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墨竹题图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导学

1、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并体会诗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2、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1)介绍作者。

(2)介绍背景:

这是一首图题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感知。

(2)范读。(听录音)

(3)练读。

a、学生自渎。(注意字音,语气,节拍等)

b、指名读(大家评议)

c、再读(小组合作,比一比谁读得好)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自主学习

(1)字:衙、斋、 燮、 号、 寒放赈、救济、 遂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合作探索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一起讨论。)

…… …… 余下全文

篇二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一个不寐的夜晚,听到冷遇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画家淡泊名利,以解聊百姓之苦为己任的伟大胸襟,以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苍生疾苦而呼,事事关心的品格和“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歌借物喻人的写法,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读出诗的韵味,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及所作的画的鉴赏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诗人品格的学习与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情导入

1、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是什么吗?为什么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呢?

2、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郑燮的《墨竹图题诗》,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教师板题。

二、初读古诗,掌握读音

1、自读古诗:请同学们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同桌互读:同桌之间轮流读古诗,要把古诗读的很通顺。 3、检查:指名有感情读诗,其他同学倾听,纠正不对之处。 4、分组读诗。

…… …… 余下全文

篇三 :《墨梅图题诗》教学反思

《墨梅图题诗》教学反思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平时古诗教学可能很少关注插图与内容二者之间的联系,初见到题图诗,第一次真正发现接触诗、书、画融合得如此之好!纵观这三首诗都是题图诗,我清醒的认识到可以引导孩子借助“画与诗的结合”来理解诗意。

当然如何完成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我想读仍是理解诗意的主线。因此,我决定这样进行设计:观梅——赏梅——品梅——赞梅——总结,考虑到孩子们现实生活中离梅花较远,因此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缓缓的轻音乐中,梅花的图片给予孩子们视觉上的冲击,赏梅过程中,我充分借助文中诗画欣赏的文字,将文字与画充分融合,引导孩子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到画中去,观察画中的梅花,借助文字欣赏、体会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整堂课下来,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效果还是不错的,无奈,在引导朗读过程中,默读,齐读占据大部分,有个性的朗读少了,好在接下来?二友?还给予我弥补的机会! 期待接下来?小放?的过程,提醒自己个性朗读再大胆尝试!

…… …… 余下全文

篇四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

墨竹图题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自主学习。

1.字: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解词:

劳顿:劳累。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赈济灾民。

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3.交流材料:

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②图题诗(找擅长绘画的学生介绍)

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

4、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三、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 …… 余下全文

篇五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

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体会诗歌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预习探究(1)学生自读,感知。

生字: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 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

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课外资料

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1)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 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

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

…… …… 余下全文

篇六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篇七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

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

体会诗歌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预习探究

(1)学生自读,感知。

生字: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 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劳顿:劳累。思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质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课外资料

课件出示《墨竹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

(1)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

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

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图题诗: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

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乾隆

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衙斋:官衙中的书斋。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

…… …… 余下全文

篇八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三个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浅显易懂,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读时琅琅上口,全诗共有4句话,可以说是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

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4、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古诗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板书课题:墨梅图题诗)。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首绝美的诗篇。

3、齐读课题。

(1)交流有关作者资料。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随机补充: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 …… 余下全文