正词严,一一反驳。

国民党的代表非常恼火,竟然说同共 产 党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听罢微微一笑,立即接过话茬,还了一句“对,牛谈琴!”在场的人听罢,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周恩来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笔。

他以讥讽的口吻问道:“总理先生,您说您是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那为什么您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朗声笑道:“这支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是他的抗美战利品。我无功不受禄,就想谢绝。谁知那位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便收下了这支贵国生产的钢笔。”那位美国记者听了,顿时窘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导入这个环节,我使用了周恩来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进入新课之前就对如何得体、巧妙的说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为周恩来机智的回答叫绝时,我顺势引人了古代外交家——唐雎,连带着介绍了课文背得。我这开头的一个高潮,让学生顿时想知道作品中的人物用怎样的语言进行外交的,也不惧怕文言文了。

打铁要趁热,接下来,我让学生认真听课文录音,给自己不懂的字注音,并要求学生在听完录音后,说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有了导语的铺垫,学生在听课文录音时就格外认真,这可是以前从未有的,就这样,学生以空前的热情走进了唐雎的世界。

由于课文主要是用对话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第一遍读的时候,虽然整齐,但是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的非常不好,我没有失望,而是抓住刚才学生读书时对人物语气处理的方式进行人物分析,有学生提出意见,说老师在讲两个针锋相对的人物时,语气处理的太不好了。我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我赶紧问学生:“应该怎样处理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 …… 余下全文

篇四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5、《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导入新课→作家作品简介→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主要人物、主要矛盾、结果)→研读赏析(文意疏通→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唐雎的说话艺术赏析→布置作业

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设计了一系列小要求、小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落实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不少方法:如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的说话技巧等。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的得到落实。

整个教学环节相对连贯紧凑,也较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以上我认为是本节设计的成功之处,不足的是:

1、导入的措辞还显得生硬,没有文采,不能引发兴趣,且没有涉及时代背景,不利于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再教 1

时可以这样设计:战国末年,秦国称霸诸侯,秦始皇嬴政想统一中国,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他消灭了韩国,又吞并了魏国,安陵作为魏国的附庸小国就显得岌岌可危了,而秦王企图通过一场外交骗局,不费一兵一卒就吞了安陵。于是唐雎出使秦国,一场精彩的舌战拉开了帷幕,你想知道结果吗?今天,我们学习《唐雎不辱使命》。

2、设计的问题“细”有余而“精”不足。分析内容占据的时间过多,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反而不多。再教时可把一段一段的翻译、理解改为先通译全文再提出几个有价值且能提纲挈领的问题,如:唐雎和秦王经过了几个回合的斗争,在这几个回合的斗争中,唐雎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驳斥秦王的?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

2

…… …… 余下全文

篇五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导入新课→作家作品简介→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主要人物、主要矛盾、结果)→研读赏析(文意疏通→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唐雎的说话艺术赏析→布置作业

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设计了一系列小要求、小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落实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不少方法:如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的说话技巧等。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的得到落实。

整个教学环节相对连贯紧凑,也较符合本班学生实际。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一是拓宽了学生视野,二是激发了学习兴趣,三是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整节课上我努力践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以上我认为是本节设计的成功之处,不足的是:

一、 导入的措辞还显得生硬,没有文采,不能引发兴趣,且没有涉及时代背景,不利于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再教时可以这样设计:战国末年,秦国称霸诸侯,秦始皇嬴政想统一中国,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外兼并战争,公元前230年,他消灭了韩国,又吞并了魏国,安陵作为魏国的附庸小国就显得岌岌可危了,而秦王企图通过一场外交骗局,不费一兵一卒就吞了安陵。于是唐雎出使秦国,一场精彩的舌战拉开

了帷幕,你想知道结果吗?今天,我们学习

《唐雎不辱使命》。

二、设计的问题“细”有余而“精”不足。分析内容占据的时间过多,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反而不多。再教时可把一段一段的翻译、理解改为先通译全文再提出几个有价值且能提纲挈领的问题,如:唐雎和秦王经过了几个回合的斗争,在这几个回合的斗争中,唐雎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驳斥秦王的?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教九年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有些文字有难度。本文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机锋,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本文矛盾冲突尖锐,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如开掘得当,学生自然趣味盎然。

九年级学生已有一定量的文言文积累,在本文的学习中,语言理解容易达成。但要入情、入理,需要历史知识背景,需要适当点拨分析。 本节课以“读—品—议”为主要教学程序,读中品,品后议,在朗读、涵咏语言的过程中,领会人物的精神、气概;然后适当迁移,让学生反躬自问,关注社会人生,放眼世界,理解国际争斗。

首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允许他们提问,尝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疏通文言文的能力,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文言教学疏通字词疑难是学习的关键和基础,本课基于学生情况和课文篇幅及难度的考虑没有采用串讲、小组翻译的形式,而是先由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和积累大胆自译,再对照文章译文自己加以辨析和纠正。这个过程对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知其然之后讲其所以然的提升过程,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适合在教授篇幅较短和知识点不太密集的文言文时使用。但是,有些涉及到专门性知识如历史知识的地方,教师则必须讲解、点拨到位。

其次,在古文的教学中仍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故事情境,展

开比较分析。为了使课堂活跃起来,文章生动起来,教授此课时很多老师都采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形式。本课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课堂表演不应仅限于参与和热闹,教师应给予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比如附加人物动作与神态,说出人物语气,观众点评人物等,使学生能深入情境,体察人物。对唐雎和秦王形象的分析则放弃直接发问,借故事贯穿始终的对立性引导学生寻找碰撞点和火花,展开比较分析,再经由换位评价环节巧妙地总结人物形象,让学生谈得自由,谈得有趣,也能谈得到位。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 …… 余下全文

篇七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导  学  案  设  计                                                          

…… …… 余下全文

篇八 :唐雎不辱使命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深圳市坪山新区龙山学校 谢玲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文言文,是一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酣畅淋漓的文章。虽说是八年级的学生来上这篇课文,学生也乐于接受。

这节课,我教授的是第二课时。当然,课前要交代学生自觉完成文言的疏通问题,是上好第二课时的前奏。

我觉得,本节课教学,我有几点收获:

1、 对一些有特色的文言文,尽管不是他们八年级所学,也可以提前学习。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对话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学时我主要以朗读为主,用多种形式朗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种种妙处。我没作过多的分析,以免破坏文章的整体感 。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读”去感受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和高超的说话技巧;通过“读”去感受秦王骄横凶残而又懦弱无耻的本质;通过“读”去感受故事精彩纷呈的矛盾冲突。所以,我感觉整堂课气氛很好。

2、 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思路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朗读(品读)——研讨——背诵——拓展。一条非常清晰的线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升华情感体验的课堂空间。这条线路,品读是重点,因为通过品读——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人物性格。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提

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反复的品读过程中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进行了文化熏陶。在品读中,学生对唐雎和秦王性格的鉴赏更准确,能够被唐雎那种敢于斗争、不畏强权、甘愿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所打动。因而在最后的拓展延伸中,学生不由自主的发出了:“弘扬唐雎精神,展示个性风采。”在教学要结束时,掀起了这样一个高潮,是可以令人回味无穷的。

3、恰当运用课件

整节课我只设计了十个课件。其中一个听录音、看画面,是我从网上下载的,我觉得使用这一课件是为了刺激感官的多重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动态中调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他几个课件,都是与本节课关系密切的教学引路。因为我觉得信息技术的作用,是要与语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能越俎代庖。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