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郝店镇中心小学 夏珍

1、课程以前,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打破了课堂的单一,呆板的格局,教师与学生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师生相对独立的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品德与生活》要求体现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那么《品德与社会》就应该注重社会性的,所以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将学生的实际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安全和领悟。

2、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 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师生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师生都只教学过程的主体。本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 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在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 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本案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之后,同学们在调查交流中明白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好学生应该怎么做,从而激发自己想要做一个好学生情感 。

3、《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本案中,学生的调查,学生的表演等等环节,却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来展现生活现实,学生们不仅动手动脑,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大大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这样的课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放性、活动性、创造性,教师创设能引得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二 :《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的第一个主题。第四单元内容包括:“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三个系列主题活动。前为明理,后为导行。《我是谁》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的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

根据单元编写意图和课文的内容,我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并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情境表演等学习方式,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体现体验性、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特点。采用问题导入,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换位中感悟,使整堂课动静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平时总是说扎扎实实教语文,我感觉也应扎扎实实教品社。本课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1、激趣谈话,了解角色变化

2、自主合作学习,走近生活,体验角色的变化

3、情景表演,体验角色,当好角色

4、拓展延伸,升华角色

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知到行,扎扎实实走好了每一步。

(一)激趣谈话,了解角色变化

上课伊始,我用一个变字激趣,从水会变,到老师变,再到孩子变,让孩子们了解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们的角色会发生改变,紧接着我说不仅我能变,你能变,我们身边的人也能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体验角色的变化,感受角色变化中的“我是谁”,引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学习,走近生活,体验角色的变化

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完成什么任务。然后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让他们自己发现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社会角色。最后让孩子们走近生活,体验角色的变化。

…… …… 余下全文

篇三 :《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因课程的安排,星期五上午我执教了一节社会活动课——《我是谁》。一开始我以为只要幼儿会念这首儿歌,课堂效果应该就会还好,但是在本次社会活动中,我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幼儿了解“我”在别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的这个不小的疏忽,所以课堂上幼儿的活跃度不太高,有些幼儿没有用心去念,这从他们困惑的眼神中我能觉察的到。

我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思路走,而是以我自己的方式、想法来上这堂课的。一开始的导入部分我就发现自己存在很大的缺点,显得很直白。我想导入时更应该让幼儿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对这堂课的好奇心理,从而让幼儿产生一种我要学、我想学的求知心态。课堂上少数几个幼儿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我并没有直接去打断她们说悄悄话,而是用面部表情来告诉她们要好好听老师上课,这样才能学到本领。她们好像意识到了,小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小腿上了。

通过总结、反思这次的社会活动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解读幼儿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同时还要反复琢磨教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必须为 1

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像本次活动一样,平时我们往往较多的考虑怎样保持课堂纪律,怎样去教会幼儿,因此,虽然教学活动中的每句话,每个要求都交代的清楚准确,但幼儿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自然学习效率就有不高。而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敢于积极发言,因此,教师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重要的是在幼儿求知探索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给幼儿一些挑战和鼓励,并进行适时的点拨让幼儿真正理解语言课程的本质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多读、多学、多问,以此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自己一步步走向优秀。

2

…… …… 余下全文

篇四 :李霁虹 《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反思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小学李霁虹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的第一个主题。第四单元内容包括:“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三个系列主题活动。前为明理,后为导行。

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学生对《我是谁》这课很感兴趣,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对象、身处不同的场所,角色也在改变。本节微课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师生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师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本微课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自学、体验、交流中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在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教师不但要将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成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努力创设适宜的场景与条件,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实践证明,这种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儿童活动的课,孩子们非常喜欢。

…… …… 余下全文

篇五 :思品课《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1.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我是谁》一课时,开始,我就以问题“我是谁”引出话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接着我又提出“除了我是老师,我还有可能是谁”呢?,并出示我在不同场合的照片,以我不同角色的转换为范例,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对我不同环境角色的变化,初步感受到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为下面的教学活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指导学生学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和他们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同桌议一议,再看大屏幕说一说在不同的场合都是谁,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懂得人们在不同场合角色有什么变化。学生在寻找自己及身边的人,在不同场合又是谁时更是情趣盎然,学生联系自身 l、观察身边的人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角色,并推广到实际中明白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却有不同的角色。)

,初步感知到自己在社会中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初步在社会中将自己定位。)

