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 兰 芳 学 艺》教 学 反 思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我决定从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质疑入手,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

一、质疑探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梅兰芳怎样练功学艺的是课文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所以在理解梅兰芳练眼神的刻苦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教学时设计由第 1 、 3 段的学习导出问题,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急于了解不是唱戏料子的梅兰芳为什么成为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的强烈愿望,又为分析第二自然段营造了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也突出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体现让学生读出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的新理念。

二、方法多样,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紧盯”“注视”闻名”“勤学苦练”等,怎样让学生能理解这些词语呢?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我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眼睛没有神儿”时,我采取的是“讨论”法,让学生互相讨论“没有神儿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的讨论后再补充说明梅兰芳小时候眼睛的情况。

在理解“眼睛会说话”时,老师采取的是“猜一猜”的办法,出示三张梅兰芳的图片,让学生看他的眼神,猜一猜:从她们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看出了梅兰芳眼神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从而也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含义。

…… …… 余下全文

篇二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毛浓华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以学定教,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在学什么、他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理解“眼睛会说话”时,老师采取的是“猜一猜”的办法,出示四张京剧演员的图片,让学生看演员的眼神,猜一猜:从她们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看出了演员眼神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从而也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含义。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体会梅兰芳拜师学艺时,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时的语气,我创设了“大家当师傅,都来说说梅兰芳”的情境,学生纷纷当起了“师傅”,用自己的话说起了梅兰芳,接着,我又让学生转换角色,变成了“小梅兰芳”,去回答“师傅”的批评;在这样的对话情境中,学生不仅明确了师傅说梅兰芳时的语气,还通过过合理想象,

知道了梅兰芳面对师傅的态度和学习京剧的决心。

在学完第二自然段,了解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之后,我紧接着问学生:“要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仅仅练好了眼神就行了吗?”学生凭着自己对京剧的了解,说出:要成为京剧大师还要练好身段、唱腔、动作等等。从而,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深了,对梅兰芳这位著名的京剧大师更敬佩了。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给予学生的体验的时间较多,在各个环节过渡和小结时语言罗嗦,导致了后面的拓展教学没有充分地展开、完成,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使自己的教学用语更为规范、精练,为学生的学更好地服务。

…… …… 余下全文

篇三 :梅兰芳学艺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市三小 张迪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的, 课标里说低年级课文应结合实际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在学习新课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我就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同时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本课教学中,有“不是唱戏的料子、紧盯、注视、眼睛会说话、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等词语,是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我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来理解。

1、表演。对于一些动词可以让学生做动作进行模仿。如“紧盯”和“注视”这一对近义词,还有“眼睛会说话”我请学生配合老师做相应的动作,较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如“勤学苦练”一词,虽是出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但是在第二自然段里写出了梅兰芳如何勤学苦练的,所以我请学生找出梅兰芳练习眼神的句子,充分理解他是如何常常练习的,自然,“勤学苦练”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并且渗透了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

3、补充资料。为什么称梅兰芳为京剧大师呢?我给学生补充了梅兰芳赈灾义演、留须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梅兰

芳不仅是演技高超,而且有爱心、有骨气。这样梅兰芳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会变得立体起来,对这个人物的品质感受会更深些。

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重组了课文,巩固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学习成语。整堂课的教学很流畅,细节也处理得较好。

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由于时间关系,第二、三自然段读得不够。应通过朗读深化学生的理解,所以应该加强读的训练。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

…… …… 余下全文

篇四 :梅兰芳学艺反思

“每人一堂优质课”

二年级语文上册

《梅兰芳学艺》课堂教学反思

江山路第二小学

李晓

2015.11.26

《梅兰芳学艺》课堂教学反思

20xx年11月26日,我执教了《梅兰芳学艺》一课,现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以下课堂教学反思:

一、《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思路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以学定教,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在学什么、他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二、课堂教学成功之处

1、抓读的训练。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力求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我抓住了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梅兰芳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的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2、抓说话训练。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很难讲出完整的句子,因而有些学生怕开口讲话。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首先要想法设法激

起学生说话的兴趣,然后给孩子举个例子,让孩子来说。(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经过——,他终于——。)

三、课堂教学需要改进之处(矫正教学的措施)

1、《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指导二年级的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并不容易,但低年级的孩子又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感情也是丰富的。所以,在教这一课时,我抓住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讲到重点字词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梅兰芳的“勤学苦练”。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找出难理解的字词,通过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全文,体会文章的主旨。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些活动的字词,让孩子们置换角色,像梅兰芳一样去“紧盯”、“注视”,从而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但是我这部分指导不到位,孩子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五 :梅兰芳学艺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龙街小学 余成芳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甚少,我从课题质疑入手,以学定教,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在学什么、他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有几点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一、从学生质疑入手,以学定教。

由于初读课文时,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故此,带着学生所提的两个问题——“梅兰芳是什么人?”“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二、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理解词语。

文中有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紧盯”“注视”“著名”“京剧大师”“勤学苦练”等,怎样让学生能理解这些词语呢?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一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的过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

