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摇篮曲教案与反思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2、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用连贯、流畅、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教学重、难点:

1、 装饰音(倚音)的唱法

2、 引导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3、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教学方法:

情境法 启发法 听唱法 才能展示法 探索实践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是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通过音乐作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良好的音乐氛围中。】 上课铃响后学生起立,师生用音乐相互问好:

1=C 2/4 1 2 3 4│5 ─│ 5 4 32│ 1─ ‖

(师) 同学 们 好!(生)老师 你 好!

【设计意图:把常规但枯燥的师生问好用音乐来代替,既组织了课堂,又做了简短的发声练习,体现了声乐课特色,一举两得。】

二、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齐唱。

…… …… 余下全文

篇二 :摇篮曲教学反思

摇篮曲教学反思

摇篮曲>教学反思(一)

通过教学歌曲《摇篮曲》,使我感触颇深。他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教师就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所以,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听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投入地学习、专注地思考、动情地回答,非常感动。在这一课里,我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学生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斩不断的母爱之情。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我力求对学生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母爱关系,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本教学活动中,基本实施程序是:

利用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多媒体展示等,创设情景――学生听音乐、唱歌、表演等,参与活动――学生领悟母子情深,情感体验内化。

…… …… 余下全文

篇三 :摇篮曲 反思

《摇篮曲》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孩子们在小学时,类似的歌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学生说来不算陌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本节课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从情感体验入手,引领学生尽快入境。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情感的把握,通过自主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轻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了乐曲理不清,斩不断的母爱之情。而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新的教学模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我力求对学生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和宽容,营造一个平等、民

主、和谐的母爱关系,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同时,也了解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的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营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一.以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从理性认识、听赏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二.师生互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介绍舒伯特的平身简历;通过乐曲进行四拍子练习、旋律哼唱、创设活动(请学生上台展示)。一系列的活动平静下来,教师自弹自唱,请学生闭上眼睛再倾听一遍,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要求每个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 …… 余下全文

篇四 :摇篮曲反思

第三单元 外国小曲

第五课 听——摇篮曲 ——王旻波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时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养成了的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动觉切入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来体会母亲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和当时宝宝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动作或道具来搭建摇篮进行《多彩的摇篮》的律动;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适宜的情境,进行组合表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摇篮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 顺利地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再现了月光下,慈爱的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动人情景。架起了与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了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经历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的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的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而我在欣赏课〈〈摇篮曲〉〉中,就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能用心去听赏音乐《摇篮曲》,感受音乐,并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以及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它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核心。初听、复听、再分段欣赏、最后完整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整首乐曲的情绪。

…… …… 余下全文

篇五 :勃拉姆斯《摇篮曲》课后反思

勃拉姆斯《摇篮曲》课后反思

一:由于学生年龄的缘故,对摇篮曲既不好奇,也不感兴趣,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课前需大量搜集资料,做到图文并茂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要流畅自然,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精炼,赋予情感,必须熟练使用课件。

三:《摇篮曲》曲调优美流畅,易学易懂,可鼓励学生努力跟唱,效果很好。

…… …… 余下全文

篇六 :音乐活动《摇篮曲》及反思

活动名称:音乐欣赏《摇篮曲》

活动目标:1.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的轻柔、缓慢的旋律。

2.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内容。

教学要点: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柔和安静、缓慢的特征。

活动准备:1.一幅表现安静夜晚的图画。

2.娃娃和小花被若干。

活动过程:

1. 老师组织教学语言引出活动内容:“今天老师请来一个小客人,他要和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音乐。”

2. 老师播放音乐(节奏稍快一些的)请幼儿和“小客人”一起跳舞,老师小结:刚才我发现小朋友和小客人听到这段音乐都高兴地跳起舞来了请小朋友说一说听了这首曲子你的感觉是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总结:欢快、活泼、想跳舞)

3. 老师继续语言引导:刚才我们和小客人都跳累了,现在我们再来新来欣赏另外一首曲子,在这首曲子中藏着一个优美的故事,请小朋友安静的听完这首曲子后说一说这首曲子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老师放第一遍乐曲完整的欣赏并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如:柔和、安静的、慢的。

4. 老师出示夜晚的图片,为幼儿讲自编的小故事,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并告诉幼儿刚才欣赏的曲子叫做《摇篮曲》

5. 幼儿和老师一起表演音乐的内容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像妈妈一样哄小娃娃睡觉吧!”师生一起随着《摇篮曲》哄娃娃睡觉。

6. 结束:老师语言引导:“现在小娃娃都睡着了,我们不要吵醒他们呀!” 老师带幼儿安静的离开场地。

活动反思:

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不仅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还要考虑到幼儿生活已有经验,这些对幼儿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

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能用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 …… 余下全文

篇七 :摇篮曲教案及反思

《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2、通过《摇篮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心。

3、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特征和音乐家舒伯特,初步感受中外《摇篮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附点音符、了解装饰音的唱法;认识四四拍;

2、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愉快的梦》进教室。(音乐在播放中渐弱)

二、导入

欢迎大家回到我的音乐课堂,下面播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仔细听

1、婴儿的哭声,然后是唱摇篮曲的声音。

1)你们刚才听到什么?。

那你们知道刚刚在唱的是什么歌吗?

2、介绍摇篮曲,了解舒伯特

摇篮曲,是妈妈哄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前面听到的这首《摇篮曲》是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作品。

下面就由音乐小博士带我们一起认识舒伯特(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1] 。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和他的《摇篮曲》听完音乐小博士的介绍,谁来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他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还坚持做什么?(师小结:嗯,舒伯特真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1、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摇篮曲》,重温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感觉。

…… …… 余下全文

篇八 :小小摇篮曲反思

小小摇篮曲反思

2013、5、20 韩丹丹

今天在二年级上课我上课前几分钟显示领着孩子们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歌曲音乐小屋,孩子们复习的时唱的还可以只有少数孩子出现忘了歌词的现象,在复习完这首歌后我就接着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这首歌的旋律是怎样的,孩子们说出了欢快的,那我就接着说那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歌曲与这首歌曲时完全相反的,这首歌曲是一首舒缓优美的,大家看一下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课件《小小摇篮曲》。

这首歌曲有几个地方有点难读,比如谁这首歌曲第二行的最后一句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这个地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转变,四个班的孩子们唱到这个地方时都出现了错误,那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在唱完第二个小行星时喘一口气就能唱对它的时值,经过训练之后四个班的孩子都改过来了。

在表演的时候我同样也采取了一种方法,就是先找出表演的最好的上讲台来表演如果表演合格便会给小组加上分数并且可以会造自己的座位上休息倾听其它小组演唱,每个孩子或是小组都希望自己快点坐下,所以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一边比一边唱的好,最后到下课的时候几乎每个小组都加上了相应不同的分数因为小组之间表演的水平不一样,并且都坐下了,所以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还是很高兴的,有的小组甚至还没有表演够。这样的方法我会适用几节课然后造寻找新的方式来吸引孩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