2.在交流、沟通、行动中明理。在让孩子们明白“角色与责任”这一道理时,我不是

简单地去说教,而是通过从师生角色的责任这一学习最贴近学生的话题展开,然后,让孩子们看书、同桌讨论、小组表演等体验性、探究性地学习,使他们在课堂实践中自己去悟出道理。由于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同时,老师适时给与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而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走进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获得知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我在设计这课时就充分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性、活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活动为载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语言活动《我是谁》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我是谁》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我是谁》教学反思

细节描述:

细节一:孩子们,在家里除了名字外,你爸爸会叫你什么?(爸爸会叫我小美女、小帅哥、小宝贝、大姐姐、妹妹)那在家里你妈妈会叫你什么呢?(小乖乖、大坏蛋、佳浩、大美女、姚姚),原来你们还有这么多老师不知道的称呼啊。这里有一个小朋友,他呀也有好多好多不一样的称呼,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他到底是谁?

细节二:诗歌听完了,你们为什么都笑了呢?(这个小朋友好搞笑)那哪地地方让你觉得搞笑了呢?(小弟弟说我是啊呜)除了小弟弟外,还出现了谁,他们是怎么叫这个小朋友的?(爸爸)爸爸是怎么说这个小朋友的,谁能用诗歌中的句子来回答我。(爸爸说我是调皮的小坏蛋)听得非常的仔细,说得非常的好。那还有谁也来试试(妈妈说我是心肝宝贝)对呀,说得也非常的棒!还有谁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说说(护士阿姨、叔叔、哥哥、小弟弟······)那你们知道这首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吗?(我是谁)

评价分析:

在细节一中的导入活动中先问幼儿爸爸妈妈在家里叫你什么,从而让幼儿感受到在不同的眼里自己是有不同的叫法,为下面的诗歌埋下伏笔。从细节二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的高,特别是当老师第一次讲述诗歌时,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的笑脸,而问孩子们问题时,大多数的孩子也都能回答,这就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兴趣非常高,也让幼儿充分理解“我”在别人眼中是不同的,体验到不一样的我。

所思所悟:

“我是谁?”这是藏在每个人心中最深处的疑惑,对孩子而言,心中又何曾不上一次的想着这个问题。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认识“我”在别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同时以诗歌的形式让幼儿对别人眼中的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创编诗歌中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使幼儿全面的认识自己、看待自己,提高幼儿的创编以及表达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时间的关系,留给孩子们创编的机会少了一点,很多孩子都想来说说自己的诗歌,所以在课后我安排让孩子们同伴之间互相来创编一下属于自己的诗歌,孩子们的兴趣非常的深厚,一边夸张的做得动作,一边开心的编着自己的诗歌,玩得不亦乐乎。

…… …… 余下全文

篇七 :品德与社会《我是谁》反思1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我是谁》教学反思

20xx年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这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将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来实现,关键是课程实施。它首先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就意味着要建构新的教学生活。通过执教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我是谁》这一课,使我对《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1、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特点。我在设计该课教学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活动为载体,打破了课堂的单一和呆板的格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比如,在第二个“演一演,当好自己的角色”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1)去公园玩;(2)去剧院看表演;(3)去超市购物;(4)妈妈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5)运动会上做拉拉队员;(6)今天我值日??让学生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如何当好不同的角色,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体验中成长。 在此环节中,我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充当的角色,获得对角色的真实感受,与同学老师分享体会角色中的经验和感受。

2、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体验的空间。师生应是教学过程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我力求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态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和学生通过猜老师、说自己和身边的人、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交流、感悟,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是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对 1

…… …… 余下全文

篇八 :《我是谁》反思

《我是谁》教学反思

“我是谁”其实就是客观地认识自己。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也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如果只看到长处,就容易狂妄自大;如果只看到短处,就容易自卑,自寻烦恼。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感到不如意时,要看到天空不是永远阴沉的。

在这节课中,让学生思考、了解自己拥有哪些特质,这些特质就是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要了解这些特质对自己的影响,多探索自己所拥有的特质,对自己也就能有更多的了解。他人看到的自己与自己看到的自己不一定相同,也可以听听别人如何看待你这个人,帮助你了解自己。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主要是通过自我探索来了解自己,要全面地认识自己还要通过认识他人,特别是要通过综合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比如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这些人,就可以作为你认识自己的另一面“镜子”。让我们学着照社会这面“镜子”,通过他们来分析自己、了解自己。

我们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能够知道“我是谁”,学会初步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做到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能够愉快地接纳自己,悦纳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塑造自己,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