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眼睛没有神儿”时,老师采取的是“观察、讨论”法,让学生互相观察眼睛,讨论“没神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在学生的讨论中,老师再根据学生所说的零碎的观察结果中综合出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

在理解“眼睛会说话”时,老师采取的是“猜一猜”的办法,出示四张京剧演员的图片,让学生看演员的眼神,猜一猜:从她们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看出了演员眼神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从而也理解了“眼睛会说话”的含义。

…… …… 余下全文

篇六 :梅兰芳学艺反思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我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团花图案作背景,再辅以梅兰芳的头像做成课件出示,一开课,就营造出浓浓的民族味道,为学生了解京剧作了铺垫。

然后通过让学生欣赏梅兰芳唱戏的片段,使学生对梅兰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导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读懂第一段,明白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唱戏的料子,并且知道什么是“料子”?

接着,由这样一个不具备唱戏条件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成就?这个问题引出课文第三段,在这一段中抓住“世界闻名”、“京剧大师”这些词来理解梅兰芳所取得的成就,并用讲故事来使学生明白大师是指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人。抓住“勤学苦练”来使学生知道他的这些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再接着由“勤学苦练”这个词引出第二段,在这段中抓住“紧盯、注视”这些词来理解课文,理解词语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先让学生说,再亲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眼睛会说话,这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结合实际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里学习的四字词语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等词的回忆和读,使学生结合梅兰芳学艺的事情,既弄明白了这些词的意思,又使学生更加懂得梅兰芳的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上完了,我感到整个思路是很明晰的,重点部分也得到了落实,课堂中有自我感觉良好的方面,也有觉得有不尽人意、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说可取之处吧:

一、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标

课标里说低年级课文应结合实际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在学习新课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我就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同时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 …… 余下全文

篇七 :梅兰芳学艺反思

14、《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练习京剧本领眼神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现在我们面前。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上完了,觉得有不尽人意、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标里说低年级课文应结合实际来理解。根据低年级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在学习新课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课文,我想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同时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难点。

本课教学中,有“不是唱戏的料子、紧盯、注视、眼睛会说话、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等词语,是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我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来理解。

1、表演。对于一些动词可以让学生做动作进行模仿老师利用红外线配合。如“紧盯”和“注视”这一对近义词,(1)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那 “紧盯”怎样地看?(“紧盯”就是眼睛牢牢地盯住不放。眼睛一眨也不眨,鸽子飞到哪儿,眼珠就转到那儿。)

(2)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表示看,找找是什么?注视又是怎样地看,请小朋友注视老师。你们已经用眼神告诉老师,你们在注意地看,这就是“注视”。

如“勤学苦练”一词,虽是出现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但是在第二自然段里写出了梅兰芳如何勤学苦练的,所以我请学生找出梅兰芳练习眼神的句子,充分理解他是如何常常练习的,自然,“勤学苦练”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并且渗透了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

3、补充资料。为什么称梅兰芳为京剧大师呢?我给学生补充了梅兰芳赈灾义演、留须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资料,让学生明白,梅兰芳不仅是演技高超,而且有爱心、有骨气。这样梅兰芳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会变得立体起来,对这个人物的品质感受会更深些。

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重组了课文,巩固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学习成语。 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由于时间关系,第二、三自然段读得不够。应通过朗读深化学生的理解,所以应该加强读的训练。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

…… …… 余下全文

篇八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在学习第一段时,根据学生的问题,我适时地介绍了梅兰芳。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的内容。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出生于北京。4岁丧父,15岁丧母,幼年家境贫寒,生活很苦,靠作琴师的伯父微薄的资助而生活。因为没有机会上学,他从8岁起就进入戏班子拜师学艺,开始步入京剧界。在戏班时,梅兰芳从师吴菱仙老师。吴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每段唱词都要求梅兰芳背诵二、三十遍。有时虽然已经十分困倦了,嘴里唱着唱词,眼睛的上眼皮与下眼皮都分不开了,当他被老师推醒后,他又重新打起精神来,继续演练。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梅兰芳的京剧启蒙学习开始了。幼年时的梅兰芳,圆圆的小脸,水汪汪的一对眼睛炯炯有神,但稍微有点近视,迎风有点流泪,眼皮有些下垂,眼珠转动不太灵活。梅兰芳自幼性格腼腆,见生人不会说话。当时吴老师对他的评语是这样说的:“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另外还补充介绍了一些京剧的常识,最后交流了自己学习的收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学生确实表现得更主动。

首先问题从学生那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

去查阅资料,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家长、老师,甚至于以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代价请求妈妈带自己去书店买书这样在这儿写下一些有关本课意义或教学内容重要性等方面的总结性陈述。

其次,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动脑筋,以生动的方式来展示资料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吸引大家,把家长当作听众,多次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家长听;有的学生下了许多功夫,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背诵下来;有的通过生动的表演来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的,这时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显得落落大方。谁都想让自己的独家新闻赢得大家的喜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